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疑问句
(2013-10-03 10:49:37)
标签:
英语句法疑问句教育 |
修辞疑问句
录自《自学参考系列手册·句法手册》第三章 英语各种功能句(简写版)
第四节
编者
在文学语言(literary language)如诗歌、小说中,或在说服性语言(persuasive language)如辩说、论文中,有时一个意思用陈述句表达就显得平铺直叙,简单无味;而采用问句就能发人深思,引人注意,使语言生动有力,同时还能反映出说话人的各种情感和心理活动,这样就形成了修辞性疑问句。
英语中所谓修饰疑问句(rhetorical
⑴修辞疑问句常见句式
修饰疑问句是为了取得某种修辞上的效果而提出的,它实际上相当于陈述句,一般不需要回答。修辞疑问句的表意原则基本是:肯定结构表否定,否定结构表肯定。这种疑问句如属一般疑问型,读说用升调;如属特殊疑问型,则用降调。从形式上看,常见的修辞疑问句有以下几种。
①肯定一般问句形式→表否定意义
例:Is it important? 这事对你很重要吗?
= It isn’t important to you.【此事对你无关紧要。】
Are you consoling me?
=You shouldn’t console me.
Can you marry her?
=You cannot marry her.
Do I look hungry and thirsty now?你看我现在像是又饿又渴的样子吗?
=I don’t look hungry or thirsty now【我现在不饿也不渴】
修辞疑问句通常是采用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形式,表示言语者所想表达的强意否定意义。
②肯定特殊疑问句形式→表否定意义
例:Who knows?谁知道呢?
=Nobody knows. 【没人知道】
Who cares about the result? 有谁在乎那结果?
=Nobody cares about the result. 无人在乎那结果。
How can I know? 我怎么会知道呢?
= I cannot know. 我没法知道。
What do I care? 关我什么事?
= I care nothing. 我才不在乎呢。
What more does he want?他还想要什么呢?
=You shouldn’t want any more.【他不应再想要什么而该知足了】
使用肯定形式特殊疑问句的修辞疑问句,通常也是表示强烈的否定意义。
③疑问词+ should (be) 虚拟式→表强烈否定效果
比较:Why are you so excited?你为什么这样激动?【真实疑问句】
Why should you be so excited?你何必这样激动?【虚拟式疑问句】
=You have no occasion to be so excited. 你没必要这样激动。
例:Why should you
Why should the teacher be angry with you?老师干嘛对你生气?
How should I know?我哪里晓得哟?【根本就不晓得】
Who should there be?还能有谁呢?【不可能有别的人在那儿】
这种借用问句形式表达强烈感情的修辞性疑问句,确能加强否定程度,达到意义准确、深刻的表达效果。
④否定疑问句形式→表肯定意义
例:Isn’t this girl pretty? 这女孩不是很漂亮吗?
=This girl is pretty. 这个女孩很漂亮。
Shouldn’t you appreciate us? 难道你不明白我们的意思?
=You should appreciate us. 你应该明白我信的意思。
Who doesn’t
=Everybody knows that. 每个人都知道。
Why don’t you tell me the truth? 你干吗不对我说实话?
=Tell me the truth. 跟我说实话吧。
这种否定形式的修辞疑问句,不论是否定的一般疑问句,还是否定的特殊疑问句,实际都表示肯定意义。
⑤陈述句+反问句→表达某种强烈情绪
例:She is a lovely girl, is she?她是个可爱的女孩,可不是吗?
O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also the
comradeship,
老师和学生又是同志关系,是吗?
这种“陈述句+反问句”的疑问句式结构,不同于“+,-”或“-,+”式的(反向)反意疑问句结构【因此也叫同向反意疑问句】。用这种形式的疑问句,能表示出强烈的感情,与一般反意疑问句有明显区别。
⑵修辞疑问句的表现手法
从上面所述“修辞疑问句的常见句式”可见,除“陈述句+反问句”这一句式外,其余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否定疑问句。那么,它们又是怎么成了修辞疑问句的呢?当然得在文章中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问而不答”或“自问自答”。
①问而不答表现一——否定设问表强烈肯定
例:Haven’t we got the whole country developing on us to keep law and order?
=Surely we have got the whole country developing on us to keep law and order.
我们不是有整个国家的发展对我们维护着法律和秩序吗?
这要比直陈“我们有整个国家的发展对我们维护着法律和秩序”的语气强烈;说话人理直气壮,不容置疑。
【摘自Lady Gregory: the Rising of the Moon(格雷戈瑞夫人《升起的月亮》)】
又例:The very act of stepping on this soil, in breathing this air of Hiroshima, was for me a far greater adventure than any trip or any reportorial assignment I’d previously taken. Was I not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
一踏上这块土地,呼吸着广岛的空气。这对我来说,比任何一次旅行或我以往所进行的采访,都是一个更大的冒险。我不就在犯罪现场吗?
