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06宿舍

标签:
小说106宿舍 |
分类: 文学作品 |
【小说】106宿舍
康玉琨
一
高考结束后,作为应届考生,一般步骤就是,等待、查分、填报志愿、接收录取通知书、到高校报到,我自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我还在酒店里与清华大学招生组的老师见了面,并确定填报清华大学的志愿,因为我考了702分的好成绩。
这个成绩于我而言也是意外之喜,比我预估的多了10分。超出的成绩主要归功于语文,居然考了136分,为历次考试之最。这让我再次体验到语文老师的经验之谈:语文成绩来源于实力加运气。当然,他还有后半句:运气不是我们能把握的,所以我们需要增强自己的实力。
另一点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舅舅告诉我父亲:抓紧清理,搬离一中的106宿舍。说实在的,对于住了3年的106教师宿舍,我还是很有感情的,一下子要搬离还是很有些舍不得,心里便埋怨起舅舅,嘴上也发起了牢骚:“为什么要那么快呢?一个月不就70元房租吗?您都已经帮付30多个月了,还在乎多付一个月吗?”一旁的母亲解释说:“不是这样的,是因为你考上了清华,许多家长看中了106宿舍的风水,想方设法要搬到里面去住,哪怕是借住。你舅舅说:‘不能因为方便一个人而得罪许多人,必须尽快退房。’”停了一会儿,母亲又说:“我也接到过苗宜静妈妈的电话,想让女儿搬到106借住,或者拿他们现住的206与106对换。我告诉她你舅舅的意思后说:‘我会把准确的退房时间告诉你。’”
这个苗宜静是比我迟一届的学妹,她与父母亲就住在跟我们同一栋教师宿舍楼的206宿舍,可谓名副其实的“顶头上司”。她的父亲跟我的舅舅一样是一中的老师,她的母亲则是附城一所小学的老师,与我的母亲是师范的同学。
至于106宿舍的“风水”一说,我是不相信的,但三年前就曾听父亲提起过。
一中的这栋教师宿舍楼建好后,学校制定了分房标准:单身教职工优先入住;其次,有家庭但校外无自己房子的;再次,子女就读一中的;最后,有家庭有房子,但距离学校七公里以上的。对于剩余的几套房子,学校放宽分房条件:住房距离学校四公里以上的教职工,可以两人合住一套房子。这样,舅舅与年龄相仿的章老师分到了一套房子:210。
上课期间住校即使只是午休也是十分方便的,因此拿到钥匙后,勤快的舅舅就把210宿舍清扫干净,并向同事借来台灯测试所有的插座,然后准备搬家、入住。这时,舅舅接到学校通知,到武夷山参加全省骨干教师培训。一周之后回校,章老师急忙找到舅舅,与他商量把两人的宿舍从210搬到106,并一再强调出于“风水”原因:其一,210风水不好,且正对前面女生宿舍的墙角;其二,106风水好,有利于子女读书;当初装修的时候,建筑队的头头就住在106。
章老师结婚晚,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不像舅舅,孩子大学都快毕业了。考虑到这一点,舅舅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还是答应章老师两人一起搬到106。
入住106宿舍一年多,章老师那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的成绩也不见有起色,而且还要多付106宿舍房租的一半35元,就干脆办理了退房手续,让舅舅一人独占106一套房子。
二
三年后的五月份,一中在中考前进行自主招生,我以全县第六名的成绩被录取,终于有机会就读令人向往的一中高中部。
那个暑假过得很充实,作为一中的高中语文老师,舅舅给我开出了课外阅读书目,要我多读一点书,一再告诫说:“读书是语文的第一要务。”同时,以“共享”为话题,让我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文,说是要帮我修改、投稿;还说文件规定,考生在CN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就具备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我很快按要求写了一篇《共享单车共享爱》,几个月后,在《小溪流·成长校园》“真情在线·感恩”栏目发表。对此,舅舅也很高兴。他在给我鼓励的同时,不无幽默地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我再接再厉,继续投稿。高中三年,我在舅舅的督促和帮助下,一共发表了七篇作文。最后一篇是根据我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舅舅转给我的《新高考》杂志编辑的“约稿”而写成的,题目叫“遨游在文字的海洋里”,发表在该刊的“卷首”上。
我家离一中比较远,上下学都由在职专当老师的父亲接送,或用摩托车,或用小车。别人家的孩子也大多如此。所以,一到上下学的时间,校门口的各种各样的摩托车和小车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十分的拥挤,非常的不便。
没多久,舅舅就对我父母说:“你们搬到我的宿舍住吧,我退出来。不过,要低调再低调,因为这是不符合学校规定的。”从此,我入住一中的教师宿舍楼106。开始只是白天在那儿,后来干脆连晚上都住在那儿。这样,实在方便得很,仅时间方面就可以节省好多。
