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是中国畫的追求和終极目標
——淺談寫意畫
姚紹燊(樵夫)
中华民族是一个写意的民族,写意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中国畫本身就是寫意畫,五顔六色的七彩繽紛的世界,光用黑色的墨就可以表達。這樣的表達模式就是"意"的思维。它讲究"悟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中国是一个从社会学经验出发的民族,没有纯科学概念,在更大的范畴内不屑于经过严密的科学或逻辑论证。这个民族特有的穿越表象透视本质的能力,使畫作"不以物似,而以神會"屹立于世界。
所以大概括,大寫意是中国畫的追求和終極目標。大而概括,趋于化境,无极无际,更接近艺术的本质。
那么,什么叫寫意?
写意是一种精神。
寫意是文人画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所有造型艺术的精神——包括工笔画、宫廷画、民间画工画和雕塑、装饰画,它们都是以表情达"意"为主旨的。在"形似"和"神似"之间,都是更强调"神似",并且以"神似"为終极目标,而所谓的"神",是作者自己感悟而倾注了作者主观"意"的成分。"不以目视而以神遇",這就是寫意。
且看八大的花鳥畫,了了數筆,那鳥儿就活靈活現。再看鳥儿的白眼,它正訴説著作者〝冷眼看世界”的無奈的〝意〞。再看看王胄的山水和花鳥,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無一不是了了數筆完成,就活靈活現。作品都在深度表達了作者當時的“意”。
中国文学艺术雜誌曾提出過"写意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中最透彻的揭示人类艺术的終極目标。〞
我們再看看曾建国會長和孫幼明院長畫的寫意牡丹,它們不是牡丹,又极像牡丹,特別是曾會長獨創的那融水法畫的牡丹,已進入了大化境,那就是“神”,就是所謂終极的“寫意”。
我本是跟黎雄才大師學的黎家山水,“師傅教落〞(廣卅話):“你們用坏了的毛筆,千萬別扔掉,我用高价收購”,這禿筆用來干嗎?用來畫松針最好用,一筆下去,幾廿條松針就出來了,既似又不似,這就是神,就是意,意到了就行了,不用一筆一筆地,一條一條綫畫松針,這就是寫意畫。
我很少畫牡丹,最近也自創了一种寫意的畫法,畫了一幅八尺牡丹(本冊?頁)供各位批評和研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