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河北省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标准(试行)
(2018-03-18 23:43:16)
标签:
名师成长 |
分类: 教育评价 |
河北省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标准(试行)
评估指标 |
评价要素及权重 |
|
备注 |
|
A1 建 设 规 划 (10分) |
B1 发展 理念 (2分) |
1、学校树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较高,对“建设”工作的进行了深入思考,有结合校情实际的独特理解和严谨、明确的文字表述。(1分) 2、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基于校本的自主发展需要。(1分) |
、学校的专业成长理念2、 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理念3、对两个理念的诠释 |
达不到此项指标要求,不具备参与评估资格
|
B2 发展 目标 (3分) |
1、确定明确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定位适切、描述清晰、符合校情、有发展高度。(1分) 2、对于发展目标,教师认同度高,有激励、导向作用。(2分) |
、建设和发展目标(长期、短期)2、过程性材料。建议:座谈的形式、感想、问卷调查、教代会、中层领导对发展目标的认识 |
||
B3 发展 规划 (5分) |
1、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纳入了学校整体规划。(1分) 2、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2分) 3、学校针对岗位为每位教师制定了年度和未来三年发展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目标明确,任务具体。(1分) 4、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结合个人实际,依据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的要求,制定了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要明确、具体。(0.5分) 5、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根据教师实际和学校发展需要,有教师心理知识学习计划。(0.5分) |
1、学校整体规划(包含b1和b2的内容)2、发展规划3、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分层次:青年、中年。学校制定分长期和短期。可从2010年开始)4、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自己写分长期和短期)5、教师心理知识学习计划(学校写) |
评估指标 |
评价要素及权重 |
|
备注 |
|
A2 组 织 领 导 (10分) |
B3 学校 领导 (4分) |
1、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具体负责。校长和主管校长职责明确,并能有效履行领导、指导、监督等责任。(1分) 2、校长和主管校长牢固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较高,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学识水平。(1.5分); 3、主管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有所研究。注重学习相关专著和文献资料,留有丰厚的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积极探索有效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工作思路清晰。(1.5分)
|
、责任状2、制度资料3、校领导进行讲座、讲稿、论著、相关笔记。3、校领导笔记(手写)、学习心得、外出学习记录。 |
达不到此项指标要求,不具备参与评估资格 |
B4 管理 机构 (6分) |
1、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机构,设立了独立的研修处,设立了专职研修员。管理机构有活动计划和校本特色的操作模式,日常管理有序、高效,管理资料项目健全、归档合理。研修处负责人和研修员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2分) 2、按照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定了研修处、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职责分明,任务具体。有相应的例会活动制度和文档记录制度。(2分) 3.月度有检查、学期有总结、学年有评价、考核、奖惩。(2分)
|
1、组织结构图2、研修出活动计划3、缺一个4、研修处、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的职责和任务(学校写一个总表)5、例会活动制度6、文档记录制度7、月度检查表、学期总结、学年评价(研修处出具) |
评估指标 |
评价要素及权重 |
|
备注 |
|
A3 运 行 保 障 (10分)
|
B5 条件 支持 (4分) |
具有满足校本研训和教师自主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 1、图书馆馆藏丰富。教师人文读本能满足教师需要,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不断充实,学科报刊杂志中学不少50种、小学不少于30种,教育教学文献资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一线教师。(1分) 2、学校宽带接入互联网,具有能够满足教师远程学习、研修需要的网络支持平台和网络环境。教师电子备课室的装机台数,能满足教师备课、学习、研讨、交流需要。(1分) 3、学校有日常开展小型研训活动的固定场地,有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组织公开教学的多媒体培训场所。(1分) 4、具备15-20人挂职锻炼的食宿条件和学习场所。(1分) |
1、图书管理制度2、借阅记录3、图书登记造册(可用图书系统打印)4、学科报刊杂志类目(注:要符合数量标准)5、学校说明材料。6、备课室使用记录7、场所管理制度8、场所使用申请表9、使用记录10、学习场所管理制度。 |
达不到此项指标要求,不具备参与评估资格 |
B6 经费 保障 (4分) |
1、落实研修经费。将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列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1分)。 2、专项资金能专款专用。用于校本培训和研修中聘请专家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所需的资料费、差旅费、住宿费、饮食补助费。(1分) 3、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和发展。(2分) |
