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2013-05-07 20:03:07)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内科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作者:解鸿业

  潍坊同仁堂,山东潍坊261041

                  通讯作者13806368275@163.com  13806368275 

[摘   要]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通过中西医结合诊治做到早预防、早诊断、个体化早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肿瘤的发病原因;肿瘤的特性;肿瘤的治疗;肿瘤的预防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学物质改变(癌基因突变、活化或抑癌基因丢失、失活),导致基因表达异常,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

1、肿瘤的发病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病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是人的遗传易感性。目前认为引起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中,80%以上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环境因素,大多数肿瘤的发生是环境致病因素和个体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结果[1]

   1、1环境因素:化学因素包括烷化剂类、多环芳烃类、芳香胺类、偶氮染料、亚硝基化合物等。物理因素包括各种电力幅射、紫外线、热幅射、强电磁场、机械刺激、石棉等。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细菌和真菌本身是否具有致癌作用至今尚无定论。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相比,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1994年WHO将其确定为人类1类致癌物[2]。尽管病毒与人类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病毒确实与人类某些恶性肿瘤有关,如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特别是近年来已明确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病因,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病毒感染与恶性肿瘤关系的认识。寄生虫感染,现已有证据表明埃及血吸虫的感染与膀胱癌高发有关。             

   1、2遗传因素:个人的遗传特征决定肿瘤的易感性。遗传性肿瘤在肿瘤的发病中所占比例极少,绝大多数肿瘤是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环境因素和个体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公认恶性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内外各种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发生突变而丧失正常调控能力,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细胞过度增生及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所以恶性肿瘤实质上是基因疾病[3]。                             

2、肿瘤的特性:

    肿瘤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者为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肿瘤有包膜,边界清楚,瘤细胞增生慢,瘤细胞分化程度高,对机体危害性小。恶性者具有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肿瘤无包膜,边界不清,瘤细胞增生快,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分化不成熟,常因复发、转移导致机体死亡。

    恶性肿瘤细胞繁殖快,夺走人体正常细胞的营养,患者出现消瘦无力;肿瘤增大的快,压迫神经引起疼痛,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影响机体正常代谢会造成机体逐渐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3、肿瘤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通过现代医学检查,对各种肿瘤均可确诊。西医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切除,对恶性肿瘤还要增加放疗、化疗,尽可能地多杀死周围和全身的癌细胞。

    手术、放疗、化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已有近百年历史,至今仍然是西医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对早期癌症是卓有成效的,困难在于有的癌症不宜早期发现。放、化疗副作用大,损伤机体免疫力,最终导致身体崩溃,癌症乘机复发和转移。想要把身体中癌细胞彻底消灭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一个就会迅速繁殖造成复发。

   中医早在殷周时期,对肿瘤就有认识,殷虚出土的甲骨文上已有“瘤”的病名记载,《黄帝内经》中有“癥瘕”、“积聚”病名,其中就包括了肿瘤,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癥瘕”范畴。生于体表的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分六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现代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是中国防治肿瘤的特点之一,已广范用应于肿瘤患者。在病人没有失去手术机会之前,手术往往是最佳的选择,术后中医药治疗可促进身体康复;在病人进行放化疗的同时服用中药煎剂,可有效减轻放化疗药物的毒付作用;在放化疗结束之后,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恢复体力,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被广大学者和患者所接受,早发现可治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杀灭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缩小病灶,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生命,带瘤生存。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如分子生物学等,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阐明,中医药能够针对肿瘤组织内变异基因进行修复,并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及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等多个环节,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四、肿瘤的预防:

    目前对恶性肿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大多数恶性肿瘤临床发现已中晚期,治疗效果差。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协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报告》提供的证据表明,多达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各国政府、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民众采取积极行动,将肿瘤防治研究重点转为预防,三分之一以上,甚至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4]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达到降低肿瘤发病率的目的。此外,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等。如控制吸烟、适量饮酒、消除过度紧张、注意营养平衡,减少脂肪、蛋固醇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纤维素的食物、不吃霉变、过咸过热的食物等。

    二级预防:即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减少死亡率。

    三级预防:是指通过临床治疗、康复和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的措施。

   随着文化科学技术地快速发展,管理工作地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工作地加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肿瘤的治疗工作会大有突破。

参考文献

[1]郝希山,魏于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

[2]郝希山,魏于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

[3]郝希山,魏于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9

[4]郝希山,魏于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