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回翟常三姓家族族谱总序》
(2022-12-27 10:35:16)河间《回翟常三姓家族族谱总序》
据三姓家族世传,回家庄回姓,常家村常姓、齐会村翟姓,原俱为元末明初张士诚公之后裔。始祖张士诚公祖籍江苏,元末明初起兵抗元,自立为诚王,后为朱元璋所败,因不降朱而遇害,所遗三子,偕母北上避难,隐姓埋名,以名为姓曰回、翟、常三姓,定居于河间城东北三十公里处,分别建立村落为回家庄、翟生村(翟姓后举家迁往齐会村)、常家村,至今已有六百年之历史。
祖遗古训:“回、翟、常一个娘,坟后祭祖,永不拜王”,三姓家族妇孺皆知,至一九五六年以前,每逢春节、清明,三姓家族仍相聚首、续谱排辈曰“吃会”。至今三姓家族后裔只论本家之宗亲,绝无联姻之襟系,并仍遵循“坟后祭祖”之古训。
盛世修谱。在族间贤达常文兰(已故)、翟藏兴(已故)、常锡琛、回柱子、常良山、常广和、翟立民、常胜強等热诚倡议下,三姓家族得以共同续建新谱,共商序言,分立族谱,以光大族风。
新中国成立以前,三姓家族曾分别立有族谱,遗憾的是相继失传。现无谱可依,据常氏族间长者常文先(已故)追忆,常氏族谱毁于文革,在《常氏族谱》序言中曾明确记载:“士诚张总镇,在元末明初因不降朱而遇害,所遗三子遂隐姓埋名,以名为姓、曰回、曰翟、曰常,自此弃读耕农。”
位于常家村之南偏东一百米处,有回、翟、常三姓祖坟,俗称“三姓坟”。第一墓为名堂,第二墓为始祖张士诚墓(衣冠冢),次后并排三墓,东西依次为回、翟、常三姓第一世祖之墓。这五座墓冢突兀高大。(以下尚有墓冢约十排,据常村老人们传说均为常姓)。墓地和族地共占地二十余亩。族地租出耕种,所得归族间公用。“三姓坟”于一九六七年文革期间被平毁,至此,作为见证三姓家族历史的遗迹荡然无存。
此次三姓家族能够相聚一起,共商修谱盛事实属难得,将三姓家族的世传和“三姓坟”的历史见证付诸文字,让后代永记本源,其意义之重大当可知矣。
本次续谱,为了世系统一,不致后代分立支谱时造成世代紊乱,三姓家族分谱均以回、翟、常第一世祖起始向后排序,中间有不能追述的世代名讳,可空格或标注为《失载》。如日后发现古谱遗存,当可补正。
公元一九九四年二月吉日创修第一版
公元二零一三年三月吉日再修第二版
公元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吉日再修第三版。
(常良山、翟立民、回柱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