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北宗村高坦村马氏谱序(《沧州谱牒序跋集》之马姓)
(2021-12-17 12:41:18)献县北宗村高坦村马氏谱序
一、且我祖自迁徙以来居献邑城北北宗村,于村西里许买地十二亩有余,作为茔地,植松柏杨柳二百余株,东临祁某侵种茔地四分余弓。马福荣、永茂、维琴诸人上之曰:“此为茔地,不可向西侵越。”乃彼忿然大怒,反出言不逊,不得已而成控焉。先控之于县,继控之于府,复又控之于天津,赴津往返者数次。福荣磨足起泡,痛彻心腑,苦不可言矣。嗣后经高等审判庭判断,明确以侵东边坟边为举,南北直线撰判为词,命持归赴县具结罢讼。回归故里,阖族乃曰:马氏人烟散处,枝派分离,宜修家谱以志之。于是採访者採访,立稿者立稿,缮写者缮写,未逾月而谱成焉。
不孝孙勲年四十有二沐手谨志
二、家谱实录初修序
且家谱者,录宗族,载子孙者也,其宜修也。非止今日,然修谱余有三难焉,一才疏学浅,其立稿难。二读书人少,其缮写难。三居处不一,其採访难。古人云:三世不修家谱,谓之不孝。于是,奋志修之,不待后世之贤者,往北漳河村请高氏家谱出阅之数次,心稍明白,遵以为式,与族孙昌庭昌其诸人,公议曰:家谱之不修,恒以不识族之长幼枝派,是耀遂询之耆老,稽之神主,考之勒石,索求几遍,凡数易稿,乃草创成之,而谱始就。凡族之零丁散处者录一册,各为收藏,闲中展开昆衍先人德业于无穷,倘遇变患流离,终志一宗,统于不紊,子若孙有体贴此意者,勉旃自立,勿玷我家声为嘱。
时
中华民国五年岁次丙辰巧月下旬 十二世孙鸿勲谨志
三、谱序
人生千载,以下而欲追祖宗于千载以上者,此必有道焉。其道为何?则惟修谱是。盖惟有谱而记载昭明,永传不朽。虽瓞延瓜绵,传及百代。而后世子孙开卷视之,将昭穆可以考,支派可以明,世代可以辨。此何尝非报本追远之一道哉。夫水流千里必以岱海为宗,木长千寻必以本根为始。水也,木也,犹必必托之于本源,而人可无一本追诚之心乎?是故,读书之家皆有家谱,以藏之于宗祐,传之后世,此无他,盖欲示子孙,以不忘其宗祖之意也。我马门素有家谱,累世相传,已延及百有余年矣。乃自捻匪为寇,乱我中原,而我家谱竟失之于兵燹中矣。至今言念及之,犹有爽然若失者矣。自家谱失后,至今四百余年,我马门人烟稠密,户口频增,且又居不同里伙,于此而不修谱以志之,吾想代远年湮,而后世子孙虽欲修之而秉笔者有撚须知难矣。我是以聚众公议,我族老幼无不欲之。因而访之耆老,考之碑石,稽之古契,上追宗祖仅及十五世,于是以起初始世之祖为修谱之始云。
年 月
十五世孙昌庭序
修谱诸人
立稿:鸿勲 昌庭 永茂
缮写:永才 永田 昌其
採访:玉玺 福荣 永林 庆云
XXXX
阖族排字起名歌诀:
维永振文昌 金凤兆兴邦 有恒锡占国 庆寿桂书祥
四、重修家谱序
录族宗,载子孙者,为家谱。尊卑长幼,亲疏远近无不系焉。以是不可不修,既修之,则当续之。有云:十年一续为合格,乃余之家谱至今足廿年未续,何也?因余年及花甲,手眼不随言,手写之不佳,目视之不明,欲待后生人才叠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致力于谱,精益求精之故耳。不憶念年中仍属寥寥,仅有永卿、文亨等三二人焉。但亦可偿余之心愿。爰于民国二十四年腊月十五日,合族会议订于翌年正月二十七日重续家谱。为逾月而谱续成,自谱此以后上祈先灵广施圣教,下令子弟勿断书香,一难为甚岂可再乎,子若孙慎之,慎之云尔。
十二世孙鸿勲序
民国贰拾伍年岁次丙子二月上浣
五、重修家谱序
夫家谱者,录氏族之统系也,述先祖之派源,载氏女之娶嫁,叙子孙之蕃延,较勒碑遗主措明晰,而且悠久也。我中国合称同胞四万万人之众,析而言之,姓氏意竟有四百家族之多。各有派源垂统,使不有谱盘沙相似,势必随氏沉宗。然谱既创设于先,而须慎修于后世,方不负创始之苦衷圣意耳。如礼三年不为必坏,如乐三年不为必崩,如谱十年不修必焚零,何况我族家谱迄今念年未曾续修,因循岁久,续修尤难,恒为致慨,乃由况先经修谱存在之人指导,现时稍有识见之人附从,于丙子初春二月初旬,通知各处同姓集于祖居北宗村重续家谱。吾马氏人口繁多,异乡散处。追溯本源同出一祖,献身社会,相扶持,助血食宗祠,勉旃与共。余才同袜线愧不能文,谨贡俚言略为记序。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二月上浣
