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最简单的精神修行—写在第27个读书日当天

(2022-04-23 20:44:09)

读书—最简单的精神修行

——写在第27个读书日当天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前几天,虽然写了一篇纪念第27个世界读书日的文章,但是,总感觉不满意。昨天下午,雁塔区第三届数学教师阅读分享会在我校举行。作为承办方,我校领导特别重视,提前一周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就开始调试设备,确保网络直播顺利进行。我负责整个会议安排,布置主会场,主持这项活动。各部门老师们都非常给力,互相协作,活动圆满成功,并在4月23日世界读书节到来之际发了简报。我也终于舒口气。

读书—最简单的精神修行—写在第27个读书日当天

读书—最简单的精神修行—写在第27个读书日当天

读书—最简单的精神修行—写在第27个读书日当天

      这项活动由雁塔区进校教研部主任刘旭亮老师发起,倡导数学教师通过阅读写作促进专业成长。去年在雁塔区第五十三中学进行了两届,影响了雁塔区很多数学教师。昨天有六位教师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故事,刘老师也带来了他的读书故事《盼来了,又忘了—我读〈数与诗〉的交融》。吕远主任最后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孩子氤氲在书香的世界里》的报告。会议全程,各位教师认真聆听,在听吕老师报告时,不时还会有呼应声。几位老师的分享,让我感受到,读书俨然已经融入了教师的血脉。“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这一观念已经是大家的共识。每位教师都有自己阅读的心路历程,听来让人感动。其中有老师谈到《爱弥尔》、《平凡世界》、《百年孤独》《不跪着教书》等等著作,分享读书故事的老师们都喜欢读书,而且文理兼修。

读书—最简单的精神修行—写在第27个读书日当天

读书—最简单的精神修行—写在第27个读书日当天

读书—最简单的精神修行—写在第27个读书日当天

    我是在2017年读了卢梭的《爱弥尔》。2019年阅读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两本经典教育著作阅读后,前者只记得作者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后者花费了我很长时间阅读,比较难懂,记得“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其他都不记得。今天,我从书柜里重新拿起《爱弥尔》,看了出版说明和原序。重温一下作者的教育思想。爱弥尔是卢梭假想的一个孤儿,他通过叙述爱弥尔的教育历程,体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他的教育思想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人的自然天性。他认为,人生而禀赋着自由、理性和良心。自然状态的人性是善良的,由于社会文明尤其是城市文明的污染才使得人性扭曲。因此他说,“造物主创造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的心灵并不存在生来就是邪恶的。”这和我国古代宋朝王应麟《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不谋而合。 第二,自然主义的教育主张。正因为人的自然天性,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不可揠苗助长。教育者不能强制灌输,而应创造学习环境,防止不良影响。他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知识。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啃书本。这种观点在当今教育形态下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我校现在倡导的成长课堂教育形态,就是要教师课前提炼出能反应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或主题,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学习,感知知识,切身体验,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第三,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应当在青春期进行。同时,他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其学会谋生的手段。当然,卢梭提出的道德教育有他社会的根源。我国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仔细阅读这本书,孩子不同时期的教育观点对我们教育思想认识和教育方法很有裨益。

     这几年,我工作之余坚持阅读,除了阅读专业书籍、教育类书籍外,还时常读一些文学书籍。生活中,我的包里总会装有一本书,有时间想读书就能阅读。我很喜欢读纸质书,总感觉电子书没有阅读的感觉,而且用手机阅读,总会受手机里的信息干扰,有时候还会翻看其他的东西,这都对阅读造成影响。我买书成为习惯,听到别人谈到优秀的书目,我就会在网上购买。所以,家里有时候会囤积一些书,工作忙碌,阅读时间少了,有些书来不及看,就放下了。在节假日,寒暑假就加速阅读,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幸福感。

     2021年12月,西安发生新冠疫情,全城封城,大家居家办公。我们一家三口,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我独自一人在家,工作之余,难免感觉孤寂。怎样应对?阅读。我利用这段时间阅读了周斌的《课堂密码》,裴光亚的《数学之美》,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重新阅读了马尔克斯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完梳理自己的思想,并用笔记录下来。那段时间,我每天坚持阅读,写日记。生活充实了,竟然能静心得享受孤独。春节期间,间或看电视剧《人世间》,很快就被吸引。由此仔细了解作家梁晓声,阅读他的散文《人间清醒》。喜欢封皮上的话语“接纳孤独,保持清醒和独立,把心软和善良留给值得的人”。读书时间多了,一些乌七八糟影响心情的事情就没时间顾及,顾不上理会,心反而静下来,单纯下来,沉浸书香里,和学者们、大师们交流,心胸眼界越来越开阔,幸福感提升了。

     昨天,聆听了吕老师的报告,吕老师竟然列出了二十几条读书的好处。其实,大家都有耳闻,犹太人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人数众多?那就是阅读,阅读是他们成功的阶梯。调查显示,犹太人年人均阅读64本书。我国每年纸质书人均阅读量仅有4.76本,电子书3.3本。我超过了国人的平均水平,但是和犹太人相比,相差太远。我们阅读,无论是功利性阅读,还是凭着喜好阅读,都是精神上的修行,希望每个阅读人在书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2年4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