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州渤海吕氏家谱序》(《沧州谱牒序跋集》之沧县部分)

(2020-07-29 15:54:53)
沧州渤海吕氏家谱序
粤稽四岳之官佐唐虞而抚方夏,乃伯夷降典肇封于莒,后乃去草从吕,以封为氏,而吕姓始焉。逮及太公以鹰扬之彦为周名臣,勋勒旂常①,功垂竹帛,于是锡土青齐②,爰传二十余叶,洋洋乎称大风矣。自兹而降,代不乏人,或居端揆③,或擢高第,或号博学,或称大儒。盛德鸿业,彪柄史册,则又未易更仆数也。
渤海吕氏相传出于山东蒲台,永乐初迁于沧州,遂隶籍本州之丰二里,筑居城南之七里淀,而世其家焉。方其初也,务习农业,朴鲁无华,故先世之名讳多不可考,所可考者则自讳良臣公始也。侧闻良臣公笃诚乐善,多行阴德,故传五世而生月宇公。聪颖博学,以弱冠而掇巍科,而家门于是乎益显。至今书香接踵,瓜瓞绵长,为吾东门之始祖云。又按余家旧谱,爰有三派。一为西门,始祖讳翰;一为南门,始祖讳从善,俱莫稽所自出。尝闻先人云,东西两门在昔同居一甲,后以徭役不均遂析而为二,故至今仍之,而有六甲、五甲之异也。是时郡邑赋税繁重,而从善公亦因是避之于处。迨月宇公为民部主政监税河西务,乃招致回里,卜居宋庄,因号南门焉。以上三者端委详悉,源流彰著,是皆载之谱牒,班班可考者也。外此,有居七里淀者云:与东门为近;有居吕家桥者云:与西门为近。然而宗谱无名,故亦未详厥始。又外此,有居小集者,曾中武榜武进士斌等;有居盐厂者,世业盐筴,有庠生镐者。虽不共谱,雅号同宗,岁时伏腊,亦颇往还,过此以往,余未之敢知矣。
时康熙九年岁次庚戌七月朔日不肖伯廉薰沐谨述
注:
①旂常 :1. 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2.借指王侯。
②锡土:赐土封国。青齐:指山东,山东古代属于青州,山东的别称又叫"齐",所以青齐就是指山东。
③端揆: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

沧州吕氏家谱序
粤稽古礼,爰有五宗之制。顾其间有继别之宗,有继祖继祢之宗,大宗一而小宗凡四。所以叙渊源、联支派,诚钜典也。厥后宗子之法不行,故氏族多散而无统,则萃涣合离端惟族谱一书是赖。
余家系出青齐,明成祖时徒居沧第,先世身处畎亩,孝弟力田,以故前人名氏隐而弗彰,是以万历年中吾叔父乡贤公修谱一惟断自良臣公始也。迄今五十余载,事业日隆,瓜瓞日衍。余惧历久失真,于是鸠集通族谋所以重修之。起壬子讫癸丑,逾岁而观成焉。其中世代源流以及生年卒葬较之前谱颇云详悉。然而祖宗之德业无闻,妻女之氏族未著,传之久远宁无湮没乎。岁前冬杪,余伯侄揽胜西湖,走书于余,欲复图备美之举。然余髦矣,齿髪种种弗能躬承厥事,乃命仲侄裒辑,亦以其兄弟翕和埙篪迭奏①,足称二难也。书成请余为序,顾兹不朽之业,两侄肩其任,阖族蒙其休,余何敢以不文辞。为述其大略如此,至若西南二门,四方散处,一时难于征集,则姑俟诸异日,非外之也。欲考通族则有前修之全谱在。
大清康熙十四年岁次乙卯秋七月中元之吉
诰封奉直大夫、陕西庆阳府宁州知州、岁进士
  八世孙 德延 谨述
注:
①埙篪: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迭奏:交替或轮流

