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诗人狄歐小辑(香港)东瑞瑞芬(印尼)冬珍

(2021-02-18 09:34:29)
标签:

詩人

笑聲

小憩

懷念

分类: 散文遊記詩歌

                       倦了,小憩一会

                                                —怀念诗人狄欧

                                   ·东瑞 ·瑞芬

       现代人活到八九十已不出奇,刘以鬯先生就到一百岁才逝世。因此,印华诗人狄欧才跨过甲子两年就离世,令人惋惜不已。狄欧样貌,比实际生理年龄年轻很多,如果不是将头发剃短,说他四五十岁,可能很多人都深信不疑。这和他乐观、开朗、幽默的阳光心理很有关;他又有一张惹人好感的英俊的脸,说他是帅哥,不是谬夸,而是事实。这样一位给人印象乐观开朗、幽默、爱开玩笑的文友,竟然说走就走,许多人都如同晴天霹雳,不敢置信。

      印华文坛,甚至印度尼西亚地域以外,文友们都很感伤,哭声一片。

      九十年代还不认识狄欧,他在本哲时期似乎还没出来参与文学活动; 印华作协成立后,他很快与大家打成一片,人缘极好。由于为人积极,勤奋努力,办起事情来一向认真负责,很快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拥护,被选为印华作协副主席,成为印华作协总主席袁霓的有力助手。

  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几次国际性的文学会议中,接待工作、与国外朋友游览,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不怕辛苦,任劳任怨。尤其是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他担当接待大任,连续作战和疲累了好几天。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他是印华作协的副主席,因为他几乎是全日坐镇在第一线,干的又是那么具体琐碎的工作。那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生龙活虎的狄欧,虽然知道他心脏不好,但哪里会想到病魔窥探了他?开会期间,狄欧不顾休息、会务至上、为印华作协争光;我们看到他坐在接待处,为各国文友解答、解决各种住宿、接送等等具体问题,忙得一头烟。在陪各国代表、文友游览印度尼西亚客家博物馆的时候,他一路协助顾长福老师照顾他的夫人魏桃凤老师,为她推轮椅。我们那时分到一间大床的酒店房,只是偶然问他有无双床的房,他二话没说,就毫不犹豫把他住的那间换出来,我们恭敬不如从命;他还协助我们搬房,搞到我们不好意思。为大众服务、利他第一、助人为乐,正是狄欧的好品质,也是令大家对他好感、喜欢他、赞美他的最大原因。

  我们尤其喜欢他的言谈举止,三言两语中,不时有幽默的玩笑、诙谐的谈吐,令人感觉到他的个性很阳光,犹如邻家大男孩那么可爱。有一次,一个女的看到他穿游泳裤的泳装照,恶作剧开玩笑道,怎么只露两点?他一本正经地回敬,如果再露一点你不怕吗。

  狄欧歌艺也不错,在台上一站,风度翩翩,风采并不比职业的实力派歌手逊色多少,难怪有不少女文友粉丝,热情真诚地捧他的场。

  狄欧写诗,早期还送影印的副本给我们,客气地要我们提意见。虽然他当时还没有退休而无法多写,但不多的新诗已经可以看出他身为诗人的潜在优质。他的现代诗篇幅精短,青春气息浓厚,潇洒自由、没有清规戒律。令人遗憾的是没能看到他多写,也许他太疲倦了,时间不足,也没有一本诗集留下来。

  多年前,读过他一首《倦》,只有四行:「人羡慕飞鸟的自由 / 鸟却嫉妒人 / 有手代替了翅膀 / 手或翅膀一样操劳」。我们于是想 ,以双手谋取生活的狄欧,是否也羡慕过自由的飞鸟呢?

  但愿和飞鸟一样疲倦的他,只是疲倦,需要在长生的树上小憩一会,而不是去了远方。

                                                             写于狄欧离世次日

                                                                2021216

      ******************************************************

                     你的笑声,已成绝响!

                                                        ——怀念文友狄欧

                 印华作协爱好者俱乐部主任 · 冬珍

       215日,农历大年初四。吃过中饭,我又习惯性的拿起毛笔去楼下练习书法。亚珠发来短信,说俊义找我,要我立刻打电话给他。俊义是狄欧的好朋友,两个去到那里都形影不离,真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我当时想,好久不见的俊义可能在昨天作协视频团拜时看到我,才想起要向我拜年吧?因此一接通电话,我就先开了口:“恭祝春节快乐,身体健康!……”

       我欢快地祝福过后,那一头却没有声音。我忍不住大声问:“俊玉听到我声音吗?”

     冬珍姐,狄欧去世了!”

        我的耳朵好像懵了一下,有点听不清的感觉,不敢答腔。

      俊义在那一头几乎用吼的声音爆发出来:“狄欧死了,刚刚不久,你听到了吗?”

       这次清楚了,却不敢置信,哪一个狄欧啊?不是作协的人吧!

      俊义说,就是作协的狄欧啊!昨天还参加团拜,还有讲话的狄欧啊!

     俊义,你不要乱讲好吗?狄欧怎么可能会死,不可能,不可能啊,我不相信!”

       电话里我有点失控,哇啦哇啦大叫起来,楼上的儿子被惊吓到跑下来,“妈妈,出了什么事?”

       我尽量控制着情绪,拼命镇静自己的头脑,这才在话筒里听清楚

       俊义的诉说:“狄欧今早身体不太舒服,也没有什么在意。中午过后情况变得不好,要去看医生,结果人还没送到医院,就没了。冬珍姐请帮忙通知作协呀!”

