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四)

标签:
国学杂谈 |
分类: 学问人生思考 |
问道悟希夷
冼启明
《老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冲”,即道虚。冲与盅通,《说文》:盅器虚也。盅,器皿,盛物之具;形若杯子。“而用之或不盈”:用,使用。或,或者。盈,满。“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深。宗,指祖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挫,磨损。锐,锐利锋角。解,化解。纷,纷繁,乱。和光同尘,即和同光尘;或与光尘和合一起,引申为物我一体。湛,深沉。似或存,若隐若现。
文中大意:道体若盅,内里虚空,容载量大,可装满东西,但不装满。道体的虚空无比深远,像是生养万物的祖先。它磨损万物的锋角,尽解人间的纷繁;和日月之光,同世尘一起。其形貌十分之深沉,若隐若现,搞不清它的来历,估计它在上帝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这一章说道体的形及功用。
物有可说之名,道也有假设之象。老子将道体比作盅,盅的器皿如杯子那样内里是空的。空能容。一般的盅容量有限,道盅有无尽的虚空,可容天地万物。“道冲,而用或不盈”。“或不盈”是说可盈不盈,总是留有余地,有旋转的空间。“渊兮,似万物之宗”。道体之源深远,像是万物创生的根本。“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道的用,它磨掉万物的锋角,解除万物的困扰,和合万物的感受,与万物同声同气。“湛兮似或存”。道性隐,道体玄乎难见,似无实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为天地始、万物母,有天地万物才有帝,由此推论,道在帝先。老子这个论点,成了后世唯物论者,偏爱老子的一大理由。
道性圆通
老子借盅说道,借有说无。无,人们看不起眼,但虚无却是自然运作的空间。自然的运作,是道的运作,道的运作“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其同尘。”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之中显现出道圆通的特性。如果我们人也具有圆通的特性,自会社会关系好,做事顺利而且得当。
但人要具有圆通的特性,一般都要经历过诸多挫折和磨炼。
现实中曾有某才子,初出茅庐,一身锐气,锋芒外露。在单位做出一些业绩就自以为了不起,结果言语得罪上级,同事亦不与亲近。工作遇阻,他不但没有检查反省自己,却暗忖不遭人妒是庸才。久而久之,工作没做好,还处处受人排挤打击……慢慢他的锋角被磨掉,学会低调做人,才解除一直困绕着他的愁丝。挫锐解纷只是寻求进步的起点,做到和光同尘才是他通往成功的正途。
何耀鸣书品
和光同尘的意思,指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人在天地万物之中,沐光踏尘,如果连人都和不了,谈不与谁同心同德。觉得自己很重要,就难以和合他人;活在自己的感觉里,就会背道而驰。
有位仁兄找对象找了十多年,找到自己年纪都大了,还是找不着。他的样子没有问题,其它方面都还可以。有人关心地问他:“有没有曾经看上的女子?”他答“有”。人又问:“是否对方看不上你?”他答:“不是”。“那为什么没有好上?”“那时我还想再找找看,但找来找去,还是觉得她最好。不过那女子早已等得不耐烦,跟别人走了。”觉得自己太重要了,不容有失,结果完全可能的机会也失去了。就好像广州的一些女孩到上九路买衣服,林林总总一条街,花多眼乱。好不容易在一个店看上一条裙子,不过还想走走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从路头到路尾,走了大半天都找不到比那条裙子更合心的。又往回走,到了原来的店,那裙子却让别人买走。心里不好受,不服气,明天再来看看,那女孩后来一直都没有买到当日那条心怡的裙子。找对象和买衣服都不是复杂的事,硬是要跟自己过不去,别人也没有办法。
执念失和,不得圆满;心怀异志,难以通达。以上例子,若做到和光同尘,就应是在适当时机,办实际需要的事。
我想:“锐”在心,“纷”难解。不能摆平自己,就不能摆平这个世界。不能和合他人,就无法与道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