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证券研究的2 1思维(下)

(2016-10-03 13:08:54)
标签:

杂谈

       3、证券研究,究竟是总量思维还是边际思维?——从总量进,从边际出!

总量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相对完整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它不能帮助我们抓住投资机会,要抓住投资机会最终需要的是边际思维,因为股价的涨跌原本就是个边际的问题。况且,总量思维实际上是静态的,而边际思维是动态的,探究的是在预期变动或者交易变动中,寻找投资机会。

证券研究的一条基本脉络是信息或者逻辑影响预期、预期形成价值、价值影响价格,那么要把握价格的变动,则应当把握住价值的变动,由此需要把握预期的变动(超预期),从而要寻找信息的变动或者逻辑的变动,因此证券研究最终是要寻找边际的变化(图五)。

股票研究应从总量思维进、从边际思维出,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执着于一端而偏废另一端。如果只有总量思维而没有边际思维,则是做了一堆艰苦的研究工作而抓不到投资机会;但是如果只有边际思维而没有总量思维,则会把研究做得不全面、没深度、偏浮躁,在股价的涨涨跌跌中迷失大的方向。

今天在证券分析师当中,大部分人是总量思维有余,而边际思维不足,这会降低他们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当然还有些证券分析师把研究做得没深度、偏浮躁,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是由于不重视总量思维而只偏重边际思维造成,但还有一部分人与思维方式无关,是由于缺乏探究精神造成,缺乏探究精神在总量思维和边际思维中都有可能出现。

用总量思维思考问题和用边际思维思考问题,有可能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答案。假设某股票价格为10元,价格的80%是由A因素形成、20%是由B因素形成,现在该股票价格上涨了1元,这是否意味着上涨的1元中0.8元来自A因素而0.2元来自B因素?

从总量思维看,可能是这样,但从边际思维看结论完全不同,可能这1元全部来自A因素也有可能全部来自B因素,它们之间并不一定会以固有的比例分配对股价变动的作用,这就导致我们在做证券研究时,必须对总量上每一个因素都要关注(总量思维的重要性),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阶段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边际思维的重要性)。

证券分析师应如何构建股票推荐的理由?我们常见的推荐股票的公司研究报告,无论长短,分析师们都在给我们讲述这么几个问题:公司质地好、成长性高、估值便宜了、股票可以买。这样的公司研究报告其实是总量思维。而我们提倡的公司研究报告应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投资建议、超预期(△预期)、信息或逻辑的变动(△信息、△逻辑)、催化剂、核心风险,以边际思维构建理由(见图五)。

证券研究的2 <wbr>1思维(下)

4、证券研究的2 1思维

总结以上三部分,我们提出证券研究必须建立的2 1思维方式,其中2指的是预期思维和交易思维,它们分列前后贯穿于股票价格形成的过程之中;边际思维则须分别与预期思维和交易思维叠加,在两个思维环节里以边际的思想寻找投资机会。其中预期思维与边际思维的叠加,即是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的“超预期”,而交易思维与边际思维的叠加,我们给它一个名称为“交易边际”。

证券研究的2 <wbr>1思维(下)
关于交易边际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析一个案例来理解一下。假设市场上有100个投资经理,他们全部满仓股票,然后他们是95个看多、5个看空,股价应该是涨还是跌?

相信大家都能够猜到,应该是跌,因为满仓看多者对股价的贡献为0,他们没有看多所必须的金融工具--现金,而满仓看空者对股价的贡献为100%,他们拥有看空所必须的金融工具--股票,所以这不是一场95%比5%的战争,而一场0比100%的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人心、股票和现金分布的微观结构。现在我们换一种略微复杂点的情况,假设市场上还是有100个投资经理,现在他们的仓位全部为五成股票、五成现金,他们仍然是95个看多、5个看空,那么后市股价应该是涨还是跌?

相信很多人会说涨,然而黄燕铭却要说,这道题的答案是涨跌都有可能,答案是“不知道”。原因是,“市场上还是有100个投资经理,现在他们的仓位全部为五成股票、五成现金”这句话是一条总量信息,而后一句话“他们仍然是95个看多、5个看空”依然是一条总量信息,两条总量信息放在一起得不到“股价涨跌”这样一个边际上的结论。

有人要问,为什么前一种情况可以得到涨跌结论而后一个却得不到,因为前一种情况“他们全部满仓股票”,是一条看似总量实际上却为边际的信息。所以简单看投资人在总量上的多空对比来预测下个阶段的股价波动是错误的,而是要看交易中的实际边际变化。

证券研究的2 <wbr>1思维(下)

三种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预期思维的理论基础是DDM模型的贴现思想、交易思维的理论基础是微观结构理论,边际思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关于这些理论的内容和含义,就有劳大家去看书,不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

根据黄燕铭常年做校园招聘的经验,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对有效市场理论在心底里是不愿接受的,他们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只是存在于书本之中,在研究和投资实务中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此在进入了职场之后他们就不愿再去探究有效市场理论的本质。

其实,黄燕铭在22年前刚走出校园的时候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然而在经历了将近20年的证券研究实践之后,才理解到有效市场理论是证券研究的基石,无论是我们每天的证券研究工作、还是每天看到的股票价格涨跌,其实都是有效市场理论在现实中发挥的作用。而且,真正的有效市场理论,其实也并不是法玛总结的那几段话,而是这几段话背后的精神和思想。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又要争论上百年。

证券研究的2 <wbr>1思维(下)
5、证券研究和投资,最终是一个参悟世界、修炼内心的过程

文章写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是黄燕铭还是想再补充一个重要的问题,证券研究和投资,最终是一个参悟世界、修炼内心的过程。我们做证券研究,需要观察和分析宏观、行业、公司等客观世界的总量和边际变化,也需要观察和分析股票价格、国民经济统计报表和上市公司年报等符号世界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和分析众多投资者的内心世界的状况和变化(比如无风险利率、风险偏好等),但最终还要修炼自己的内心。

前段时间,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策略报告中提到过“非牛非熊”。何谓“非牛非熊”?这一方面代表着我们对下个阶段的市场判断,没有牛市、没有熊市,而是一个相对平稳的震荡市,市场需要在这个地方休养以使未来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我们对投资者的一个心态建议,把心底里的“牛”放下,把心底里的“熊”也放下,把内心排“空”,重新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务实的心态,重新布局投资策略。

那么“非牛非熊”的心态是否专门针对于目前的震荡行情?其实,无论是在牛市、震荡市还是熊市,我们都应该保持“非牛非熊”的空境心态,以同一种心境面对不同的股票市场,即所谓“不取分别心”,以本我不变的心境,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即有“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无塞无碍”!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研究和投资的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