       我跌坐沙发上,内心长时间惊愕不已。悲痛仿佛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瞬间填满了胸腔,久久说不出话来。

       当我终于艰难地把这个噩耗发到作协Wa群寒喧阁时,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所有看到消息的文友都被吓住了,有的甚至要我再确定一下,甚至相互在问:今天是愚人节吗?

      消息再次被确定——狄欧,那位浑身充满活力,圆圆脸上整天洋溢着爽朗笑容的中年壮汉——我们印华作协倍受大家爱戴的执行主席真的走了,就这样突然永别了!

       整个寒喧阁宠着悲伤的气氛,许多人都像我一样止不住眼泪。大家纷纷写了很多和狄欧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发在群里,文友们对狄欧的深情,由此变成了悠长无尽的缅怀。

       记得前一天(214日),作协春节线上团拜,他除了视频祝贺,也在节目未开始时和大家互动问候。团拜结束后还不忘在群里挨个鼓励和祝贺我们演出成功……怎么一刹间人就没了,真的让人猝不及防实在想不通啊!

       217日早上,我和陈美致老师,还有松华,顺英母女和振芳等人,赶到天堂殡馆送别狄欧,向他致最后的敬礼。走进灵堂,再次见到的狄欧,却是摆在桌上的遗像。哦,狄欧!满面笑容的你,怎么躺在冰冷的棺木一睡不起啊?忍心让我们大家这么悲伤的呼唤你,多么希望这只是一个梦,醒来还能看到你忙碌的身影,听到你朗朗的笑声。

      有朋友说,还是把你当成是出门远游吧!这样心情就会好一些。

      提到旅游,每次在作协组织大家外出旅行的车上,只要有你,大家都不会寂寞,因为听别人讲什么笑话,都是你由衷开心的笑声最响亮,最感染人。有我们两个人在车上一唱一和,插科打诨,又能引爆出了许多的欢笑,每次的旅程都尽兴而归。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追忆。

       每个星期六文友们在作协会所聚会,你一到来,不仅和秘书长松华谈一些工作,也和大家聊天,还会同一群爱唱歌的文友一起唱歌,度过快乐的周末。你有一副好嗓子,每当作协有节目,许多前辈一定会特别通知我这个文友俱乐部主任,一定要你献唱一首歌。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是一个唱抒情歌曲的王子。

      你最大的优点,对事不偏激,也不争功劳,遇到烦心事时,会轻轻唠叨几句,但是只要有人随时加一句幽默语,你又忍不住哈哈大笑了。此时此刻,真的非常怀念你那标志性的明快感人的笑声。天堂有狄欧,也会增加欢乐,可是我们留在人间的朋友,你的笑声已成为绝响。

       袁霓主席昨天沉痛悼念你,亲切的叫你一声弟弟!是的,你才61岁,正当壮年,确实是我们作协的小弟,怎么就忍心弃我们一群老大哥大姐飘然而去呢?我们说不出有多么的不舍,但也挽不回你的离去。只有希望你回到主的身旁,和主同在天上祝福着作协和你的家人。你的音容笑貌,我们也将永远不会忘记。

       哦,狄欧!亲爱的好兄弟!写到这里,我的泪水又忍不住了。你一定知道,我们多想念你!今日思亡友,如水照青天。

                         (急就于2021217日深夜,泪不能禁)

       **************************************************

                         疲倦的生命旅程

                      ——赏析狄欧《倦》

                 ·东瑞

        倦     ·  狄歐 

人羡慕飞鸟的自由

鸟却嫉妒人

有手代替了翅膀

手或翅膀一样操劳

 

【赏析】

   狄欧的《倦》虽然只有四句,却教人浮想联翩,想到了人生的种种状况。首先,题目只有一个“倦”字,这首诗涵义却不浅,包含着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疲倦的旅程,像天上飞翔的鸟儿一样,彷佛不断地在天上飞翔,从不歇息。其实,人,何尝不真是这样?人一旦呱呱堕地,就背上了人生沉重的十字架,走完生命的旅程。

      其次,这首诗又叫我们想到了“谋取生活,各适其式”这样的问题。每一个人,或者扩大到地球上每一种生物,他们为了生存,都是利用了他们的不同的方式,他们的生存工具,他们的特殊的保护色。这里,只是列举了“人”和“鸟”两种生物谋取生活的主要工具:手和翼  。上天造物,其实是公平的,不需要互相嫉妒,身体构造有别,谋生的方式也就有很多的不同。

      第三,这首诗还提到了生命的自由,将人和鸟做了比较。如果我们认真地设身处地想象一下,就会明白,世界上万物的自由度,其实都是有一定限制的,不会是100%,鸟在天上飞行时,要时时刻刻防止来自地面上猎枪的瞄准、大自然突变的暴风骤雨抑或无法预料的疲倦死亡。

      从以上几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一首诗,那怕再短,也是不简单的,必须运用种种表达技巧,来达到我们要表现的宗旨。这首诗,运用了比较法,即人与鸟的比较,它们虽然有悬殊的、极大的区别,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鸟的生存,主要靠左右两翼,人呢,主要的劳动工具,也是左右两手;其次,视角的转换,也非常重要,先用了人的视角看待鸟的优势,再以鸟的观点,看待人的构造,分别地用了只有一线之差的的“羡慕”和“嫉妒”,最后才以第三者的立场来“公正地判断”到底那两种视角孰对孰错。

       这首诗就是这样,以最精简短小的篇幅,以小见大地表现了世界万物的不同生存状态,尽管有区别,但其实生存都是很艰难的;启迪人生就是一场疲倦的旅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