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例析(《木笛》)
(2013-08-19 17:03:40)| 分类: 专题复习 |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例析(《木笛》)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
•
•
•
•
•
二、小说的特点:
1、完整的故事情节
4、深刻的主题
三 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关注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例如<<木笛>>
木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例1、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
①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
②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
例如<<木笛>>第二题的解答与第
例2、阅读全文,结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不得超过6个字)
如果要求把小说所有的事情都一一概括出来,就只要把第一和第二题的答案加在一起就行了;倘若要具体指出故事情节的四个部分,其方法大致相同——先概括比较后正式确认。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例3、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本题是对朱丹这一人物的综合考察,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由此可知, 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例4、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本题是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朱丹两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 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例5、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本题属于外貌描写,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特殊打扮,自然有特殊的用意,我们只要再结合“请求更换曲目”和“伫立纪念碑前”这两件事去思考,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例6: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 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明确了解题的思路,我们就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文章对“雪”的描写所起的作用: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节气;
③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乐大师纯洁高尚的美好心灵,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例7、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画线的句子既是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也是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就自然得出。
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
例8、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主题?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本题是直接要求归纳主题,其解题方法除了从文中找出点题句外,还可以从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上开窍: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例9、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
本题在表面上是要说出细节描写在文中的用意,其实质却是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在文中的作用:
“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孩子们的背后暗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父辈们的教育,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10、请你说说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的两点特色。
本题是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常见的精妙技巧,答案就瓜落蒂熟:
①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③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五、关于小说的语言。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六、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4.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D、表达方式
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3、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七、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1、理解
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
小米在总经理办公室外等待应聘洽谈的时候,忐忑不安,就用硬币占卦:徽面受聘,字面不聘。三次都是抛的徽面。小米心存一份侥幸和欣慰。
只得串通小米的男朋友,将小米反锁在房间里软禁起来,想让小米冷静下来,打消她的念头。小米去意如磐,心已展翅,翻窗跳楼,背起简单的行囊,终于乘上了南行列车。
总经理说:“你一定会感到奇怪,我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不瞒你说,你已经通过了我的特殊考试!”
1、文章主要写了和总经理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
①总经理因小米拾取了可能扎伤人的图钉而聘用了她。
②总经理年轻时因同样的事而被聘用。
2、请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
3、请结合文章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特殊的考试
5、“深圳不相信眼泪”,请结合“小米”求职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米的夜大学学历和平凡的才貌在深圳这个美女如云、人才如林的地方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三个多月里,她求职受挫48次,但不会有人同情她而给她一份工作。她知道“深圳不相信眼泪”,只有靠自己的本领和美德才能生存。
6、请用简短的话概括人物的形象:
小
米:
年轻气盛不甘平庸,有敢于冒风险的闯劲,同时又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从身边小事做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总经理为什么改变主意聘用小米?在总经理看来什么样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
总经理认为小米通过了特殊考试,在他看来,美貌才华、文凭和能力固然重要,但人的品质及做人做事的细节却更重要。
8、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在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至少2个),并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总经理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小米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儿。”这一细节表明了小米求职受挫后极度失望而十分难受的心情。
②“小米一阵眩晕,急忙扶住楼梯扶手才没跌倒。……在低头的瞬间,看见了一颗图钉。她怕这颗图钉扎伤行人的脚,就把它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一细节体现了小米自己身处困境仍不忘关心他人的美德。
9、请你说说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至少2点)。
①设置悬念,②插叙的运用,③对比的手法等。
10、当小米拿着总经理给她的聘书走出公司大门时,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景象?请发挥想象,为小说续写一个结尾(应是环境描写),字数为50字左右。
小米拿着聘书走出了公司的大门。她发现深圳的天是那么的蓝,深圳的云是那么的白;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匆的脚步是那么富有生气,整齐的道旁树是多么的青翠耀眼,偶尔飞过一只白鸽,人们的脸上漾满了浓浓的春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