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课程案例——中草药特色课程指南
(2017-06-25 23:29:46)
标签:
名师成长 |
分类: 校本课程 |
中草药特色课程指南
上海市同济初级中学的中草药特色课程很有特点!
1.中草药课程指南
为贯彻《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落实《杨浦区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构筑学校中草药特色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意识,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推动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特制定本指南。
(1)课程理念
本课程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等文件精神,旨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2)课程目标
通过中草药基础知识介绍入手,结合校园植物栽种和学生体验项目,引领学生走进丰富而又神奇的中草药世界,通过探究中草药这一神奇的宝库,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传统中医药的文化魅力,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课程内容
其中“木本类”篇章包括:润肺止咳—枇杷;抑菌收敛—石榴;定咳平喘—银杏;补脾益胃—无花果;生津润肠—桃;清热泻火—栀子;清热解毒—金银花;滋阴清热—十大功劳;活血化瘀—牡丹;延衰抗老—枸杞。“草本类”篇章包括:芳香化湿—藿香;辛凉之最—薄荷;清泻肝火—夏枯草;健胃散寒—茴香;凉血通络—丝瓜;清肺良药—鱼腥草;散结消痈—蒲公英;温经散寒—艾草;消暑去热—莲;菜中皇后—洋葱。
(4)课程实施
①
主体性原则:中草药特色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自主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整合,关注其认知、行动和情意的统一。引领学生感受民族中医药文化魅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掌握基本养生技能,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整合性原则:中草药特色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的特点,为有效实施中草药特色课程,需整合已有资源,挖掘利用不同学科中的相关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衍生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实践活动,借助观察、提问、合作、探究、体验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掌握基本的中医养生健康理念和简单的动手实践能力。
中草药特色课程不但注重显性渠道构建,还将注重隐性渠道,通过课堂活动和学校环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②
中草药特色课程的实施途径可以通过课内活动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来实施。课内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引导的,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知识讲解、主题分享、展示交流等活动。课外实践是指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开展的参观活动、资料查找、社会调查等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践行在课程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让学生与同伴实现健康的共同发展。
(5)课程评价
①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与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中医药知识的认知程度、操作实践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反思能力等。
教师评价:教师运用档案袋等评价方式对学生在中草药特色课程中的表现、参与课程实践的态度给予适当的评价。
通过生生、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认识和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传统中医药的文化魅力,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②
教师要根据课程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性差异评价,将每个评价对象过去的认识与行动与现在进行比较,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
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的一系列具体、实际的任务,如:种植实验、项目实践、观察日记、探究报告、成果展示等,从中观察学生真实的学习表现和发展现状,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
(6)课程管理
①
对与中草药特色课程相关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学业基础、学校的设施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估,获取中草药特色课程设置的相关信息,构建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成立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聘请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编拟讲义,组织课程实施和评价。
②
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确定之后,受聘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广泛搜集中草药特色课程的相关资料,认真编拟课程方案,精心组织课程的实施。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以确保课程开发的质量。
③课程保障措施
领导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中草药特色课程开发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纲要审议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督查考核,把教师的中草药特色课程建设纳入绩效考核,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人员队伍保障: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建立课程群教研联合体。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对中草药特色课程的认识,促进课程顺利发展。
.经费保障制度:对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必须的设备、经费、器材、时间、场地、服务等资源,应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统一调配,提供保障,充分利用。配套经费要专款专用,满足课程开发的经费需求。
2.
《中医药学家的故事》是由学校历史学科教师编撰的以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简史,祖国医学目前状况为目的的校本教材。教材通过故事的形式对《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学著作及对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进行介绍,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中医药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系统的理论,是一个独特的医学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
课程活动包括辅导教师引导性PPT主题介绍、参与学员拓展性网络检索关键线索、辅导教师演示性互动性及参与学员操作性活动内容、合作伙伴体验性领悟性归纳汇总交流分享等。
4.
课程以史话中草药切入,带领学生溯游中草药历史文化长河,探寻中草药的起源,发掘与中草药相关的名医和有趣故事。随后两个模块,结合家庭厨房、校园、公园等生活场景,教会学生初步辨识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植物。最后,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中草药的使用价值。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