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医解鸿业
中医解鸿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91
  • 关注人气:1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4岁流浪汉成“神医”,诊费从5元涨到一百?

(2019-05-17 17:06:13)
标签:

杂谈

分类: 行医感悟
74岁流浪汉成“神医”,诊费从5元涨到一百?

原创: 常乾坤 
媒体报道,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南岳镇,一个月前,原本在外流浪多年的74老人刘大田,疑似精神障碍50年左右,突然摇身一变,成了“神医”,每天凌晨两三点,就有人排队找他看病,一天工作12个小时,除了一日三餐和睡觉外,都在开药方,而诊费也从5元上涨到100元。

在当地流传的“故事”中,刘大田曾将一名被医院判断“时日不多”的小孩治好,也曾将偏瘫病人治得“能下地赶场”,然而经记者调查发现,第一个故事查无实据,第二个故事也属虚假。经当地卫生执法监督大队查证,刘大田无行医资质,目前已将其就医场所取缔。

看到这个报道,不由得让人想到今年6月的重庆万州区走马镇马鞍村村民付必秀靠“摸”治病,“哪里不舒服摸哪里”,“行医”近30天,口碑远播至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各省,每天600个号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从早上7点“摸诊”到深夜一两点,由于一号难求,号贩子应运而生,一个号从10元炒到30元。而从两起看似可笑的“神医”事件,可以总结其存在的根源。

一是基层群众医学知识的匮乏,他们不关注“神医”的来历与资质,不懂得科学医学的基础,只听信以谣传谣的传说,哪怕诊治的方式违背常理,依然缺少质疑而执迷不悟;

二是故意的炒作包装和欺骗,以赚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用夸大事件或者编造压根没有的事情,或者心理暗示,进行推波助澜的传播,哪怕自己和家人都觉得不靠谱,仍然自我包装,给人“看病”。

三是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有些人患了病,因为怕麻烦、怕花钱、炜疾忌医,不愿意去正规的医院,想侥幸靠着偏方治病消痛,如果误打误撞治好了,则势必鼓动身边的人去看。

四是当下各家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如今在部分人看来,到医院势必要“被宰”而花大钱,各项检查、药品费用远不止三五百元,而且治疗过程中需多次排队,好的专家甚至都挂不上号,这迫使着个别人寻求“偏道”。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有人不信科学信谣言,相信没有根据的旁门左道,却不信正规有效的诊疗方式。医生治好了患者的病是应该的,而伪医误打误撞治好了病或心理暗示作用减轻了疼痛却被封为“神医”,两者对比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虽然仍有众多的不治之症难以攻克,但对于不少疾病来说,只要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就能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得到治愈,这是毋庸置疑的。试想依靠传谣中的“神医”治病,不但无法解除病痛,还可能贻误病情,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庆幸的是,当地经当地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已将其就医场所取缔。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也许场所可以取缔,但群众中就医的迷信方式该如何取缔?相信依然有刘大田抱有幻想的病人去登门求助,“市场上的需求”会不会引诱着神医换个地点重操旧业,我们又该如何从根源上避免类似闹剧重演呢?

而笔者认为,彻底破除这样的虚假有害的诊疗误区,需要从长远着手,一是要加大科学健康知识的传播,使患者主动接受科学正规的治疗;二是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宣传,揭穿“神医”的本来面目;三是介入调查打击跟风炒作的现象,尤其是从中获利者要给予追责;四是要在该村开展接地气的普法教育、医学科普教育,铲除“神医”产生的根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