十三世孙永卿序 书
修谱人
立稿:鸿勲 永卿 文宇 昌其
缮写:永田 永才 永华 振芳 金声
採访:振和 振生 昌苓 昌恒 金榜 昌顺 昌平 福先 文兴 文昌
六、三修家谱序
吾族家谱于民国二十五年重修一次,迄今已十余年矣,按家谱定例,本当十年重修一次,但因世局不定,凡户人心惶惶,对于修谱一事未能注意,虽然如此,苟日久不修,诚恐对于先辈之名人多忘记,子孙命名未免重复,实为恨事。余固年迈,精力不加,对于此事再三推诿。今因族众怂恿,又因族中人才缺乏,不得不勉强从事,乃招集族中知诚分子,或调查,或缮写,三五日草率成功。惟愿后起有人不逾期即重加修改,精益求精,实吾等之幸也,是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五二年正月中浣书
十二世孙 鸿勲谨志
七、四修家谱序
水之有源,树大根深。我马氏家族繁衍人口巨增,居住分散,我不孝子孙,本应承继祖先叮嘱,十年修续家谱。但终因政局所限,于一九五二年三修家谱,至今三十有七未能如愿。于一九八八年农历正月廿一日,阖族共议,于农历二月初二日聚宗北村,实现祖之教诲,但由于我辈才疏学浅,又无续谱知识,困难重重,在承教三续家谱当事人员,多次翻阅我族氏谱,登记造册。因年限过长,人口增多,动员我族各方人氏,明确分工,齐心协力,完成续谱之业。但愿我族氏子孙十年续家谱一次,以追溯本源,同出一祖焉。
十五世孙文恺序
公元一九八八年 戊戌二月初二日
八、四修家谱序
家者,尊卑、长幼、亲疏、远近也。谱者,序而不紊也。谱不可不续,家不可不立,水流千里海为宗,树长千寻木为本。水木尚如此,况为人者乎?故人生在世,万不可无追诚之心。高官厚禄勿忘祖先功德,患难流离,终乃志一宗之统。故尔续谱实乃录祖宗不忘祖先功名,载子孙不乱子孙之辈,明宗业起后人传及后世,明昭不朽,闲暇视之亦乐充穷也。书礼之家必有家谱藏于宗室,传及后世,家谱拾年一续已成定例。续谱之意前人备述,继公元一九五二年正月三修家谱至今已卅七年。其间因祖业茔地树木发生家务纠纷,致我马门全家不悦,且招外人耻笑,加之政局不定,终未成续谱之志。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我等虽不才,愿继先辈功业,四修我马门家谱弃不悦而欢之,以起抛砖引玉之功,奏承上启下之效。待我马门后起之秀,人才倍出,再精益求精为我等夙愿,且我马门之幸也。
十六世孙 昌旺谨志
公元一九八八年二月
九、家谱考略代序
我氏家谱始于何时,及我始祖从何时,从何地,何故迁徙定居北宗村?均无确考。据史载,元末战乱,灾荒频繁,黄淮河水泛滥成灾,中原大地百姓死亡无数,村庄城邑多为荒墟。然东起太行山西至吕梁间的三晋之地,却风调雨顺,五谷葳蕤。仅据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二)载,河北人口仅一百八十万人,而山西却有四百余万人,中华大地人口严重失衡。朱元璋和朱棣深谋远虑,大举人口迁移。《明史》《明成祖实录》载,从洪武六年(一三七四)至永乐(朱棣)十五年(一四一八)近五十年里,共迁民十八次,分别迁到京、鲁、冀、豫、鄂、皖、陕、甘、宁等地。这次大迁移是从山西洪洞县城北端广济寺内大槐树下开始的,朱元璋深知百姓善守祖归宗,故土难离,因而故设骗局,发文告示三晋,“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限三日赶到,愿迁徙者在家等候。”于是大槐树下集众十万余人。明军随即围困并宣布:“大明皇帝敕令,凡来大槐树者一律迁走。”继而带枷上铐,强行登记发照,刀逼棒喝,各奔迁途。我祖也随之泪别故土,来到北宗村,迄今六百余年。我氏家谱始于何时?据重修时(一九一六)谱序称马氏素有家谱,且累世百余年,因捻军起义失于战乱之中。据我县志载,清同治年间(一八六五)捻军将领张总愚率部攻克我县城,杀死县官熊存瀚和过路军官马宝臣,清派兵镇压,多殃及百姓。据此推之,我谱约始于清乾隆年间,即一七四O年左右,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一九一六年岁在丙辰孟春之末,群贤会于祖地北宗村,倡办重修家谱事宜。几经挫折,呕心沥血,奋力月余,家谱始成。上溯祖源,立尊号,起初为我氏之始祖,传至今日以及二十世之众。
