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聪明吃鱼,巧避污染

(2013-05-25 14:34:19)
标签:

吃鱼

营养吃鱼

食品安全

安全吃鱼

健康

分类: 食品安全

聪明吃鱼,巧避污染

http://s10/mw690/c269a5e9tdd8553f1d5d9&690

鱼、虾、贝味道鲜美,富含优质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深受人们的欢迎。但由于水体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我们在品尝美味,获取营养的的同时,不得不担心环境污染带来的隐患。如铅、铬、镉、汞等重金属、有机农药,以及致病菌寄生虫,易被鱼类、贝类积蓄,通过饮食转移至人体体内,如不提高警惕,势必对我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那我们在选择水产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选对品种

Ø  鱼类最安心:由于生物习性及食物链等级上的差异原因,贝类是水产品种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头足类(章鱼、乌贼)、蟹类、虾类依次降低,鱼类含量为最低。

Ø  上层鱼最优:按鱼类栖息水层可分为底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如武昌鱼、鲶鱼、青鱼、泥鳅生活在水底层,草鱼生活在中下层,鲢鱼、胖头鱼生活在中上层。总体来讲,栖息在底层的鱼类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较高。

 

Ø  体型小的鱼更安全:由于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沿着生物链逐级累计递增,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不断浓缩。由浮游生物传递给小虾、草食性鱼再传递给肉食性鱼,最后重金属富集于肉食性鱼体内。同时由于肉食性鱼多为长寿命鱼类,经过长时间摄食,重金属在其体内可累积到相当高的水平。一般来讲体型较小的鱼类一般处于食物链底阶段,生长周期短,体内富集的污染物要少于体型大的鱼类。

2、选准部位——鱼肉最优:由于污染物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为摄食、体表渗透和腮粘膜吸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骨骼肌肉中,所以鱼的内脏、鳞、腮、皮会优先积累毒素,造成污染物含量高于鱼的肌肉。同时由于鱼类内脏、脑组织及鱼腩部位中富含脂肪,与有机农药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导致毒素浓度高于鱼的肌肉。所以,在吃鱼时我们最好选择肌肉部分食用,要尽量不吃或少吃鱼头、鱼皮和内脏。

3、控制食用量——每天75~100g:为了避免摄入过多环境污染物,吃河鲜海鲜都要适量,按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75~100g的量,或间隔几天吃一次,这样摄入的污染物不至于达到过量的程度,在补充了优质蛋白的同时,也饱了口腹之欲。

4、选对烹调方法——熟透是关键:水产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不可小看,吃醉螺、醉蟹、生鱼片的风险很大。前几年食客因进食未彻底煮透的螺肉,引起管圆线虫进入肠道,甚至深入进入脑部,这样深刻的教训,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水产一定要经过彻底加热,不能一味追求鲜嫩,更不可生吃。


温馨提示

重金属对于胎儿及儿童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具有很大的毒性,慢性中毒还可引起生殖功能障碍、健忘、多梦、肢体震颤、脱发等。食品中的汞一旦进入人体便不易排出。

孕妇及婴幼儿在鱼类选择是更应慎重,避免选择金枪鱼、鲭鱼、旗鱼、鲨鱼等肉食性鱼类和牡蛎、贻贝、鲍鱼等甲壳类,像海鲈鱼、梭子鱼、鳕鱼的含汞量也较多,每月最好只吃1次。其他鱼类,每周吃一次就好。同时记得多喝牛奶、多吃蔬菜水果,以减少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吴杏珊.我国部分水产品中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及监测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66

2]顾佳丽,赵刚.辽宁沿海城市海域和贝类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评价[J]. 食品工业科技.2012(8)

3]范志红.让家人吃出健康[M].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2012



 

 高级营养保健师 王喆

                                                   新浪微博@营养师王喆

                                                   手机:15510192939

                                                 <<原创博文,转载联系本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