沧州吕氏家谱续修新序
尝观《虞书》首亲九族,所以端敦睦之本;《周礼》爰制五宗,所以序支派之分。盖本不端则将支愈分,派愈别焕散而无统,惟宗法存而后敦夫宗,睦夫族,萃离以为合。迨至叔季,世风不古,五宗九两之说久已罔闻,一本九族之亲每多渺视。不有家谱一书,则世系之传、嫡庶之辨、尊卑之讳、生卒之年,不特历久而淹没弗彰。而且典礼阙如,伦纪废坠,良可浩叹。
吾家自青齐徒沧,迄今三百余年。承祖宗之余荫,事业济济,瓜瓞绵绵,支分而派衍,源远而流长,可谓盛之极矣。我乡贤公虑其久而失真,积而生弊,特为循流遡源,汇而谱之,此吾家族谱所自来也。其谱一纂于万历戊午,再续于康熙癸丑,三宗十二支灿若列眉,炳然可考。第列名谱中者,至庚子辛丑而止,余仅附诸父谱之末。此外之罜漏缺略者亦复不少。后于康熙乙卯岁,我伯父陶菴公有武林之游,爰取吾黄堂一派别叙成谱。由是而祖父之德业始彰,暨妻女之氏族亦著,洵为備美,足称全璧。世守之而勿替,已及今六十余载。正㫄迭出,子孙繁兴,更盛于前。已经传历数代,未具谱牒,况且析居散处分门论派,非特面不相谋而更情不相亲,计短长分彼此,逐浇薄之习怀倾轧之私者,往往有之,皆由不明五宗一本之过也。倘不于此重修而叙之,将世远年湮时更代异,散者日以散,漓者日以漓,渊源莫考,世次紊淆听,支派之无,别同宗也。而等若塗人,任名号之溷称卑幼也。而埒于尊长,其于笃恩,义正伦理,敦宗睦祖,木本水源之谓何而可坐视乎?
愚谬叨一日之长,深怀茲惧,复图俢辑。续成完谱,不但有以光大前人,亦所以垂裕后昆也。愚年髦力绵,不能胜事,迺命冡男承宣遍为蒐辑,几费经营,历数载而征齐,复阅月而稿脱。又有伯弟尊鼎,为人忠直而好义,豪爽而热中,怂恿族人捐资刊修,久而未就,又节省东茔香火之资,以为刊修工价之费。适伯侄永年逰宦毘陵,不辞烦剧,毅然肩当其任,以缵承厥祖昔年之业,要之众力赞襄之功,均不可没也。嗣此而数十代之远,千百年之间,何以穆然兴一本之思,聿然晓宗支之派,庶几敦宗睦族萃焕合离之道,赖兹而弗坠焉。盛典告成不可以无序,谨将续修之巅末识于简端,以诏来兹,非敢以不世之功自居,乃聊以亲睦之谊,相勉亦犹夫前谱所云“绵先世之泽,继前人之志,嗣水木于无穷之意”也,云尔。
时大清乾隆五年岁次庚申夏五月长至日
诰封明威将军候选州同知十代孙贞元谨述

沧州吕氏家谱续修新序
道有五伦,孝弟为先。治有九经,亲亲为重。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家谱一书,即所以收族敬宗尊祖笃亲,亲亲之义广孝弟于无穷也。吕氏家谱自明万历至清康熙年,三宗十二支合叙一谱,灿若列眉,昭然可考。今合族意欲重叙,洵善举也。而西门七支,居处遐远,莫可考稽。东门南门祖处伊迩,因叙多失,年生辰卒日,半多遗忘。今将五支分支叙修,世代不紊。则尊卑有等,上接前徽,下启后裔,庶几源远流永不失敦宗睦族之义也。
大清光绪二十一年不肖璞谨述


沧县吕氏家谱续修新序
人必敬其所本始能爱其所亲,必爱其所亲始能爱其所不亲。今之学者侈谈炎黄之裔,力破家族旧制,其弊也。家庭视若路人,而路人可知矣。唐虞三代①去炎黄未远,《虞书》首睦九族,《周礼》详制五宗。盖世系虽同出炎黄,而支派日分,情义日漓。不有家族之说以维系之,恐散漫无纪,民情将无所统系,此谱牒之所由来也。吾族自四岳受姓于唐虞,太公分封于周代,降及秦汉唐宋,吕氏之散见于史册者代不乏人。然谱牒无传,世次难考。明永乐二年由山东蒲台来沧,历数传至乡贤公,于万历戊午年始纂修族谱。谱分东、西、南三门,以良臣公为始祖。至清康熙癸丑,东、西、南三门集资重修,列版者约数十户。康熙乙卯,我九世祖陶菴公有武林之游,续修于西湖旅舍,一时急于藏事,西、南二门骤难征集,仅就我月宇公一支编辑成谱。盖自斯谱一出,吾族之所谓三宗十二支者,仅存我东门之四支矣。由康熙乙卯至乾隆庚申其间六十余年,西、南二门久已失考,臆说难凭,故我十世祖鸿舒公续修族谱仍沿乙卯旧例,仅叙我东门四支。由乾隆庚申至今百有余年,四支之生齿愈繁,支派愈众,谱牒缺而未叙,族人引为深忧。特以旧版为兵燹所焚,苦无基础,重镌梨枣,筹款维艰。所幸者韫山叔祖续修于光绪乙未,秉钧兄、揆一侄等采访于光绪壬寅,两经脱稿,虽未付剞劂,而吾族百余年之历史尚班班可考。民国十二年春,青山叔由奉省归来,慨然以修谱为己任,怂恿爽亭叔、揆一侄等删定旧稿,详加编辑,并垫款数百圆为采访、刷印之费。阅月稿成。命庚制序,庚乃敬告同族曰:吾族谱之失续至今百余年矣。此百余年中族之人散处四方,其声气难通者,或至老死不相问闻。今幸族谱告成举,从前之杳不相识者,竟能穷本溯源,识为同出一脉,吾知族之人将因斯谱之成生其敬爱相保,相恤同族,数百家咸将维持于不敝矣。虽然庚所望于同族者,固不第亲爱己也。吾先世自明清以来科第连绵,代称华胄。然所谓华胄者,贵乎达人贤士迭出其门,非徒功名显赫,莫能与之比拟也。自门第之习一开,世俗寡识者往往侈谈阀阅,自命缙绅,究之浮华,竞尚骄纵,自豪先世。忠厚之遗风不数传而泯焉,澌灭矣。吾族世守祖训,力戒浇薄之习。今当谱书告成,甚愿家藏一编,朝夕观览,举谱中之所谓德业者身体力行,互相劝勉,内之正一家,外之式一族,使人人不背其祖训。斯祖宗长有此子孙,我吕氏之显荣且将绵绵百世焉。至于本是编续而辑之,俾谱牒之流传,永久勿替,更所望于后起者已。
中华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十二月冬至后一日十七代孙梦庚谨述
注:
①唐虞三代:指尧、舜、夏、商、周。唐:指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虞:指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山东诸城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三代:指中国建朝最早的三个朝代,即夏、商、周。