1、学校研修经费报告2、票据和财务室报告。或者出示账目表3、学校文字叙述关于多渠道筹措资金。 |
||
B7 时间 保障 (2分)
|
1、每年学校安排的校本主题教研、培训时间,累积不低于60个学时(一天按照6个学时计算)。(1分) 2、教师外出参训时间有保障。(1分) |
1、校本主题教研计划2、教 师培训计划(这两个培训能 够体现出不低于60学时)3、 主题教研安排表4、培训时 间安排表5、教师外出参训 事件记录表(包括姓名、地 点、项目负责人)6、回校 后的二级培训资料和个人反思等材料。 |
评估指标 |
评价要素及权重 |
|
备注 |
|
A4 制 度 建 设 (30分) |
B8 继续 教育 制度 (3分) |
1、落实教师岗位学历的相关规定。依据学校实际,对教师岗位学历进修,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有激励措施。(1分)。 2、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符合年龄要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为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的合格率为100%.(1分) 3、落实校本培训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有效组织实施校本培训。(1分) |
1、教师岗位学历的相关规定及上级文件(可以参照97年普九、03年教育督导评估、04年课程改革对教师学历的要求、08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学历规定)2、对教师岗位学历提出要求并有激励措施。3、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4、进校出具的本校教师继续教育合格名单。5、全员岗位培训制度6、校本培训活动记录。 |
没有校本培训的相关制度和校本培训开展的活动记录不符合参与评估资格 |
B9 教研 制度 (10分) |
1、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完善。(2分) 2、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2分) 3、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并有所创新。有效教研模式已经成形,具有推广价值。(2分) 4、每月开展各种形式教研活动3-4次,累计活动时间不少于10学时。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有详细记录。(2分) 5、聘请大学、教育机构的专家、其他学校优秀教师进行合作和专业引领。(2分) |
1、教研制度2、抽取个案。(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备课案例、上课学案、作业辅导个案)3、学校自己写材料(建议的形式:沙龙、海报、擂台、论坛、笔会、故事、比武、风格、网络)4、教研活动记录5、专家引领主题活动会议记录6、讲座素材 |
达不到此项指标要求,不具备参与评估资格 |
|
B10 科研 制度 (6分)
|
1、依据学校实际,能够有效与高校和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密切合作,明确研究主攻方向,建立校本科研制度,有统领全校教育或教学工作的市级以上课题或实验项目。有满足教师个性需要的实验项目或者课题,初步形成研究网络。课题立项,省级及以上每项1分,市级每项0.5分。(最高3分) 2、学校能够有效管理科研课题和实验项目,注重过程中的指导、检查、评价,能够给予必备的条件支持。课题和实验项目能够如期开题、结题,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三年来公开出版论著每本1分,为大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类课程资源每项1分,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每篇0.5分。(最高3分) |
1、校本科研制度2、校本科 研计划3、课题立项书4、公开出版论著、为大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类课程资源5、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 |
|
|
A4 制 度 建 设 (30分) |
B11 导师 制度 (4分)
|
1、建立学科辅导教师队伍,大力发挥骨干教师榜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学校开展传、帮、带工作,并制定了相对稳定的制度,实际效果好。(2分) 2、建立校级交流、合作机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制度,工作成效显著。(1分) 3、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积极创设条件,外聘名师、专家,定期指导青年教师。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1分) |
1、学校骨干教师培养、使用、评价制度。2、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制度3、过程性资料(教学报告、共享课件、反思、教学设计等)4、青年教师导师制度5、外聘名师、专家辅导青年教师的过 程性材料。 |
|
B12 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 (2分) |
积极寻求教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采取建立实验基地、进行项目合作、课题研究、教师论坛、专家报告会、课堂教学研讨等形式,为教师学习和发展创设条件。 (2分) |
1、合作院校的材料2、项目合作、课题研究、教师论坛、专家报告会、课堂教学研讨等过程性材料。 |
|
|
B13 评价 奖惩 制度 (5分) |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奖惩机制。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年度评价和奖惩。(2分) 2、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1分) 3、评价标准、内容反映教师发展的实情,体现教师发展的各方面,教师对评价结果认同度高,推动教师专业发展。(1分) 4、建立年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或记录手册具有可操作性,实施效果好。以文本和电子两种形式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年度登记册,并予以网上注册,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管理。(1分) |
1、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奖惩机制(维度: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方面设立评价点)2、多元化评价体系制度。3、 |
|
|
|
||||
评价指标 |
评价要素及权重 |
|
备注 |
||
