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松樵
松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519
  • 关注人气:5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黛爱情悲剧”是怎样酿成的?(续四上)

(2016-09-02 07:34:43)
标签:

贾宝玉

林黛玉

木石姻缘

分类: 红楼十五钗

宝黛爱情悲剧是怎样酿成的?(续四上)

201692日)


五、“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中)

  入住大观园“潇湘馆”,是林黛玉短暂人生的第四阶段,即最后阶段。大观园是林黛玉的伤心地,潇湘馆是林黛玉的泪尽处。君不见黛玉入住大观园后就开始“葬花”?君不见黛玉入住大观园后,就有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感觉等等奇怪的事发生?

   黛玉入住大观园后就开始“葬花”,直接起作用的是贾元春,具体表现在接连发生的两件事上。一件是元妃下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谕”中将宝钗和宝玉拴在一起,稍明白一点的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何意。林黛玉情何以堪?一件是元妃端午节“赐礼”,宝玉和宝钗一样,黛玉和三位姑娘一样,这太露骨了。这一回贾母就忍无可忍了,必须动真格的了,必须亲自出面了。

   元妃“赐礼”的同时,还“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打三天平安醮” 本是贾珍他们男人的事,贾母突然通过王熙凤约定清虛观张道士,她要去清虚观看戏。“贾母因又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宝钗只得答应着。”“贾母又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顺路告诉王夫人,要带了他们姊妹去。王夫人因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早已回了不去的”。贾母等进入清虚观二层山门,只见张道士站在旁边对贾珍陪笑说道:“论理我不比别人,应该里头伺候。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都出来了,法官不敢擅入,请爷的示下。恐老太太问,或要随喜那里,我只在这里伺候罢了。”这张道士好生了得,他“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

   “贾珍到贾母跟前,控身陪笑说:‘这张爷爷进来请安。’贾母听了,忙道:‘搀他来。’贾珍忙去搀了过来。那张道士先哈哈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贾母笑道:‘老神仙,你好?’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罢,只记挂着哥儿,一向身上好?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贾母说道:‘果真不在家。’一面回头叫宝玉。谁知宝玉解手去了才来,忙上前问:‘张爷爷好?’张道士忙抱住问了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贾母道:‘他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能通天的张道士要给宝玉介绍一个“年龄”、“模样”、“根基”等都与薛宝钗相当的小姐相配,“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贾母一口回绝,理由是“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并嘱咐张道士:“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以上一番理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半点含糊,薛姨妈、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贾珍、王熙凤等人一定也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元妃“赐礼”又如何?将林黛玉、贾宝玉与贾母剝离又如何?本来下一步要“赐婚”的元妃,自此销声匿迹了,很快便“虎兕相逢大梦归”了,“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陷入尴尬,形成僵局。

   “春江水暖鸭先知”。林黛玉开始“葬花”了。

   宝玉入住大观园,心满意足。“每日只是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致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二十三回)宝玉作“即事诗”几首,“真情真景”,表达了自己知足的心情,“宝玉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

   而我们的黛玉,入住大观园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的来“葬花”(二十三回)。虽然潇湘馆院子里“又没有个桃杏树”,潇湘馆的院子里根本没有花。但,我们的林妹妹却是大观园里最爱花惜花的人。在这个百花盛开的春天的时节里,当宝玉和黛玉在大观园中沁芳闸桥边桃花树下相遇时,宝玉建议把落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林妹妹却不忍,林妹妹怕的是这“落花”有可能被“再次”“糟蹋”。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林妹妹和宝玉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二十三回)

   林妹妹要葬的是大观园里地上的落花。林妹妹怕的是这地上的落花被流水带走后,有可能“再次”被“糟蹋”。

   这很有些奇怪。不,简直是太奇怪了。

   黛玉爱花惜花并不奇怪,但因为爱花惜花,怕落花被“再次”“糟蹋”,黛玉居然有“葬花”这种“雅兴”,就有些奇怪了。那么,黛玉在荣国府住了这么多年,怎么以前没看到黛玉有这种“雅兴”呢?为什么其他姊妹们没有这种“雅兴”呢?

   黛玉入住大观园后总是哭哭啼啼,“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短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常的便自泪流不干的。”(第二十七回)黛玉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但如此,后来的黛玉居然和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第四十九回)黛玉和湘云说:“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第七十六回)而且,黛玉的心境居然还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第二十七回)。

  林黛玉这是怎么了?

   一些红学家们众囗一词:说这是因为林黛玉有个“失败的性格”,林黛玉有“人格缺陷”,林黛玉“小性儿、尖酸刻薄”,林黛玉有爱哭的毛病等等;再就是说林黛玉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远离故土、自叹命薄、身体多病等等。

   但林黛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又怎么解释呢?有人又把林黛玉之所以有如此心境的原因,解读成黛玉身上有失意文人的高洁品格,黛玉是自觉的不容于荣国府的肮脏和污浊的,等等。

  从这些人罗列出的这些原因,似乎可以瞧见这些人根本没有读懂《红楼梦》。

   林黛玉入住大观园后的第一件事之所以是“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的来“葬花”的原因就是元妃“下谕”和“赐礼”。

   这个被元妃口口声声说成第一“极爱”的“潇湘馆”,只不过是“远不负郭”、“后不背山”、“近不临水”的这么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住处而已。“小”、“窄”、“暗”是这里的基本特点。而且,潇湘馆里面的装修、摆设及栽花种树不见一点红色的刻意、简单和潦草,就更加的显示了贾政和王夫人是在借用“潇湘馆”来“故意警告”和“蓄意欺负”黛玉。“鞋合不合脚,自己知道”。林妹妹岂能不知!这种“欺负”岂止是“欺负”?简直是人格的“羞辱”!我们的林妹妹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羞辱”?

   这一切,当然都是因为“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惹的祸!这一切,当然都是因为林妹妹心中的那个“宿命的爱情”惹的祸。我们的“灵心慧性”的林妹妹岂能不知!为了不被“再次”的“受伤”,为了不被“再次”受到更大的伤害,我们“孤弱的”黛玉决定“葬花”了。林妹妹葬的这花,看起来是葬大观园里的落花,其实林妹妹是要葬掉自己心中的“爱情之花”。林妹妹身上与生俱来的尊贵高傲的品格,岂能“再次”接受贾政王夫人的“蓄意的”“欺负”和“羞辱”!

   这就是黛玉“葬花”的“雅兴”的真相本质!

   请看作者笔下的故事:

   当已经心满意足的公子哥儿——“富贵闲人”——宝玉,在这百花盛开的大观园的春天里,“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已经有了满腹心事,“只在外头鬼混,却又痴痴的”时,“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些传奇脚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宝玉也不管茗烟的嘱咐了。“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园,踌躇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捡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时,宝玉放下了书,“兜了花瓣,来到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黛玉肩担花锄,上挂纱囊,手拿花帚,过来“葬花”了。宝玉黛玉这一对有着“宿命爱情”的年轻人,相遇在了大观园里沁芳闸桥边的桃花树下。(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