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辩证施治
(2015-04-04 05:49:39)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中医内科 |
中医:解鸿业
微信号bwfxhy88
胆囊炎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常合并胆囊结石。到严重的后期常因反复感染或发生胆汁性肝硬化而死亡。因此掌握其治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 气滞证
右胁下痛,多为胀痛,痛引腰背,或阵发性串痛,或绞痛。间歇期宛如常人,郁怒后容易诱发。患者多易怒而性急,常口苦咽干,不欲饮食,舌淡红,苔微黄腻,脉弦细或弦紧。
治法:疏肝理气,缓急止痛。
方药:柴胡、黄芩、杭芍、香附、郁金、延胡索、厚朴、枳实、竹茹、鸡内金、甘草。此方有解热、理气、利胆、消炎、止痛等作用。若有早期泥沙型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石苇、大黄等利胆排石,荡涤湿热。
2 湿热证
右胁下持续性胀满疼痛,痛引肩背,或绞痛阵发性加剧,拒按,一般起病急,口苦咽干,恶心,头晕,伴寒热往来,或高热,或目黄,身黄,其黄如橘子色,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肝利胆、行气利湿止痛。
方药:柴胡、黄芩、木香、茵陈蒿、栀子、大黄、茯苓、陈皮、厚朴、枳实、木通、车前子、黄连、甘草、延胡索。此方有利胆、通便、抗菌消炎、利尿退黄、解热等作用。若胸满胁痛加郁金、川楝子。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石苇。
3 脓毒证
右胁下持续性剧烈胀痛,腹胀满绞痛拒按,可触及包块。高热寒战或身目黄染,尿色如茶,量少,大便燥结。或见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枯黄有芒刺或黄腻,脉弦滑数或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胆、通利湿热。
方药:柴胡、黄芩、茵陈蒿、栀子、龙胆草、郁金、木香、大黄、芒硝、黄连、赤芍、丹皮、蒲公英。此方有利胆通便、抗菌消炎、退黄疸、利尿、清热解毒作用。若兼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为热毒内陷心包,扰乱神明,加生地、犀角粉、金银花,板蓝根、石菖蒲等。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