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及答案
(2020-05-08 08:39:09)
标签:
2020年高考热点一模衡水中学 |
分类: 北京各城区模拟 |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摘编自彭流萤《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审美体验》)
A.
B.
C.
D.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这些细节能提供引起情感冲击的审美体验。
2.
A.
B.
C.
D.
3.
A.
B.
C.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孙世峰《2018
材料二:
在中外外卖行业的竞争上来看,美国外卖配送效率及其便利性就已经落后于中国。由于中国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在外卖服务上更加便捷,中国的外卖平台是以用户为导向的,目的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用户容忍度上也是让美国人难以想象的,比如中国外卖骑手 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比如让骑手小哥帮忙代买烟、生活用品等。美国地广人稀,劳动力成本高,虽然外卖市场比较发达,但还有很多外卖平台都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 配送队伍,只是提供订购的平台,由商家各自负责配送。在特殊气候或节日,用户的外卖需求难以满足。
(摘编自“江湖科技”《为什么美国外卖行业没有中国外卖发达?》)
材料三:
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针对中国人的健康行为细化了15
(摘编自《北京日报》《经常点外卖,能吃出健康吗?》)
4.
A.
B.
C.
D.
5.
A.
B.
C.
D.
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野菊花长在都市
宫佳
“不!不要!”菊大喊着,大汗淋漓地从噩梦中醒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第一段中“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面临再次搬家的境况时沮丧、压 抑的心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
B.房东对主人公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主人公送了一盆野菊花给她,让她感受到了善意,从而表现了小说与人 为善、于己有益的主旨。
C.小说设置“穿着得体的女人”这一人物,将主人公从梦境拉回到现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以对比手 法强化了主人公的形象。
D.文章最后一段写野菊花“又一次把根部牢牢地扎进泥土里”,以花喻人,写出了主人公倔强的性格特征 和顽强的生存能力。
8.作者为什么要给文中主人公命名为“菊"?试分析这一主人公的形象特征。(6
9.很多文学作品都会描写梦境,如《边城》中翠翠梦境中的歌声,《老人与海》中老人梦见的狮子。本文
花了近半的篇幅描写了一场梦,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场梦?试联系文本作简要分析。(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B.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C.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D.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锦衣卫:明清两代长期设置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工作,也参与收集军情、策 反敌将的工作。
B.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贡士”,第一 名称“会元”。
C.伯:爵位,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D.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是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明清时是荣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陆炳承袭祖职,屡进官位。陆炳的祖父任锦衣卫总旗,父亲陆松袭其职,陆松去世后,陆炳袭其指挥佥 事一职,后经多次升迁任都督同知等职。
B.陆炳结交权臣,为非作歹。陆炳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他曾经用棒打杀过一名兵马指挥, 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
C.陆炳任用恶吏,势倾天下。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为帮手,悉知民间极其轻微的违法情况,并利用此没收富 人家产,积累资产数百万,势倾天下。
D.陆炳结交良善,礼贤士人。陆炳与良善之人打交道毫不吝啬,在皇帝制造大案要案时对受牵连的人多有 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首联,诗人回忆了与故人曾经共饮的美好时光,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B.颔联,诗人借助“浮云”“流水”这两个常见的意象,抒发了与故人阔别十年的感慨。
C.颈联点题,写故人相逢时开怀畅饮,充满欢声笑语,表达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
D.尾联笔锋一转,并以景色作结,回答了“不归去”的原因,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15.请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古人常常在诗文中侧面描写音乐,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第一次演奏时的音
乐效果的句子是“
(2)陆游《游山西村》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19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A.荣升 交融 顾影自怜 脱颖而出
B.荣升 交叉 孤芳自赏 锋芒毕露
C.荣膺 交叉 顾影自怜 锋芒毕露
D.荣膺 交融 孤芳自赏 脱颖而出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 要原因。
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 原因。
20.某中学将举行高二年级辩论赛决赛。以下是团委、学生会向语文老师发出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不当(包 括标点符号),请指出并修改。(5
邀请函
尊敬的老师:
高二年级《才辩无双》辩论赛决赛将于1月10日16:00在国际报告厅举行,我们谨代表本年级全体同学诚邀您光顾现场,并担任本场比赛评委。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务必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团委、学生会
2020
21.《朗读者》节目邀请到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他以“路”为主题,开启他的朗读。请你为马云的出场
准备一段主持词。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词,并再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四、作文(6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材料一:
一年多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
材料二:
2019
以上两则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钦佩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2020高三下学期第八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
C
2.
D
3.
B
4.
A
5.
A
6.