国有史,家有谱,地方有志书。家谱、方志之类,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有较高的资料价值。且值二十一世纪之初,新中国三代领导之盛,改革开放,发展已成洪流,小康社会与时俱进,经济文化生活大不可昔比,今日之盛况,后人视之定如今人视昔也。
悲夫!兴怀之际,抚今思古,感慨万千,囿于才学之限,故列斯文以表慰祭列祖,下迪后人之意云尔。
公元二OO三年岁次癸未年正月
十四世孙振怀撰书
十、五续家谱序
四修族谱十五春,阖族欢乐心连心;喜幸吾谱得继续,永保有序不乱伦。
源根实乃先祖始,传至我辈不孝孙;千秋伟业慰先世,世代宏图喻后人。
公元二零零三年春 十六世孙 昌旺谨志
十一、马氏家族赋
云浮千秋,江山万古,燕赵大地繁衍着马氏家族。始祖功业,传承裔后,世代子孙志未酬。哺我有天降的雨露,使我有垅亩禾黍。生我育我的是严亲慈母,开荒一双老茧手,锄地汗滴禾下土。鸡鸣晨曦陌上走,月待灯爤伴机杼。论人才,文有正堂县令钦命知府,武有武举老祖运图,卫国戍边有铮铮不屈的傲骨,道既存德不孤,家谱漫道后人悟。问寒暑晧雪、问炎夏酷暑,问半壁海日,问耄老嫠妇,问春风秋雨,问苍穹募雾、问列宗列宗,几百年的岁月是乐是苦。天无语,地无语,但只见桃花尽日随流水,但只见寒雨连江夜入吴,永恒的逝水如斯,永恒的死生沉浮。殊不知,几百年的轮回寒暑,几百年的汗流如注,几年年的春秋荣枯。曾记否捍茔地成控胜诉,为家务兄弟反目,化千戈为玉帛,皆因周出一祖。风卷云舒,漫通古今风物殊,弃封建旧道,易极左岐路,改革开放展宏图,国泰民富,天朗地苏。
情悠悠,思悠悠,击节长歌烝列祖,老干新枝风雨后,十丈龙孙绕凤楼。水流千古,列祖千古!
公元二00三年岁次癸未正月十四世孙振怀谨书
十二、六续家谱序
时隔十年,六续家谱,受大家委托作序,因本人才疏学浅,却难以下笔,如若振怀叔在世,此事何难于此。故此提醒后人,要刻苦读书,发奋学习,多掌握本领,为我族人提供更多服务,为国家及全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次续家谱,要怀念先人的遗志,激励后人,要注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互帮互助,互相包容。为我族人的兴旺发达而奋斗。
二O一二年元月壬辰年之初
十五世孙文庆拙笔
十三、六续家谱序
家之有谱,国之有史。史记一国之事,谱叙世代之源流。天地生物人为贵,今逢盛世,龙年大吉,我族虽出一脉,四方错落,见面如同陌路,大有修谱必要。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我族诸人乘和谐时代东风,继承祖训,精诚团结,为吾族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O一二年元月壬辰年初九
十四、七续家谱序
家谱不修不识族之长幼,不晓支派,先辈的名讳多人忘记,子孙命名未免重复,对先辈不恭。古人云:三世不修家谱,谓之不孝。由此可见家谱必须续修。
重修家谱时,先辈告之我们子弟:勿断书香。子若孙慎之慎之。以解后世续修家谱之一难也,故此告之。我族子弟要发奋读书,以求成才,为家谱续修精益求精也。光耀我马氏一门,为己为家为国增光添彩,为国家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先辈要求我族子弟十年一续家谱,现由于人口繁衍速度加快,致使十年一续家谱的难度增大。因此我族人商议提议五年一续家谱。为了便于更好的记忆,定为逢五排十之年修谱,切记。
戊戌年孟春 十五世孙文庆撰书 年六十有二
(马文庆提供 王占龙收集 苏家庚录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