106在整栋楼的中间楼梯,是一房一厅一厨一卫的小套房,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房子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许多文学名著像《红楼梦》《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复活》等等都是我爱看的,当然,有的属于高中生必读书目。
这栋教师宿舍楼坐北朝南,一共六层,一层是架空层,二到六层每层三个楼梯十二套房子,合计六十套,布局和面积大多一样。
它的后面紧邻着另一所初中校,前面与同样高的女生宿舍楼隔着一排枝繁叶茂的杨树。晚自修结束后,依稀可以看到对面的女生陆陆续续回到宿舍,房间里灯火通明,听到她们嘈杂的说话声,以及哗哗的流水声,甚至在水泥搓衣板上有节奏的洗衣服的声音。11:30分统一熄灯后,有的宿舍还有亮光,应该是有人舍不得睡觉,继续挑灯夜战吧。
它的右边是食堂,许多师生在这儿用餐。食堂的米饭是不限量的,菜的种类较多,价格也不高。一大缺点是,服务的窗口较少,同学们下课后蜂拥而至,排队排得好长。遇到父亲上课不方便煮饭的时候,我也会到食堂用餐。其实,要不是父母担心我正长身体,在食堂用餐营养不够,我并不排斥食堂的饭菜,也不怕排队。而且我在食堂吃饭还有费用减半的优惠。这是学校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年级前20名同学的奖励措施之一。我的成绩一直在年级前五名,因此有条件获得这种奖励。
它的左边有一条长而高的台阶直通教学楼,台阶是由石头砌成的,有一两百级吧,每天上上下下就是没有认真数过。每一间教室都宽敞明亮,并且都装有空调。在里面读书,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还能享受空调,想想烈日下辛苦劳作的工人、农民,我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不认真读书、积极上进。
因此,晚自修十点结束后,我都继续在教室坚持一个小时,十一点才回到106宿舍。当然这期间仍有专门的老师下班管理。回到宿舍,吃过点心,洗漱之后,还要再读一会儿书。虽然谈不上头悬梁、锥刺股,但睡觉的时候,一般都是午夜零点了。
三
高三年上学期的某一天傍晚,父亲叫停正要去晚自修的我,一脸严肃地说:“许多老师向你的舅舅告状了,他们都说你在谈恋爱,不会没有吧?”“没有呀,真的。”我有些忐忑地辩解说:“跟谁谈恋爱呢?”
“还没有?我们楼上的苗宜静。”父亲不满地说:“苗宜静的语文老师让你舅舅帮忙推荐发表她的作文,半调侃说:‘苗宜静是你的亲戚,你自己要多上点心。’然后,看着莫名其妙的舅舅,向他解释说:‘你的外甥正跟苗宜静谈恋爱呢。’你还不承认,这事都传到高二年级了。”
父亲还说,他已经观察好几天了,发现我与苗宜静确实过于亲密,可见是无风不起浪。我反驳说,作为与苗宜静上下楼的邻居,每天上课、下课走在一起不是很正常吗?再说,我与苗宜静在学习方面各有所长,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不也是正常的吗?父亲好像一下没了话说,可他马上又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说:“那你去206干什么?”
“你不也常去206跟她的父亲聊天吗?”我不假思索地说:“我去看苗宜静毒杀大黄蜂。”接着有意作了详细的解释。
那天,苗宜静喊我到206去。他们套房里面的布置跟我们的类似,子女睡卧室,父亲睡厨房(厨房正好可容纳一张单人床),客厅当餐厅,而惟一的一个阳台则处于半封闭状态,里面安放煤气灶以及锅碗瓢盆等,阳台的另一头处于开放状态,那儿摆放着一台洗衣机。
进入苗宜静的房间,她把窗帘拉起来,指着窗外说:“你看,这是什么?”走近窗口,隔着玻璃,我便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仔细看去,可以见到窗台外侧有一个很大的褐色蜂窝,许多蜂儿在那儿进进出出,一些蜂蛹似乎还在沉睡之中,还有一些蜂儿在窗外飞来飞去,那阵势颇有些吓人。看蜂儿的个头、形状和颜色,我肯定地说:“这是黄蜂,大黄蜂。”
“没错,我父亲也是这样说。”苗宜静边说边拿出一瓶黑旋风,打开盖子,悄悄拉开窗户玻璃,突然间,一股带着刺激性气味的雾状液体朝着蜂窝及大黄蜂喷射而出。大黄蜂逃的逃,死的死,窗台上瞬间布满了大黄蜂的尸体。
面对此情此景,看着眼前个子几乎与我一样高,长得白白胖胖的苗宜静,我脱口而出笑道:“没想到你还是一个女杀手。”苗宜静并不生气,她解释说:“你觉得我残忍吗?我们一直等着它们搬家,可就没看到它们要飞走的迹象,以致发展壮大成现在这个样子。”“小动物也不容易,它们咬过你吗?”我反问道。
“没咬过我,但咬过我父亲。”苗宜静不满地说。
“你看起来就像大黄蜂。”我有些冒失地说。
“你才是大黄蜂。”苗宜静绷着脸,一拳打了过来,顺便把一张纸条放到了我的上衣口袋,悄声说,“回去再看。”
我回到106,打开折成蝴蝶状的纸条,上面用娟秀的硬笔楷书写着一首名为《邶风·静女》的古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的后面又用飘逸的行书提了一个问题:“《静女》的‘俟’是什么意思呢?”
