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王仁贾兰无疑

标签:
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王仁贾兰无疑
(2016-8-12)
四、“太虚幻境”是浓缩版《红楼梦》(c)
下面是“正册”第六幅图谶、判词和第七支曲子。
“正册”第六幅图谶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判词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红楼梦》第七支曲子题曰《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正册”第六幅图谶、判词和第七支曲子《喜冤家》隐寓的是贾迎春。此“钗”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子系中山狼”,“子系”和而成“孙”,隐指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只狼将被杀死时遇到东郭先生救了它,危险过去后,它反而想吃掉东郭先生。所以,后来把忘恩负义的人叫做中山狼。这里,指孙绍祖。他家曾巴结过贾府,受过贾府的好处,后来家资饶富,孙在京袭了职,又于兵部侯却提升,便猖狂得意,胡作非为,反咬一口,虐待迎春。
下面是“正册”第七幅图谶、判词和第八支曲子。
“正册”第六幅图谶画着一所古庙,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词云: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红楼梦》第八支曲子题曰《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正册”第七幅图谶、判词和第八支曲子《虚花悟》隐寓的是贾惜春。此“钗”是宁国府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佛教源于西域,据传释迦牟尼在树下觉悟成佛的“宝树”虽然也枝叶婆娑,但那是菩提树,不叫“婆娑”。我国传说中婆娑树是有的,与西方佛教无关,也并不结什么果。乐史《太平寰宇记》:“日月石在夔州东乡,西北岸壁间悬二石,右类日,左类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树一枝。”人有疑“婆娑”二字为作者一时误写,其实不误,它作为皈依佛门的象征至少在清代是周知的。如爱新觉罗?6?1晋昌《题阿那尊像册十二绝》之二:“手执金台妙入神,婆娑树底认前因”,即是。长生果,即《西游记》中所写的人参果,俗传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果,又是佛家语,指修行有成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
下面是“正册”第八幅图谶、判词和第九支曲子。
第八幅图谶画着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词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红楼梦》第九支曲子题曰《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正册”第八幅图谶、判词和第九支曲子《聪明累》隐寓的是王熙凤。此“钗”是贾母的孙媳妇,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是贾琏的妻子,是巧姐的娘,是贾蔷和贾蓉的婶子,是贾瑞的嫂子,是探春的堂嫂子,是迎春的亲嫂子,是惜春的叔嫂子,跟贾宝玉是姑表兄弟,跟薛宝钗是姑表姊妹,是林黛玉的姑表嫂子。深得贾母恩宠和王夫人赏识,成为贾家荣府的实际掌权者。
王熙凤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然而最终还是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处于“末世”者,虽最有才干也照样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
下面是“正册”第九幅图谶、判词和第十支曲子。
第九幅图谶画着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词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红楼梦》第十支曲子题曰《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正册”第九幅图谶、判词和第十支曲子《留余庆》隐寓的是贾巧姐。此“钗”是是王熙凤与贾琏之女,由于年纪细小,性格尚未形成,所以在书中处于陪衬地位。巧姐娇贵多病,生在七月初七,所以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根据书中判词,巧姐应在贾府事败后为“狠舅奸兄”卖入青楼之地,被刘姥姥救出。
第十支曲子《留余庆》曲名是说贾巧姐的娘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做了好事,因而得到好报——由刘姥姥救巧姐出火坑。前代为后代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易?6?1坤?6?1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与“积得阴功”义相似,都是一种因果报应的说法。“狠舅奸兄”之“狠舅”即王熙凤之兄王仁,但“奸兄”不知作者设计的是谁,巧姐无嫡亲之兄,最亲的堂兄只有贾兰一人,较亲的堂兄有贾蓉、贾蔷、贾菌,其他草字头的都是远房堂兄。綜合《红楼梦》前八十回各方面的信息,“奸兄”为贾兰最经得起推敲。
《红楼梦》如此安排巧姐的命运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没有呢?
作者描写刘姥姥形象的真正用意,并不像小说所声称的那样是因为贾府大小事多,理不出头绪来,所以借她为引线,也不是为了让她进荣府闹出许多笑话来,供太太小姐们取乐,借以使文字生色。作者安排这个人物是胸有成竹的。脂批批出:小说在介绍刘姥姥一家时所说“‘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第六回)。这就是说,刘姥姥一家在后半部中因巧姐为板儿媳妇,真的成了贾家的亲戚,而且是正派亲戚。“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在“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贾府主子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已发展为骨肉相残。到那时,肯伸手相援的都是些曾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如贾芸、小红、茜雪等。而曾被作为贾府上下嘲弄对象的刘姥姥,不但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反过来,她也成了真正能出大力救助贾府的人。要把被卖作妓女的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就不外乎出钱和向人求情,这对刘姥姥来说是不容易的。其实,这正是在考验关头表现出一个农村劳动妇女的思想品质,大大高出于表面上维护着虚伪的封建道德的上层统治阶级的地方。
贾巧姐终于从一个出身于公侯之门的千金,变成了一个在“荒村野店”里“纺绩”的劳动妇女,象秦氏出殡途中宝玉所见的那个二丫头那样。与前半部十二钗所过的那种吟风弄月的寄生生活相反,巧姐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于是,刘姥姥为巧姐取名所说的“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得到了证验。曹雪芹思想的深度是一般封建时代的小说家所难以企及的。
当刘姥姥游完大观园后,凤姐抱着生病的女儿,开始跟她探讨起了女儿的命运。凤姐希望刘姥姥给久未取名的女儿起个好名字,一来可以借刘姥姥的寿,二来因为老刘是穷人,旧社会的人都相信穷人起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刘姥姥虽然只是个农妇,却生来有些见识。有时表现有点“半仙”的风度,是个怀才不露、大智若愚的高人。她问清了孩子的生日后,决定给她取名为巧姐,说这是个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刘姥姥还向凤姐保证说,这个名字可以使这孩子长大后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都从这“巧”字上来。
从判词来看,贾府败落后,巧姐确实遇到了难处。她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卖入青楼,沦为娼妓。巧姐本来就体弱多病娇生惯养,一旦从锦绣丛中跌落尘埃,早就是又悲又怕,精神几乎崩溃,哪里还能想办法跟命运抗争呢?基本上已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态了。可是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了刘姥姥。刘姥姥因为以前得到过凤姐和贾府的周济,决定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所以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搭救巧姐,终于替她赎了身。赎身后的巧姐无家可归,刘姥姥又收留她。
下面是“正册”第十幅图谶、判词和第十一支曲子。
第十幅图谶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词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红楼梦》第十一支曲子题曰《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正册”第十幅图谶、判词和第十一支曲子《晚韶华》隐寓的是李纨。此“钗”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作为一个未亡人,她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李纨被礼法束缚了个性,使她不得不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而作者笔下的李纨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被封建礼教压抑下的悲剧性人物。(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