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案例及反思
张菁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呢?唯一的途径是通过作业来掌握巩固。作业是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益的延伸部分,作业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素养的最佳载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地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观,努力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为语文作业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
然而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看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第二,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第三,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往往导致高分低能。”
总之,作业总量过大,质量偏低,以数量代质量——小学语文作业量与质的这种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当前亟待改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作业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作业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各自的特长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作业之中,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几天,学校进行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学生们热情高涨。针对本次的运动会,往常我们都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运动会的作文。今年,结合本次课题实验,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让学生任意选择,结果发现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甚至比运动会还高涨。具体作业如下:
1.根据运动会的项目自己选择一项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得荣誉。
2.为班级制作标语或小旗,做一名出色的拉拉队员。
3.在运动会期间积极投稿,为班级和运动员加油助威。
4.制作一张运动会的海报,积极宣传,让同学们踊跃报名。
5.用照相机拍下运动员的精彩瞬间。
6.写一篇运动会的作文。
作业反思:追求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作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当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不同制度、不同题的作业练习,他们就再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无奈和负重。当然,在学生设计自主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教给学生设计作业的基本知识,对学生所设计的富有创造性的作业要加以评析和表扬。这样的作业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面向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