作者不明言直陈,而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把它反衬出来,从而起到了强调的效果,同时把作者作为一个目睹广岛这一悲惨历史事件的美国人,在事隔几十年之后重访广岛时那种内疚和不安的心情刻划出来了。
特别提示:对例文说明两点
A the crime指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掷下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一历史事件。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没有伤到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犯,却给当地广大人民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从这一角度说,投原子弹是一种犯罪行为。
B末句Was I not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 实际意思为:Surely I was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 (我无疑就是在犯罪现场).
在想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时,用否定的问话来激发对方,使对方从这一问话里去领会正面的意思。这也是常用的修饰手法。
②问而不答表现二——肯定设问表强烈否定
例: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she had not lost that necklace? Who knows! Who knows?
要是她没有丢失那条项链,又会发生什么呢?天晓得!天晓得?
其中,Who knows? = Nobody knows. 但比用Nobody knows.意义更为含蓄,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要不是这条项链的丢失,Madame Loisel可能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她或许还多少保持着当年的风韵和姿色;她也可能…,可是这一切,谁知道呢?【Maupassant:The Necklace(莫泊桑《项链》)】
又例:There are no speeches, for who can speak at such a moment?
没有(人)发表讲话,因为谁能在这样的一个时刻讲得出(什么)话来?
问句部分等于Nobody can speak at such a moment. 但用了问句就使当时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沉痛悲哀的情景跃然纸上。【Harry Pollitt: Lenin’s Death (哈利波利特《列宁之死》)】
③问而不答表现三——用设问生动刻划人物心理活动
例:In the afternoon, he found some bones of a man.
Besides the bones was a small sack of gold, like his own. So Bill
had carried his gold to the end. He would carry Bill’s gold to the
ship. Ha-Ha! He would have the last laugh on Bill. His laughing
sounded like the low cry of an animal. The wolf cried back. The man
stopped suddenly and turned away. How could he laugh about
Bill’s bones and take his gold?
下午,他发现了一些人的骨头,在人骨旁边有一小袋金子,就象他自己的那袋一样。原来是(与他同行而未等他的)比尔带着金子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要把比尔的金子带上轮船。哈哈!他将是最后的胜利者,而不是比尔。他的笑声听起来就像野兽低沉的叫声,那(跟随在后的)病狼(听了)也发出回应的叫声。那人突然停止了发笑,并且转过脸来。他怎能看到比尔的遗骨而幸灾乐祸呢?他怎能拿走他的金子呢?
通过上段文字,我们看到,黑体的设问部分正是小说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他自责自己刚才的阴暗心态,说明他战胜了自我,从而为他最后战胜死亡铺平了心理道路。这就是一个修饰性疑问句,用来责备自己。当然,也可如此设问用来责备别人。 【录自《综合英语㈠》第7课改写的Jack London (杰克伦敦)著Love of Life(热爱生活)】
④自问自答表现一——增强语言说服力
在不存在疑问的地方,写文章的人或说话之人自己设问,然后自己回答。
例:Times have changed, however. The developed and imperialist world cannot ignore them【指第三世界】today. Circumvent them for a while? Yes. Manipulate them for a while? Yes. But ignore them like the rich have always ignored the poor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a class society? No!
然而时代变了。今天的发达国家和帝国主义世界不能忽视第三世界的国家。设法围困他们吗?可以;掌控操纵他们吗?行呀。但是,就像有钱人总是喜欢忽视穷人一样,忽视第三世界能贯穿整个阶级社会的历史吗?不可能!
演说者欲先抑后扬,把对方可能产生的疑问先提出来,然后自己逐一回答,使语言铿锵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⑤自问自答表现二——使枯燥变得生动
例:What really makes a liberated woman different from her mother or her mother’s mother?
First, she is proud to be a woman. Second, she insisted on choosing her own life style. Third, she wants social and occupational equality.
什么真正能使思想解放的妇女不同于她的母亲或她母亲的母亲?
首先,她为自己是个女人而感到自豪。第二,她坚持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三,她希望社会和职业平等。
作者通过问话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进行逐次回答,使一个本来枯燥无味的话题变得生动活泼,条理清楚。
⑥自问自答表现三——为引出下文作铺垫
例:Who cured her?... Mother dead! Father so often angry, So lately cruel?
谁治愈了她?母亲死了!父亲又经常是生气,所以近期就这么残忍?
问话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寻求回答,为作者顺利地引出下文,介绍书中人物的境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总之,用修辞疑问句无论是“问而不答”还是“自问自答”,都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为了使文章表达准确生动,说话活泼有力。
修辞疑问句不但是一种特殊表现的疑问形式,而且也是一种言外行为——表达间接言语行为,起到其它疑问句所无法比拟的修辞和语用作用,在句型转换、言外行为和翻译实践上有它鲜明的特色。
修辞疑问句作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讲话者借助疑问这一形式表达了他对事件强烈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因此修辞疑问句实际上是一种强调的陈述。对这种间接言语行为的识别需要分析修辞疑问句的生效条件和它的预设,对其所传递之交际信息的理解,需要听话者结合语境和修辞问句的功能进行推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