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迟氏家谱序》(《沧州谱牒序跋集》之南皮部分)
(2019-08-28 10:34:48)迟氏家谱序 一修
夫家谱者,一姓之鉴镜也。有则先后秩然,尊卑罔越,故其书为至重,而为后嗣者不可不知也。吾家家谱其修备矣,自遭兵火后尽失其传,凡我族人以孙犯祖讳者,有以侄而犯伯叔讳者,先后莫辨,尊卑混淆,余目击心伤,不胜太息。但余生也晚,自
始祖以及余身已八世矣,代远年湮,无从考稽,徒自悲悼耳。幸耳有伯兄讳一俊号鼎阳者,生于天启年间,或得之传联或得之目睹,犹能记其大略。余就而访之,伯兄曰:若者一世若者二世,因悉数世数之所及。余得此不胜欣然曰:迟氏一门无谱而有谱,无叙而有叙,其不至于杳然莫考者。其赖此乎,其赖此乎!遂踵而叙之,按其世系,昭然不紊。虽族类甚烦不能尽悉,其于世数之传,尊卑之统未必无小补云。
康熙四十九年
八世 一经 原叙
(张春景 供稿)
迟氏家谱序二修
大明永乐二年,我始祖自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姜家山红陵社九甲迁居沧州之南倪光宇屯,迄今三百余年,子孙繁衍,散居乡村,名不可得,而闻人不可得而识,甚且有不知其祖先名字者。虽曰一脉,奚啻路人!欲知其人联其情,非谱以纪之,其道无由。漪尝念之久矣。今岁春初,堂兄永祺、伯兄浃与远堂侄维轩等重以修族谱商之于漪,且约合族同会,以兴睦族之举。用会资制锦,书先世名字其上,每岁节间张挂,阖族致祭礼拜焉。适合漪意。因曰:吾家在有明之书香绵绵,谱固有之,明末遭兵燹之余,遂一失不可复得。至我大清康熙四十九年大伯祖慨然起而修之,远稽近考,颇费苦心,已不可尽得其详况。漪去先世益远,人丁愈烦,必欲全而载之谱上,诚知其难。惟略踵大伯祖之意竭力为之不惮,上敬考究,下勤传访,凡见所见闻,所闻者,无敢遗失焉,斯已耳。用是先修族谱,次其世系,分其支派,详其名字,务求清晰。而后,即按族谱既成,即为制锦敬列始祖以下已没之讳,举目而如在焉。虽不敢自居其功,一以全兄侄敬宗睦族之美意,一以基后世之嗣修云尔。
时乾隆二十六年岁次辛巳十一月朔八日
十世 永漪 永祺
永浃
十一世 维轩 维屏 维颜
珙 植
十二世 廷灿 廷熙
注:
用是 [yòng shì][释义] 因此。
(张春景 供稿)
迟氏家谱序 三修
盖闻族之有谱,所以谱世系、纪本末,俾传之百世秩然不紊尤贵。祖宗创之于前,子孙继之于后,罔敢失坠也。吾迟氏自明永乐二年由山东登州府莱阳县迁居沧州之倪光宇屯已四百余年矣,旧有家谱,明季没于兵火。至我高祖参甫公,睹族党之日蕃,虑尊卑之失序,亟欲修谱,而创始维难,与伯高祖鼎阳公悉心采访,搜辑成编,此一修于康熙十九年者也。越再传我堂叔祖素波公,复为增修,支分派别昭然,此再修于乾隆二十六年者也。后嘉庆六年族孙梅出仕曲阜,遇同姓任兖州府教授名昴者,黄县纸房村人,订同族之谊,因云黄莱掖三县吾族固大有人,其始皆自四川成都府枣林村迁居山东,可知我迟氏源远流长,族姓繁衍,皆可联为一谱,而路远不能遽达,第可俟之异日也。即今现居沧郡而星居异地者人丁日以众,支派日以分,不可不重加修茸。我族叔韶武公,于道光四年夏邀合族共议增修,奈事未告成,而中道捐馆。余见闻疏陋,未克胜任,然责不容辞,因与堂族弟廷佑、廷祥
,族孙梅、大观等同心其济,商酌裁定,六世以前悉尊旧谱,七世以后为增续,务求清晰,昭画一如,木之由,本及末,水由源,旋讫委,俾奕世云仍开卷了然,而敦宗睦族,不致视至亲如行人,以仰我祖宗一脉相传之义云尔。是为序。
道光六年岁次丙戌仲春上浣 谷旦
十二世孙岐祥,利吉
十三世 九锡
连元
十四世 通海
(张春景 供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