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A股此时的位置来看,无论是时间周期还是通道、趋势线等,均表明短线还需要继续向下;但向下跌,其实就是“挖抗”行情。
目前可以随便的找出N多个A股已经到达底部边缘的特征。
比如,截至11月28日收盘,A股市场破净股(已剔除净资产为负的股票)数量已达到381只,占比10.2%;而2005年6月6日破净股数174只,占比13.4%,随后引成了998之后的大牛市;2008年10月28日,市场破净股数量为175只,占比10.9%;2013年6月25日,破净股数量为154只,占比6.3%;2018年底,A股破净股数量达到422只,占比达11.9%,此后不久,A股亦迎来反弹。
再比如:每一轮的牛市启动前,都会有一批牛股谁先启动。
2019年以来,创出阶段新高的股票有908只,翻倍的股票有161只;翻两倍的股票有47只。而往年呢,请看看下图:
但今天老马要聊的是北向资金。为什么近期走势北向资金入场,而外资离场呢?
周四尾盘北向资金(外资)再度集中性净流入(最后17分钟从净流入11亿一下子提升至收盘净流入36亿)。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表示难以理解,为什么内资(今日主力大单又净流出-118.5亿)总是在卖出而外资总是在买入呢?
北向资金自2019年1月2日至2019年11月28日净流入总额为2711.33亿。
实际上,北向资金也有净卖出的情况,只不过仅体现在个股上,如大族激光(002088)近一年净流出超10%;聚光科技(300203)近一年净流出超6.8%;另外如招商公路、双汇发展、上海机场等,近一年净流出都超5%;只不过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外资可买资金呈几何级上升,这种个股的净卖出被后继源源不断的总体资金量所掩盖了而已。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当某因子在被动纳入的当天,尾盘最后几分钟会出现“暴力”式净流入(此时实际也有“暴力”式净流出的情况,只不过后进资金量太大,掩盖了流出量)。
那么为什么外资对于市场涨跌不管不顾总体会选择买入而内资却又选择卖出呢?
这就要“跳出三界外”去看问题了,如果你以散户的心态去想,恐怕永远都想不明白。外资进入A股是才刚刚开始的事情,这个阶段,外资手中除了钱多以外,手中并没有股票;那么,除需要被动纳入的资金外,其余的也需要完成逐步建仓过程,否则来A股干嘛?
而资金的大小决定了建仓过程的不同,大资金建仓是完全不考虑短线盈亏的,所以即使市场情况不好,甚至市场在下跌,总体仍然会显示净流入状态(实际,对于大资金来说,市场下跌才正好是建仓的机会)。而内资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内资手中有什么?钱和股票,而且股票持有量或已大大多于了现金,外资的介入,正好让这些机构可以退出一部分股票而获得资金的流动性(如果没有外资这么大量的资金参与,这些机构要想完成资金流动性,指数恐怕早跌得面目全非了)。
但反过来说,这些目前净流出的资金,今后仍然要回流到股市,只不过不会是现在,而是将来市场上涨了以后(没有后续资金抬轿,指数如何实现持续性上涨?),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随着外资建仓的完成,在某一个触发点后,市场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行情。
而且,在内资、外资共同作用下,下一波的牛市行情,从拉升幅度上和持续时间上,会超出你、我的想象。
就短期来说,我们不参与此时三无行情(无人气、无热点、无赚钱效应),毕竟弱势盘整末端,规避可能的急跌是正常的操作策略。
但就中长线而言,老马会满怀信心的盯着市场;如果出现一波下跌,下一个主要任务是抄底;如果横而不跌,突然放量启动,那么下一个任务,一是赶紧顶住银行保险和证券,因为这类股大机构的最爱;二是找出科技股中“最近几周以来,先于大盘形成持续放量,刚进入上涨趋势的强势股”;因为这类一般都有游资主力建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