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广州话(4)广州话的语言特点

(2022-03-19 10:27:24)
标签:

学习心得

杂谈

分类: 广府文稿


广州话的语言特点

 

多年来,全国各地强力推广普通话,以致有的地方方言渐次消失。2010年开始,国家相关政策已显现了保护方言的意识。2012年年底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明确了“保护方言”的必要性。当中提到,对方言要整理保存和深入开发利用。2017年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粤语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我等广州的本土人,探索广州话的语言特点,是符合国家语言政策的。

广州话算得上是一种强势的方言,不仅使用的人口数量大,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国学精华。历史的原因,广州话保留了大量的中古汉语,称得上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化的活化石。中国人不论是思考问题,还是讲或写各样事情,都是在使用汉语。而汉语由古到今都在不断变化,口语尤甚,文言还好些。现代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普遍以口语入文,致使今时之人不太读懂先秦的经典和汉唐的诗文。以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都是使用汉语的。一个日本人、一个越南人、一个朝鲜人,一个北京人、一个广东人,他们五人的口语各不相同,但用汉语的文言来交流却毫无障碍。文言,有人称作雅言,熟悉广州话、又深懂语言文字的人知道,广州人说话的口语夹带着许多文言,文言典雅、古朴、富有音乐韵味。这是因为广州人的远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古中原人,因而广州话沉淀着许多上古、中古的文化元素,无论是音声、词汇、语法都有秦汉、隋唐及宋的汉语特点。

广州话的音和声

音与声有区别,但又是一体。《说文》的解释:“音者声也”或“声者音也”。对此,你会分不清音与声两者的区别,但试想一下,能将“响声”说作“响音”吗?笑声也不能说作笑音;同样“观音”不可以讲为“观声”,“音容宛在”改作“声容宛在”,人家不知你说什么。应该承认音与声两者有紧密联系,其义却非同一。我以为音乃发于内而形于外,始发为音,形出见声,音在前,声在后,故《老子》说“音声相和”。人开口讲说话是发音,将说话讲出来,便意随音转,音随声变。音是音阶,古曰:宫商角徵羽。声是声调,古称“平上去入”。音如简谱的12345,声则是语音的高低清浊。

同一语种,流行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语音。粤语的标准音是广州话,有人说广州话是唐朝的中原语音,我不以为然,言其近似,大概说得通。古时的长安与洛阳俱属中原地带,两者的语音都同中有异,何况千里外、千年外的广州!北宋以唐音为基准编写的《广韵》,反切出的语音与广州话比较接近,但部分语音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如“构、购”两字俱读“救”音,而不是“扣”音,“塑”字读为“素”音,而不是“索”音,“纠”字读为“九”音,而不是“斗”音等等。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经那么多的王朝更替,人物流转,广州话又怎会是一成不变的呢?

有本《广州话正音字典》很好用,拿着它学习广州话相信不会太困难。

漫谈广州话(4)广州话的语言特点

这本字典的粤语拼音

19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dz    ts    s    j

g      k    h  nd

gw   kw  w

 

53个韵母:

aa      aai   aau   aam(三)   aan(山)

aang(盲) aap    aat      aak 

ai     au     am      an (分)

aug(盟)   ap(急)  at(不)   ak 

e(爹)  ei(你)  eng(赢)  ek(尺)

oe(靴)oey(居) oen(律) oeng(香)  oet(卒)oek(脚)

o     oi      ou       on    ong(丧)  ot(渴)o k

I      iu      im       in     ing     ip   it   ik(式)

u      ui(杯)  un      ung      ut (阔) uk 

y      yn     yt 

鼻韵     m      ng 

 

例字加“( )”的只取其韵母

 

《广州话九声》

1   阴平        fan     (第一声)

2   阴上        fan     (第二声)

3   阴去        fan     (第三声)

4   阳平        fan     (第四声)

5   阳上        fan     (第五声)

6   阳去        fan     (第六声)

7   阴入        fat     (第七声)

8   中入        faat    (第八声)