我不知道苗宜静为什么要明知故问,但再次见面的时候我还是告诉她“俟”是“等待”的意思。
苗宜静莞尔一笑说:“那我就好好‘等待’吧!”说完就撒开腿跑了,比兔子还快。
四
我搬离106后,舅舅为了不得罪人而迅速办理了退房手续,把106的钥匙交给了学校的保管员。苗宜静的父亲战胜众多看中106的对手,带着女儿从206搬了进去。同事们都夸她的父亲苗心厉害,苗心多少有些得意地说:“我算什么,我女儿读书才厉害,希望以后我女儿更出色。学校领导答应我搬到106,说不定正是因为我女儿呢。”
果然不出所料,一年后,苗宜静也考上清华大学,成了我的校友,也为一中争了光。
我在清华大学读研的时候,苗宜静向我讲述了106宿舍的后续故事。
苗宜静的母亲在距离一中十公里左右的高龙小学当数学老师,女儿考上清华大学后,她的父亲苗心除了上课,更多时间就待在高龙村老家的房子里,闲暇时养养花,种种菜,这样106基本上闲置了下来。
光阴迅速。一年后,苗宜静的弟弟苗宜刚也考上了一中,就读高一12班。苗心父子又在106长住了下来。
苗宜刚的成绩明显不如他的姐姐,不过在班级里名列前十,凭经验,将来考上211大学没有问题,发挥好点,考上985也是很有希望的;再说,在学习的自觉性方面,苗宜刚并不输给苗宜静。因此,作为父亲的苗心更多的只是在生活方面照顾儿子,尽可能给他提供足够的营养。当然,偶尔也会给苗宜刚鼓鼓劲,提醒他“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考成绩公布的时候,苗宜刚的成绩大踏步后退,一下子跌到了班级第30名。之后,月考跌了5名,期末考跌了10名,排名为班级第45名。
这下子苗心急了,要苗宜刚找原因,写检讨。可是从儿子《检讨书》上也看不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什么“学习不够重视”“方法不太对头”等等,基本上属于敷衍之语。苗心找到班主任,略带不满地问道:“我儿子周六上下午都在辅优,怎么成绩成了这个样子?”班主任是个戴着眼镜的斯文小伙子,不客气地针锋相对:“你对孩子的学习也太不关心了吧!苗宜刚周六上午辅导物理是真,不过,按现在的成绩是进不了辅导班的;下午的数学辅优,你是化学老师,你觉得可能吗?”
临走的时候,班主任半开玩笑地说:“给苗老师一个忠告,不要以为进了106,就进了名校的保险箱。”
话不投机半句多,苗心无言以对,转身去找你的舅舅。这个高中语文老师,是他信任的好同事。舅舅了解情况后一针见血地说:“既然周六下午没有前去辅优,那干什么去了?马上就到高三了,若不刹车,还会退步的。现在惟一的办法就是,抓住把柄,狠揍一顿,希望促其猛醒。”对此,苗心深以为然,感激地说:“这是肺腑之言!”
周六下午数学辅优时间又到了,苗宜刚照例背上书包,匆匆走出了106宿舍。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次他的父亲紧紧跟在后面,悄悄尾随而去。
一中的门岗对出入校门的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苗宜刚穿着校服自然是学生的身份,但门岗的保安认得他是教师子女,看到他过来,就按下遥控器,徐徐打开了电动门。苗宜刚挥手打了个招呼,随口喊了一声:“胖保安好!”走到公路旁,熟练地给哈罗单车解锁,骑上它,朝县体育场飞驰而去。
一会儿,约好的同学陆续到来。他们脱掉外衣,一齐上场,兴致勃勃地打起了篮球。半天的功夫就这样在你追我赶中转瞬逝去。
等苗宜刚大汗淋漓、一脸兴奋地回到家里,苗心早已怒不可遏地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藤条在等着他了。苗宜刚刚关上房门,苗心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狠命地揍起他的儿子来。看到苗宜刚的手臂和腿上已经渗出血来,苗心不忍心再打下去,停手喝道:“你干什么去了?”
“打球去了。”一向不曾挨打的苗宜刚被打第一下时心里就明白今天自己露馅了,所以一直忍着痛,哼都不哼一声。然而,看到父亲边打边流着眼泪,他也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痛悔的眼泪。他一字一顿说:“爸爸,我错了。我一定改,看我的行动吧!”
苗宜刚真的说到做到,此后,重回正道,把主要心思和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最后考上了福州大学。
说完苗宜刚的事后,苗宜静不无得意地说:“也许福州大学算不上著名高校,但也是一所211老牌大学。何况,福州还是‘有福之州’呢!”
【本文发表于《潮声》(双月刊)2023年第3期(总第204期),并登上杂志封面,刊号:CN44-1056/I;发表于《赣西作家》2023年第2期(总第34期);2023年9月获第十九届冰心文学大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