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还是老鼠?
-------《我的兔子朋友》随感
http://s3/small/003yOv7hgy6Rssmns5Q82&690
下午放学,正要和孩子道别,路队中的小璇同学对我说:“老师,《我的兔子朋友》这本书中有小之和小博的影子哦!”其他孩子也纷纷笑言称是,于是停下脚步,小小读书延伸交流会开始了。
小之和小博是发小,也是一对“欢喜冤家”,同住一个小区,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是同学。小之已远在大洋彼岸,小博正好在身边,他声称自己是“老鼠”。但同学们却一致认定他是“兔子”------虽然总是好心好意,但麻烦不断。同学还举出证据,那就是在四年级的某次合作演讲中,小博状况不断,小之虽然有不满之意,却宽容地陪他坚持完成这件事。小博连连叫屈,说自己是“老鼠”而小之为“兔子”的事情太多太多。我笑了:“原来你们的角色经常互换。”小博郑重地点点头。和孩子们道“再见”,目送他们若有所思地离开。
我是早上第一节和他们共读的这本书,没想到放学后孩子们还惦记着书中的兔子和老鼠。这正是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而我对这本书却并非一见钟情。
初看到书,发现聊聊数语,图画也不多,情节也很简单,我心想:居然是凯迪克金奖,不过尔尔嘛!再读,发现它不可小觑,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与《和甘伯伯去游河》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露声色地讲孩子能读懂的故事。
我觉得它和安徒生的经典故事《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有某种奇妙的呼应,都表达了相同的观念---悦纳。悦纳朋友,悦纳孩子,悦纳家人,甚至是悦纳自己。
而孩子们的发现给了我新的启发,角色互换,相互的包容与悦纳。任何人际关系中,其中一方包容度都是有限的,双方都需要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对方,“兔子”有时,“老鼠”有时,这样的人际关系一定是温暖而和谐的。
《我的兔子朋友》,一本看似简单的经典,给我一个向孩子学习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