A5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20分) |
B14 教师 队伍 情况 (6分) |
1、中学教师本科学历合格率为100%,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不低于6%;小学教师专科学历合格率为100%,本科学历的比例不低于90%。(2分) 2、学校至少有1个示范性学科和1名示范性学科带头人。(2分) 3、中学有特级教师或省级骨干教师2-3名,小学、幼儿园有中学高级教师或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2-3名,并能够比较好的发挥辐射作用。(2分) |
1、学历统计表或介绍性的文字叙述。2、批复文件或证明材料。3、骨干教师统计表4、相关证书复印件及批复5、骨干教师发挥辐射作用过程性材料 |
|
|
B15 个体 发展 (8分)
|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迅速。县、区级以上教学新秀倍出(在课堂教学评优、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成绩、课题研究等方面脱颖而出)。近三年来,推出青年教师的人数,不低于28岁及以下教师人数的40%。(2分) 2、教师心理健康,幸福指数高。(2分) 3、校内有学科见长,教法独到,带教有方的领衔教师不少于5%。(1分) 4、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体现前瞻性,目标的达成度高,年度达成率不低于80%。(2分) 5、教师在教学、科研、教育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教有特长的教师,以3-5%逐年递增。(1分) |
1、青年教师新秀统计表(近三年)2、心理健康、幸福指数(测评材料、座谈等能够体现)3、领衔教师名单表4、B15-4和B3-2相对应。5、信息采集表能够突出增加的部分 |
|
||
B16 团队 发展 (6分) |
1、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比例稳步提升,示范性学科逐年增加。按照“学用一致”的要求,学历层次逐年提高。(2分) 2、发挥团队作用,组织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有案例研究、课例研究、叙事研究、活动记录等资料反映。效果明显,记录清晰,档案资料完整。(2分) 3、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各层级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优质资源共享。学习型、协作型组织特征明显。(2分) |
1、用图例或者其它形式体现出增加部分。2、活动记录3、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互相合作的记录资料 |
|
评估指标 |
评价要素及权重 |
|
备注 |
|
A6 示 范 辐 射 作 用 发 挥 (20分) |
B17 培训 支持 (8分) |
1、为市级及以上培训项目提供培训实践基地和资源。(2分) 2、学校具有承担对本区域相应级别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和挂职锻炼的能力,在三年内承担 过不少于50名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挂职锻炼的任务,效果明显。(3分) 3、具有承担远程培训辅导教师的能力,三年来,承担过相应级别远程培训辅导教师的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每人次0.5分。(最高3分) |
1、市级及以上培训项目提供培训实践基地和资源有关文件或资格证复印件或相关材料。2、骨干教师培训和挂职锻炼的有关文件3、培训情况人员表格(不少于50名)4、培训的过程性材料(培训内容、学科、人员等)5、学校出具三年来辅导教师的相关材料(辅导任务、学科、辅导人数等) |
|
B18 校际 结对 (4分)
|
1、学校与1-2所其他学校结对,在理念、规划、管理、实践、研究、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和指导,并通过学科组“一帮一”活动,促进共同发展。(2分) 2、每年以不少于教师总数5%的优秀教师,派出到“结对”学校开展支教,并受理“结 对”学校同等数量的教师来校见习。(2分) |
1、相关文件2、学校结对的过程性材料(结对学校名称、帮扶形式等内容,必须提供相关资料)3、到结对学校支教教师信息采集表4、受理“结对”学校同等数量的教师来校见习采集表5、结对教师开展活动过程性资料。(包括教案、学 科、课时量、教授学生的相关资料)注:当问及支教时限时,回答:没有具体期限,学校领导约定的时间。 |
|
|
B19 成果 推广 (8分)
|
1、学校每学期进行成果总结交流。内容主要为学校的学期、年度自评,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阶段自查,学校教师发展成果的校内才艺展示。(2分) 2、每学年向其他学校进行成果的辐射与示范指导,进行成果展示,内容有公开教学,研讨会,经验介绍,学术报告,科研成果发布等。省级及以上每人次1分,市级每人次0.5分,县、区及本域同级学校每人次0.3分。(最高4分) 3、将研究的立项课题和实验项目,在取得阶段成果的基础上,以新闻发布或报刊、杂志等形式,扩大研究成果,向更大范围学校推广。(2分)
|
1、学校的成果学期、年度自评2、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阶段自查相关资料3、教师发展成果校内才艺展示相关资料(教师们取得的成绩,比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手工等)注:纸质和实物相结合。4、成果的辐射与示范指导的上级文件或者相关通知5、教案6、研讨会学会报告或者讲稿7、科技成果发布(研讨记录)8、提供新闻发布或报刊、杂志等 |
|
评价指标 |
评价要素及权重 |
|
备注 |
|
特 色 加 分 (20分) |
B20 特殊 作用 发挥 (10分) |
1、学校派出本校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讲学团开展讲学活动,并且较好完成了相关任务。省级每人次2分,市级每人次1分。(最高4分) 2、学校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被聘为市级及以上培训项目的主讲教师或报告人,省级每人次1分,市级每人次0.5分。(最高3分) 3、主动指导和培养、帮扶特岗教师,效果突出。(2分) 4、接受或指导顶岗支教学生,效果明显。(1分) |
1、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讲学团讲学活动 的通知或有关证明文件2、开展活动的过程性资料(比如:活动内容、讲稿、组织材料)3、聘书、证书相关证明性材料4、帮扶特岗或者指导顶岗支教学生学校有的话可以提供证明材料 |
|
B21 特色 创新 (10分) |
学校在A级指标中的某一方面,有较为独特的理解和做法,体现先进性和稳定性。 1、对教师发展学校的认识,在理念和规划层面有较为深刻和独特的见解,符合学校的校情,有实施的可行性(3分)。 2、不仅在理念层面上有认识,并且在操作上已有行动,有初步的校内成果(4分)。 3、特色有显著的成果反映,在市、区层面产生影响(4分)。 |
1、学校出版的专著2、产生影响的材料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