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

(2018-04-19 00:24:26)
标签:

杂谈

潍坊本草堂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解鸿业

https://pic.wenwo.com/fimg/58436145155.jpg


 


分类: 中医妇科

中医解鸿业

微信号zhyxhy88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施治;验案举例


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以外身体其他部位,称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因:1.经期、刮宫或输卵管通液术时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入盆腔各器官上,并在该处继续生长蔓延,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子宫内膜碎片可能经淋巴或静脉播散到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胸膜、大腿、手臂等处。3.盆腔器官黏膜反复受到体内激素的刺激,被激活衍化为子宫内膜组织。


  
病理:盆腔检查,双侧宫骶韧带、子宫直肠窝触痛结节。超声波检查附件包块(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检查可见典型病灶。


  
中医古文献无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病名记载,可归属为痛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
等病之中。


一、病因病机:本病因外感六淫,内生五邪,饮食劳倦,房室不节,或情志所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淤积于小腹之中而产生瘀血瘀阻冲任、胞宫、胞脉,久瘀成癥。


二、辩证施治


   1.
气滞血瘀证:怒气伤肝,肝气郁滞,气滞则血瘀。证见经前胸闷乳胀,经期少腹胀痛拒按,行径量少不畅,盆腔结节包块,久婚不孕,兼有全身痛处不定,嗳气频作,舌紫黯边或尖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治法:理气解郁,散结消癥。方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味。方药组成: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柴胡、香附、枳壳、三棱、莪术、夏枯草、水蛭、川牛膝。


   2.
血寒血瘀证:本证多因外感寒邪,经期产后饮食寒凉,寒凝则血滞。证见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拒按,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有块,盆腔结节包块,久婚不孕,兼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淡紫边或尖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治法:温经散寒,散结消癥。方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味。方药组成: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制附子、小茴香、炮姜、三棱、莪术、夏枯草、水蛭、川牛膝。


   3.
肾虚血瘀证:《肾虚血瘀》曰:肾虚五脏六腑皆虚,虚则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即生。本证多因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失养耗伤精血,因虚致瘀。肾气虚者,脉道失于动力而迟滞。证见经期、经后小腹痛拒按,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或多或少或停,盆腔结节包块,久婚不孕。兼见神疲乏力,腰酸腿軟,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小便频多,舌淡紫边或尖有瘀斑或瘀点,脉弱。治法:补肾益气,散结消癥。方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味。方药组成: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人参、兔丝子、五味子、覆盆子、枸杞子、车前子、三棱、莪术、夏枯草、川牛膝、水蛭。阳虚者,脉道失于温通而滞[1]。证见经期小腹冷痛拒按,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盆腔结节包块,久婚不孕,性冷淡,性交痛,兼有头晕目眩,腰腿冷痛,夜尿频多,眶黑唇黯,舌淡紫边或尖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治法:温补肾阳,散结消癥。方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味。方药组成: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鹿角片、巴戟天、杜仲、三棱、莪术、夏枯草、水蛭、川牛膝。阴虚者,脉道失于柔润而僵化[2]。证见经期小腹痛拒按,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稀,盆腔结节包块,久婚不孕,兼见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绛紫边或尖有瘀斑或瘀点、苔少或无苔,脉虚数。治法:滋补肾阴,散结消癥。方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味。方药组成: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龟板、女贞子、旱莲草、生地,三棱、莪术、夏枯草、水蛭、川牛膝。


   4.
气虚血瘀证:多因大病失养,劳累过度耗伤元气,气虚运血无力则致瘀。证见月经先期量少,经期延长,小腹痛拒按,盆腔结节包块,久婚不孕,兼有头晕目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胸闷气短,腹胀少食,或便溏,舌淡紫边或尖有瘀斑或瘀点,脉虚涩。治法:健脾益气,散结消癥。方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味。方药组成: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人参、白术、黄芪、陈皮、三棱、莪术、夏枯草、水蛭、川牛膝。


