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医妇科 |
中医:解 鸿 业
微信号zhyxhy88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足2天,或点滴即净者,称“月经过少”。月经过少伴月经后期者,可发展为闭经。本病属器质性病变者,病程较长,疗效较差。
1、病因病机
精亏血少,冲任气血不足,或寒凝血滞。肾虚者,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久病,损伤肾气,或多次堕胎,伤精耗气,肾精亏损,肾气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满,致月经量少。血虚者,大病久病,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虚化源不足,冲任气血亏虚,致经行量少。血寒者,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冲任寒凝血滞,运行不畅,血海不满,致经行量少。血瘀者,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邪气,邪与血结,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满,致经行量少。痰湿者,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阻冲任,血不畅行而经行量少。
2、辨证论治
2、1、肾虚型
主证: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血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加紫河车、丹参。
当归、熟地、山茱萸、杜仲、山药、牛膝、甘草
若形寒肢冷者,酌加肉桂、淫羊藿、人参;夜尿频数者,酌加益智仁、桑螵蛸。
2、2、血虚型
主证:经来量少,经色淡红,质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
人参、山药、黄芪、白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
若心悸失眠者,酌加炒枣仁、五味子;脾虚食少者,加鸡内金、砂仁。
2、3、血寒型
主证:经行量少,色黯红,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大全》)。
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川牛膝、莪术、丹皮、甘草。
2、4、血瘀型
主证:经行涩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或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脉涩有力。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方药:通瘀煎(《景岳全书》)。
当归尾、山楂、香附、红花、乌药、青皮、木香、泽泻
若兼少腹冷痛,脉沉迟者,酌加肉桂、吴茱萸;若平时少腹疼痛,或伴低热不退,舌紫黯,苔黄而干,脉数者,酌加丹皮、栀子、泽兰。
2、5、痰湿型
主证: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黏腻。舌胖或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汤(《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白茯苓 法半夏,
陈皮,炙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六神曲,丹参,加减:经期者,加没药、路路通、益母草,去甘草;苔白腻,胸闷者,去甘草,加木香、砂仁(后下);肾虚者,加锁阳、熟附片,或紫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