沧州吕氏家谱续修新序
国有国史,族有族谱。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木固有枝盛源远而流长。查得我一代始祖良臣公,在明永乐年间从山东蒲台县迁移来沧,即卜居于城南之七里淀。根据我谱记载,我吕氏原系三宗十二支,分东、西、南三门。吾家族谱纂于万历戊午年,再续于康熙庚戍。当时三宗鼎峙,灿若列眉,始末源流,昭然可考,历史记载一清二楚。迨至康熙乙卯,我九世祖陶庵公续修于西湖旅舍,而西、南两门散处四方无法征集,仅就我东门四支编辑成谱。自康熙乙卯至乾隆庚申,其间经过数十年来,西、南两门久已失考。因此我十世祖鸿舒公倡导重修祖谱,仍沿旧例续我东门四支。最后又于民国十二年我东门仍按子丑寅卯四支续成新谱,班班可考。迨至全国解放后,曾于一九八八年而西、南两门代表相继来淀进行追宗采访。通过协商,最后决定在现阶段只有和西、南两门联宗,暂不合谱。我东门仍就四支续修谱牒,以便传宗接代,绵绵百世。今后希望我全族老幼,严遵祖训,互相劝勉,绵先世之泽,继前人之志,勿忘慎终追远,当念木本水源,加强联系,紧密团结,保持良好关系。而我先祖在天之灵亦必含笑于九泉,更使我族谱书世代相传,手披目阅,永垂不朽。
时在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二日
恩纯 宏元 可静 世吉 可钦 清松 清源 庚辰 可兴 双明 玉章 兴章 希瑞 宝玉 炳祥 瑞庭 炳琴 保章 同参 继尧 继新 歧如 仲起 继明 金生 新楼 光兴
同 参
沧州吕氏家谱续修新序
山必祖于昆仑,千峰万岫皆其支;水必祖于天一之精,千江万川皆其源;人必祖于有生之根,千子万孙皆其亲也。谱牒,家族之档案史书,记载着本族世系之传,生卒之年,迁徙之迹,祖宗之德业,妻女之氏族。从太公兴周建齐至今,代有吕氏名宦鸿儒相继。沧州吕氏,自明清以来,科举连绵,达人贤士,灿若群星。
明永乐初,吕氏由山东济南府蒲台县迁居沧州,遂隶籍丰二里,筑居城南七里淀。先世之名讳多不可考,所可考者则自讳良臣公始。良臣公笃诚乐善,多行阴德,故传五世家门益显。至今书香接踵,瓜瓞绵长。
绵先世之泽,继前人之志。深怀乡贤公“久而失真、积而生弊”之虑。虽析居散处,族人共存“循流溯源,复图修辑”之意。叙渊源,联支派,同搜集,齐襄助,历数载,续修成。吾族谱保持前后衔接,纲举目张,昭然可考。
续修族谱以团结友谊,繁荣进步为宗旨,增进宗谊、寻根问祖、光俗后人为目的,吾族子孙以炎黄子孙、吕氏族人为荣,互助互勉,为家族事业的振兴做出更大贡献,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时公元二零一五年十月一日
十八代孙金波  二十代孙建军 英军共识 二十一代孙光兴执笔


  (于秀萍提供  穆国联 吕小峰 录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