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食是糖尿病的死敌吗?(二)

(2013-12-10 11:39:47)
标签:

糖尿病

主食

升糖指数

粗粮

豆饭

分类: 疾病相关

     主食是糖尿病的死敌吗?(二)

 http://s12/bmiddle/003yJDgTgy6ESzKN8jp4b&690

糖尿病是自古以来困扰人们的疾病之一,我国古代称之为“消渴”,并分为上、中、下消。可见古人对于糖尿病就有了一定研究,而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2004年公布的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

由于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仍不能根治,只能用药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也就成为一项任重道远的“不可能的任务”。随着营养学的发展,对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也是在不断的摸索之中。近百年来对于供能营养素的分配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上世纪20年代的完全断绝碳水化合物(主食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代之以脂肪,到现在的仍然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减少脂肪。可以说是有了颠覆性的发展。

我们说过,虽然主食中含的碳水化合物是升高血糖的主要因素,但还是不能盲目的减少主食的量。不能减少,又不能想从前一样吃,那么如何正确的对待主食就成了一门学问。 

(一)除了大米、面粉你还有别的可选

对于吃惯了精米、面粉的人来说别忘了还有众多的粮谷类可以选择。它们一方面升高血糖的能力较低,并且避免了精加工过程中维生素、矿物质的损失,其中的膳食纤维对于血糖控制也是极有帮助的。 

较低的升糖指数:为了衡量一种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人们定义了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首先让志愿者进食一种食物,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测量血糖的变化,通过大量的人群实验得到的一个量化的值。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人体实验将食物的升糖能力数字化了。这对于我们选择食物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举个例子来看一下。

常见的糖类

血糖生成指数

细粮及食品

血糖生成指数

粗粮及食品

血糖生成指数

葡萄糖

100

小麦

41

玉米

55

蔗糖

65

面条

81

玉米面

68

果糖

23

馒头

88

玉米面粥

51

乳糖

46

大米饭

83

荞麦面条

59

麦芽糖

105

大米粥

69

荞麦面馒头

66

 

第一列我们举出了常见的糖类的血糖生成指数,我们把葡萄糖的升糖能力定为100作为参考。我们发现麦芽糖比它还高,这是因为一分子麦芽糖在体内可以分解为两分子葡萄糖,所以升高血糖的能力就比葡萄糖更强。蔗糖是我们最常用的糖,是我们做菜用的白砂糖的主要成分。他和麦芽糖一样也是双糖。但是它分解出的是葡萄糖和果糖,而果糖的指数只有23,所以蔗糖的指数比葡萄糖低。而果糖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它的吸收和代谢方式不一样——详见我的博文《葡萄糖、果糖、胰岛素与糖尿病》。

然后我们在看看常见的食品,我们会发现,我们最常吃的细粮升糖能力都会高于粗粮。这里小麦之所以比玉米高,是因为小麦测试的是整粒的麦粒,而磨成面粉后会高许多。 

注意烹调的方式:从上表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个现象,就是加工成食品后升糖指数会显著提高,比如馒头(88)、面条(81)都高于小麦(41)。这是因为食物的加工破坏了原有的植物的颗粒结构,使它们更容易消化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会更快速的分解为葡萄糖。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同种食物加工越精细,越容易消化,吸收越快,升高血糖的速度也就越快。

膳食纤维的作用:膳食纤维有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注意这里说的跟降低血糖可不一样哦)。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起到延缓消化吸收的过程。调整血糖的升高的作用。糖尿病的病人适当增加一些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是很有益处的。调查证明,摄入食品膳食纤维较高的地区,糖尿病发病率较低。 

在为糖尿病人准备主食时,可以加入粗粮,也可以加入整粒的豆类,做成杂粮饭或杂豆饭。对于面食最好能够选择全麦的,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其中的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薯类中也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是可以代替部分主食的。这样能够延缓血糖的升高,并与补充细粮中损失的营养素形成互补。 

(二)少食多餐合理分配

我们知道,人体一天所需的能量是一定的,可以根据标准体重和体力劳动的强度来计算。而这其中主食含的碳水化合物要提供很大的一部分,这些碳水化合物又主要是通过葡萄糖来提供的。如果人体是一个锅炉,那么食物就是煤。同样多的煤,一次都填进去比较省事。温度很快就会升高,就像我们需要血糖提供能量。但是这样火太旺,我们要忙着给炉子降温,就像胰腺要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降糖。比较浪费,而且“锅炉”的损耗较大。如果一次一次的慢慢加煤,就可以保持稳定的温度,而不用过多的担心“散热”问题。

其实糖尿病重点和难点就是“维稳”,维持一个稳定的血糖水平,尽量减少血糖波动。最怕忽高忽低,短时间的迅速降低比高血糖还可怕。所以最忌一次吃的过饱然后长时间不进食。最好能够少食多餐,比如把一天三餐改成五餐,减少每次的量,更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 

其实对于糖尿病饮食的调理学问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对于主食的选择和分配,浅显的介绍一些。还是那句话,与糖尿病的抗争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从生活的细节做起,注意饮食调理配合检测和运动。就可以极大的改善生活质量,推迟、避免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可以做到“像好人一样”。

 

参考文献:

顾景范.杜寿玢.郭长江.现代临床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原创博文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李世阳  

                                                                      微博@营养扩散因子李世阳

                                                                            QQ44583128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