   5.
血热血瘀证:素体阳盛,复感风邪,火热内炽,侵迫血分,血行壅聚或热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运行不畅而脉道瘀塞[3]。证见经前、经期小腹痛拒按,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质稠,经期延长,盆腔结节包块,久婚不孕,兼有午后潮热,口渴心烦,两颧潮红,舌绛紫边或尖有瘀斑或瘀点,苔少或剥脱,脉弦数。治法:清热凉血,散结消癥。方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味。方药组成: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青蒿、地骨皮、黄柏、生地、三棱、莪术、夏枯草、水蛭、川牛膝。


三、验案举例:


张某,女,27岁,个体经营者,初诊201058


主 诉:痛经12年,加重1年。


现病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每次经期1—3天小腹疼痛,口服止痛药疼痛可解。近来腹痛逐渐加重,口服止痛药不能缓解,时有胸闷气短,月经周期25天,经期10天,量少不畅,婚后同居3年未孕,上周在某医院门诊检查,B超显示,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3.5cm
x 3.0cm x
2.5cm
。刻诊: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胸闷气短,腹胀便溏,经期、经后小腹痛拒按,舌淡紫尖有瘀点苔白腻,脉虚涩。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不孕。中医辨证:气虚血瘀,久瘀成癥。治法:健脾益气,散结消癥。方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味。方药组成:桂枝9克、茯苓2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9克、人参10克、白术20克、黄芪2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夏枯草20克、川牛膝15克、水蛭、甘草10克。水煎服
11剂。


   5
18复诊,服上方10剂,胸闷气短好转,舌淡紫尖有瘀点苔白腻,脉虚涩。继服上方


   5
28复诊,服上方10剂,倦怠乏力好转,舌淡紫尖有瘀点苔白腻,脉虚涩。继服上方。


   6
17复诊,服上方20剂,经期小腹痛、腹胀便溏减,舌淡苔白腻,脉虚涩。继服上方。


   7
2复诊,服上方15剂,腹痛拒按不明显,月经周期30天,经期6天,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虚。处方《瑞竹堂经验方》八珍汤。方药组成:人参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11剂,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7
12复诊,服上方10剂,面色萎黄好转,时有腰酸腿软畏寒,活动后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处方《景岳全书》毓麟珠。方药组成:人参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川椒6克、兔丝子10克、鹿角片10克、杜仲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11剂。调补冲任,补肾温阳。


   8
6

日复诊,服上药25剂月经35日未潮,妊娠试验阳性。


  
按:根据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闷气短,腹胀便溏,经期延长,量少不畅,舌淡脉虚,辨为气虚。方加人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经期、经后小腹痛拒按,舌淡紫尖有瘀点,脉涩,B超显示巧克力囊肿,为瘀血瘀阻冲任、胞宫、胞脉,久瘀成癥。方中桂枝、茯苓、白芍、丹皮、桃仁以活血化瘀,散结消癥。该方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的组方,为古典名方,痰瘀同治,是一首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方剂,原治因包块引起的胎动不安,被世人应用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是一首疗效可靠的方剂,临证加入三棱、莪术、夏枯草、水蛭、川牛膝疗效尤佳。加入熟地、杜仲、菟丝子、鹿角片、川椒、当归、川芎、白芍以补精血温肾阳,调冲任促怀孕。


结 尾: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从经期腹痛入手,痛有定处其痛如刺属血瘀;夜间痛重亦属血瘀;经前、或经初痛属气滞;少腹一侧痛或双侧痛亦属气滞;经后痛属气虚;痛喜按属虚;痛拒按属实;灼痛属热;冷痛属寒;久痛必瘀。结合月经周期的先后,经期时间的长短,经量、色、质、舌、脉象,以辩别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在散结消癥的基础上分别于以理气解郁,温经散寒,补肾温阳,健脾益气,清热凉血等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中西医结合不断完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必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