9   阳入        fat     (第九声)

 

123分别代表阴平、阴上、阴去;456、分别代表阳平、阳上、阳去;789分别代表阴入、中入、阳入。

 

粤语拼音比普通话拼音出现还要早,由于粤语声调和韵母的数量都远远超过普通话,能够组合出的总音节数也就比普通话要多。在诗词的吟诵和歌曲演唱方面,有更强烈的层次感。

 

训练九声读法,有人编出这样的口诀(用广州话念)。

例如:

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六

 

番茄酱牛腩面湿夹滑

 

坚果靓朋友赠剥壳食

 

鸡仔要同你哋织只袜

 

返睇过能领会得扎实

 

都可去凭语调识接入

     

广州话的语音系统,有19个声母,53个韵母,还有平、上、去、入的古四声。在古四声的框架中,又细分出有九声六调来。九声指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而阴入、中入、阳入的调跟阴平、阴去、阳去是一样的,故称六调。

九种发声,六种声调是广州话的一大特色,比起现代的普通话及其他的一些北方方言更富有语言表现力。普通话和其他的一些北方方言,由于音调少,容易产生很多同音字,比如“的、地、得”和“做、作”两组近义的字,在他们的说话中同音,一不小心就会搞乱。这些字在广州话中,“声母相同,韵母不同”,讲广州话的人能够很清晰地分出这些字的读音及意境。

普通话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没有入声。读到古诗词如柳宗元的《江雪》,岳飞的《满江红》及北朝民歌《木兰诗》,就完全不能体会语音给诗词带出的情绪和美感。若用广州话来念柳宗元的《江雪》,铿铿然,画面全出;用广州话来念岳飞的《满江红》,咬金断玉,血气上涌;用广州话来念《木兰诗》,象声入耳,如临其境。还有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古风》、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即便你听不懂粤音,亦会受其声情所感染而久久回味。

广州话的词汇

广州话有现代流行的汉语词,有自身本土的词汇,还有外来词汇。

“民以食为天”,饮食乃人生之大事。广州人的日常生活讲得最多的两个词是“饮茶”、“食饭”。“饮茶”、“食饭”,普通话是“喝茶”、“吃饭”。饮和食是文言词汇,毛泽东写《水调歌头·游泳》的词中就用到这两个文言词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曾到过广州,有首诗说到“饮茶粤海未能忘”。广州人有上茶楼饮茶的习惯,饮茶又称儃茶,儃字俗写叹,儃字是古文来的,其义舒闲的样子。因此儃茶(叹茶)是舒闲地品茶,内含享受的意思。儃茶(叹茶)讲究茶的汤色、味道之余,还要求滑,滑与嚡相对。嚡的本字是“輆”,《广韵》:輆,读“苦亥切”。 輆指碍滞,不顺,“輆”在广州音转念hai4,读“嚡”。广州话有一词“輆熠熠”,形容粗糙不顺滑,熠”念yeb6,坊间写作“嚡拾拾”。

古汉语大多是单音词,广州话的词汇保留了大批古汉语的单音词。单音词就是一个字一个词,古汉语中“知道”是两个词,知是懂、明白之意,道字含义丰富,有自然的道、伦理的道,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规律、做事方法及行走路径。“其实”,其是指示代词,是这个、或那个的意思,实指所言之事或物。写旧式的格律诗,不懂诗中的单音词运用,堆放现代汉语的双音复合词,就完全没有古味。上面提到的饮、食、儃、滑、輆都是广州话的单音词。广州话的单音词与现代官话的双音词不同,官话说“站立”,广州话说“企”。 “企”,并非自造字,古文已有,例如三国·何晏《景福殿赋》:“鸟企山峙”。官话说“漂亮”,广州话说“靓”。广州人说“翼”、“颈”、“罅”,现代官话的表达是“翅膀”、“脖子”、“缝儿”。 广州话的单音词还有好多,如冇(没有)、嘢(东西)、“颈(脖子)”、“餸”(下饭的菜)、屋(房子)、枧(肥皂)、(能干)、嬲(厌恨)、奀(瘦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过,有个代词还是想讲一下。广州话的“佢”,相当于现代汉语通用的三个词“他、她、它”。“佢”是“渠”的俗写字,“渠”字在古诗文常见。最早见于《孔雀东南飞》中的有“渠会永无缘”,还有唐代雍裕之《柳絮》中的“缘渠偏似雪”以及。宋朱熹《观书有感》的“问渠哪得清如许?”这三个诗句用的“渠”字,若作“渠道”解,就不能明白诗中的意,作“佢”(他、她、它)看,才会了然于胸。

