王夫人打金钏所为何来?

标签:
红楼梦王夫人金钏儿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王夫人打金钏所为何来?
(2016-11-18)
王夫人打金钏事在第三十回,文本写道:宝玉背着手,来到王夫人上房内。只见几个丫头子手里拿着针线,却打盹儿呢。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金钏投井而死案发第三十二回。文本写道: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
上述两回两处文字合在一起,松樵称之为王夫人打金钏事件。
王夫人打金钏事件关系《红楼梦》全局,宝玉挨打与之直接相联,抄检大观园乃这一事件的延伸和发展。学界对于王夫人为什么打金钏问题的评论,堪称红学史上最为混乱的一章——主要表现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热衷于估量臆测,甚而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人说曹氏如此设计王夫人打金钏故事情节、章回结构,是为了表现宝玉作为贵族公子哥儿的“情不情”、“多情”和“滥施感情”的一面。
当然,还有些红学家的解释是:王夫人如此对待金钏儿,是因为爱宝玉心太重。王夫人决不容许宝玉变坏,而金钏儿这次的言行却是“太轻浮”,所以王夫人才说金钏儿是“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所以王夫人才如此对待金钏儿。
甚至有人说,曹氏如此设计,只是为了表现金钏儿这位少女“有气性“的一面;
或者说曹氏如此设计,是为了引出后来宝钗的劝慰王夫人,是为了反映了这位贤淑的冷美人内心冷酷的一面。
或者说曹氏如此设计,是为了引出金钏之语:“我告诉你个巧宗儿,上后院拿环哥和彩云去”。王夫人听到这句话才发起火来。
或者说曹氏如此设计,是为了表现王夫人一时糊涂,其实王夫人对金钏充满了母爱。
或者说曹氏如此设计,只是为了引出接踵而至的宝玉挨打这一场重戏等等……
应当说,这些解读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是皮相之见。
应该说,金钏儿投井而死,是王夫人始料不及的。王夫人说:“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这不是假话。王夫人“口里说着,不觉泪下。”此说此举也应不是假慈悲,而是发自内心的愧疚与伤心。王夫人撵了金钏下去,叫其母把她带出去,不等于撵出贾府,相当于停止反省,不等于彻底辞退。从金钏最后自杀所投的水井在大观园中,可见她还住在园子里,或者说她还可以自由出入大观园。
那么,王夫人为什么要打金钏呢?这其中肯定有缘故。松樵认为,王夫人打金钏只是现象,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王夫人打金钏的本质。这个本质也就是王夫人打金钏的深层次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中找出主要联系、本质联系和因果联系。
小说第二十八回至第三十三回这六回书的内在联系实在是太紧密了,一环扣一环,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或互为因果。
第二十八回的回目寓意两桩婚事,袭人配蒋玉菡,薛宝钗配贾宝玉——此是后话,本回故事的重点是元妃端午节赐礼独贾宝玉和薛宝钗是一样的,这其实是在变相赐婚。此前,“金玉良缘”的舆情在贾府早已沸沸扬扬,宝钗成天价戴着个金锁在大观园晃荡,薛姨妈也对王夫人等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接着张道士“敬贺”金麒麟——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清虚观之行的针对性太精准了。元妃不是借“赐端午儿节礼”赐婚吗?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并拜托张道士“你可如今打听着”。——“等再大一大儿再定”,那宝钗就更大了,况且“等”也不是等宝钗。如果“金玉良缘”真的灵验,宝钗尚未到贾府前,史湘云早就有一个金麒麟了。
贾母的“清虚观”之行,薛姨妈回来定会原原本本地向王夫人汇报。王夫人被彻底挫败了,她岂有不“愤恨”的;
宝玉黛玉“清虚观”之行回来后“砸玉”、“剪穗”、“大闹”,让王夫人“寝食难安”,让王夫人很“愤恨”;
元妃的变相赐婚被贾母的“清虚观”之行击得粉碎,这让王夫人乱了阵脚,乱了方寸,更加“事多心烦”。
王夫人这时的“午睡”岂能睡得着?不但白天睡不着,必定连晚上都睡不着!别看这时王夫人在凉榻上躺着,此时她应该是正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来对付老太太和“孤弱”黛玉。人在仇恨交加、“事多心烦”而又未有睡好觉的时候,最容易做出出格的举动,金钏儿撞在枪口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