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府茶座(4)象声词之

(2021-06-07 21:01:27)
标签:

学习心得

杂谈

分类: 广府文稿

孲(牙子)仔与牙牙学语

李景超

 

广府茶座(4)象声词之
电脑打不出的字在图中显示


粤语中的广州话俗语孲(牙子)仔,指的是婴儿。所谓孲(牙子),《集韵》中的相关注释是:孲,於加切;(牙子)则是牛加切。孲(牙子)者“吴人谓赤子曰孲(牙子)”。可见,这孲(牙子)二字词语是当年吴地民间对婴儿的称呼,并且显然是后来的某造字者因此依据婴幼儿某些状态下的语声而创造出来的象声字词。广州话俗语因此称婴儿为孲(牙子)仔。就如果说当时的吴越也属于所谓的古百越范畴而言,的确可以认为这至今仍在坊间使用的粤语中的广州话俗语孲(牙子)仔三字俗语是渊源于古百越语的其中一个具体例子。

应该顺便提及的是:虽然当初所谓的孲(牙子)本来指的仅仅是婴儿(“赤子”的本义原是初生小儿),但实际上不知自何时起却往往似乎不太严谨地将其范围扩大至包括幼儿在内?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元代的杨维桢在其《海乡竹枝歌》中就曾借拟某妻子的口吻写下了“孲(牙子)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这样的诗句。当然,这或者是杨道人要表达“孩儿已经由当初的婴儿长成细文仔了”的意思?(附注:其中的“文”字的广州话读音为men1,而坊间则习惯俗写作“蚊”)

与俗语孲(牙子)仔意思相近的成语有牙牙学语。不过,现实中的所谓牙牙学语者也已经不是婴儿而应该是幼儿的了;而所谓的牙牙也如同孲(牙子)一样,显然也是源自婴幼儿某些状态下的语声的象声词。因此,广州话中的孲(牙子)仔又往往被俗写成是牙牙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