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领域活动《三只猴子》
(2014-04-19 21:51:47)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最后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掌握后六分音符的节奏,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三只猴子》图谱
活动过程:
一、
做动作打招呼,老师们
1、播放VCR欣赏歌曲,初步熟悉歌曲和歌词内容。
师:今天刘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听什么音乐呢?你们仔细听听看。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前三段
(1)出示图片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师:你听到了什么?
几只猴子?(3只)
三只猴子在干什么?(在床上跳)
后来怎么了?(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妈妈怎么啦?(妈妈气的大声叫)
叫他们干什么?(赶快下来别再跳)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边唱歌曲边唱出歌词,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歌词
(2)看图初步完整跟唱前三段,学习有表情的演唱。
师: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
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谁来学一学?妈妈在喊得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句学唱)
3、通过听歌曲、跳节奏,学唱歌曲前三段
(1)出示““X X
师:孩子们,小猴子为什么要在床上跳?(好玩)
你们有玩过跳跳的游戏吗?在哪跳过?
游乐场里面有一种跳跳的那个叫?(跳跳床)我们也当一回小猴子去那玩玩好不好,可是去之呢我们想一想,小猴子玩跳跳的游戏的时候不会跳,跳来跳去头上都起包了,我们去玩的时候可不能这样,怎样跳才能不让我们的头上不起包?(轻轻的有节奏的跳)
出示“X X
师:那你能按照这个节奏跳一跳吗?来我们先用手拍拍看。引导幼儿找两个朋友一起跳一跳。
师:你要好好跳哦,跳的不对头上要起包的哦。教师为幼儿唱歌。
(3)出示节奏型X XX, 引导幼儿感受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师:有起包的吗?小猴子们你们高兴吗?可是啊,这个时候谁来了——妈妈
妈妈气冲冲的跑过来,她过来干什么呢?(叫猴子下来)可是,她是怎样叫的呢?她是这样叫的——快 下来(拍手)
师:妈妈怎样叫的?(幼儿学习后十六分音符)怎样拍手的呢?妈妈在哪来的呢?妈妈在这来的(教师出示图谱)“X X
师:妈妈急的还可以拍哪里?(幼儿表演大家一起学)
(4)游戏:分角色表演
师:哦~猴妈妈喊小猴子他们听了吗?(没有)是的,要是能够听妈妈的的话的话他们的头上就不会起包了,所以小猴子还是继续的跳。(出示节奏)
X X
现在,我来当猴妈妈,你们当小猴子,你们跳我来拍手,强调,妈妈拍手的时候能不能跳?(不能)
幼儿表演
师:有没有小朋友想来当妈妈?你打算拍哪叫你的小猴子?我们一起来唱(幼儿发挥想象充分表演)
(5)完整欣赏一遍歌曲,知道歌曲名称,感受第四段氛围。
师:孩子们,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三只猴子》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听音乐完整跟唱前三段。
师:三只小猴子不听妈妈的话,在床上乱跳头上都起包了,想不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们听~(引导幼儿观看VCR)
结束部分:
师:小猴子们都哪去了(躺在医院里了)所以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一定要听妈妈和老师的话注意安全。好吧,既然小猴子们都到医院去了,那我们去医院看看他们好不好。(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