广州由于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广州话引入了很多外来词,如:巴士(公共汽车)、的士(出租车)、威也(钢拉索)、士巴乸(扳手)、菲林(摄影胶卷)、士多(小商店)、买飞(买票)、梳化(沙发)、波(球)、呔(领带)、唛(商标)、柯打(定单)等。

广州话还有一批本地特有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连广州人都未必会写,在这略举例,并用广州话的字来注音:频蹸(频能)、招毄(招积)、鬼(栈鬼)、得敕(得戚)、憸(淹尖)、佗佻(他条)、阴骘(阴质)、衒嘢(演嘢)、拥趸、牙烟、肉酸、犀利、撞板、箍煲、乱笼、好嘢、醒水、扭偈、擒青……

广州话的语法

广州人讲说话喜欢用倒装的句式,倒装的句式在古文中常见。词句顺序上,修饰的词与主词换转位置。如:食饭先,北方人说“先吃饭”; 食多啲,北方人说“多吃一些”; 畀埋佢哋,北方人说“全部给他们”; 鸡公,北方人说“公鸡”;人客,北方人说“客人”……

广州话确实是有不少词汇也跟现代汉语词序相反,找医生看病叫“睇医生”,书本被太阳晒叫作“晒书本”, 夜宵叫作“宵夜”,拥挤叫作“挤拥”, 要紧叫作“紧要”。

广州话的语句,如:本书几好睇(“这”省略本书几好看)。部车正啊(“这”部车正点啊)!条裙几靓(“这”条裙好漂亮)。我哋谂住晏昼去街(我们想下午到街上去逛)。佢话嚟我度,(他说他要到我这里来)。

以上的词句,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后置,亦有定语、状语等后置。

广州话的副词句

係(是);例:係乜嘢嚟架?(是什么东西来的?)

唛(张开);例:唛大个口得个窿(张大嘴巴剩下一个洞)

哽(当然);例:哽係(当然是)

晏(晚);例:咁晏起身嘅?(这么晚才起床的?)

唔(不)例:唔係(不是)

广州话语气助词

单式,如“啦”、“喎”、“咩”等:“得啦。”“係咩?”“係啩。”二覆叠式,如“摞返”、“嘅啫”等:“唔係呀嘛?”“嚟啦喂!”“係咯喎!”三覆叠式也很常使用,如“嘅罗噃”、“一于係咁话嘅罗噃。”

广州话的语法还有一种叠字句,如:口多多(多嘴)、心思思(心想)、眼白白(睁眼)、湿(潮湿)等;或反过来的:搞搞震(搞事)、湿湿碎(小意思)、嘛嘛哋(普通)等。

广州话的歇后语也十分有意思:

牛嚼牡丹,不知花共草。

二叔公嫁女,一掷千金。

单眼仔睇老婆,一眼睇嗮。

屙尿递草纸,多此一举。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番薯跌落灶,该煨。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姜太公封神,漏咗自己。

向飞发佬拜师,从头学起。

冇掩鸡笼——自出自入。

广州话的语言特点,决非这样简短的文字能讲得得清,各种例子只是象征性列举的!广州话有很多古词、古句、古语法,无论在发音还是文法,都与中古汉语十分近似,因而,广州话便成了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现代中国汉语。


漫谈广州话(4)广州话的语言特点

欢迎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扫一扫,加关注《德艺缘》公众号。

谢谢点赞、收藏、转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