7.B【解析】房东态度的转变是因为她从野菊花联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找到了与主人公共同的回忆。
8.原因:作者之所以给主人公命名为“菊”,是因为文中的主人公与野菊花有着相似点,作者以菊写人。(2分)
形象特征:菊是奋斗在城市里的乡村姑娘,正如顽强生长在盆中的野菊花;菊有着干出一番事业的野心和渴望,正如她梦中的野菊花的疯长;主人公不畏艰难,乐观坚韧,正如野菊花的生长特性。(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9.写梦就是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章借梦中野菊花的疯长,写出主人公希望在城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对比,写出了主人公在城市奋斗之艰难,有利于塑造主人公倔强、顽强的人物形象;梦境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梦境结束意味着回到现实,引出了房东来催收房子的情节。(每点2分)
10.C
11.A【解析】锦衣卫为明朝特有,在清代仅存在一年。
12.B【解析】“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错,根据文中“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可知,是皇帝下诏不许审讯这件事,“问”意为审问、审讯。
13.(1)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关键词“行”“阳”“易”各1分,大意2分)
(2)按照先例,锦衣卫应列席在西侧。皇帝因陆炳的缘故,特地命锦衣卫坐于上座,排列在二品官的后面。(关键词“故事”“上坐”“班”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陆炳,他的祖先是平湖人。他的祖父陆墀,因为军籍隶属锦衣卫而任总旗。他的父亲陆松,继承总旗之职。世宗出生时,陆松的妻子做世宗的乳母,陆炳幼年便跟随母亲进入皇宫中。年龄稍长,终日侍奉在世宗身边。陆炳勇武刚健,深沉勇猛,高个子,赤红脸,走路像白鹤。他在嘉靖八年参加武臣会试中选,被任命为锦衣副千户。陆松死后,他继承指挥佥事之职。不久升任署指挥使,掌管南镇抚司事务。嘉靖十八年,陆炳跟随皇帝巡幸南方,驻留卫辉。深夜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匆忙间不知道皇帝在哪里。陆炳撞开门背着皇帝出来,皇帝从此就宠爱陆炳。多次升职后任都指挥同知,掌管锦衣卫事务。皇帝刚刚即位时,掌管锦衣卫的是朱宸,不久被罢免。代替朱宸的是骆安,接着是王佐、陈寅。等到陆炳代替陈寅后,(他的)权势远远超出这些人。不久,升任署都督佥事。又因搜捕有功,升任都督同知。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他又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因此权势一天比一天重。陆炳曾经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夏言本来与陆炳亲厚,一天,御史弹劾陆炳各种违法的事,夏言立即拟写圣旨(准备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处境困窘,给(夏言)三千两黄金请求免除(罪责)而不成,就长跪哭泣着承认过错,请求谅解,事情才得以了结。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等到严嵩与夏言结怨,陆炳帮助严嵩,揭发夏言与边关将领行贿请托的书信,夏言获罪而死。严嵩感激陆炳,放纵他为所欲为,拉拢他一同谋划,互相进行贿赂。陆炳先是升任左都督,逮捕捉拿哈舟儿有功,加官任太子太保。后来又加官任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他伯爵的俸禄。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宫中为新科进士举行宴会。按照先例,锦衣卫应列席在西侧。皇帝因陆炳的缘故,特地命锦衣卫坐于上座,排列在二品官的后面。第二年,陆炳上书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占盗窃官府的器物和材料,营建坟墓,坟墓的规制超越本分,妄比皇帝的坟墓,(最终)和他的同党杜泰等三人被判处斩刑,抄没家财收入官府,有银子四十多万两,金子珍珠财宝不计其数。不久加赐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依旧掌管锦衣卫事务。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作为帮手,全部了解了民间极轻微的违法情况。富有人家有小的过失就拘捕起来,抄没家产。陆炳因此积累资产数百万,营造另外的住宅十多所,庄园遍布各处,权势压倒天下。当时严嵩父子全部把持六部的事务,陆炳没有什么事不从中代人陈说的。文武大臣都争着到他家中(讨好),陆炳一年的收入不计其数,他勾结权贵,与善良的人打交道,也毫不吝惜。皇帝多次兴起重要刑案,陆炳对案中牵连的人多有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因此朝中官员有很多都称赞他。嘉靖三十九年陆炳死于任上。追封为忠诚伯,谥号为武惠,祭祀安葬礼仪有加赐,授任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14.C【解析】“表达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分析错误,由颈联的下句可知,诗人的情感是悲喜交加的。
15.(1)首联昔日相逢宴饮必定扶醉而归的欢乐与颔联一别十年的伤感形成对比,让人产生世事沧桑、人生无定、岁月蹉跎之感。(2)颈联相逢时畅饮的喜悦与两鬓苍苍、青春不再的衰老之态相对照,一喜一悲,对比强烈。(每点3分)
16.(1)东船西舫悄无言
(2)箫鼓追随春社近
17.D
18.A【解析】根据后文的“文化输出似乎……重任”,可知此处对将李子柒的海外走红归为文化输出具有否定之意,故本题选A。
19.C【解析】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结构导致主语残缺,应将“在李子柒的视频中……价值理念”改为“李子柒的视频……价值理念”;二是语序不当,应将“广泛”放在“受到”后。据此分析四个选项可知,C项修改最恰当。
20.“《才辩无双》”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光顾”改为“光临”;“惠赠”改为“敬赠”;去掉“务必”;“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谢”。(每点1分,只指出未修改或修改不正确不给分)
21.示例:“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诗人李白曾面对人生道路的艰难,询问真正的大道在何方。而我们今天的朗读者,也曾走过他创业道路的泥泞,迎来坎坷之后的万丈荣光。在他的诠释中,这
条路,是曲折如小说,还是蜿蜒如散文,抑或豪壮如诗篇?让我们有请朗读者:马云!(除题目中的要求外,要注意主持词须与马云的经历有关,与“路”这个核心词有关,并引出朗读者)(引用合适的古诗词2分,恰当运用修辞手法2分,符合主持词的特点、顺利引出朗读者2分)
22.【材料解读】材料由两则新闻事件构成。材料一介绍一名瑞典少女为了环保而勇敢发声,成为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材料二则介绍浙江小伙所代表的“蚂蚁森林”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默默践行低碳理念,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两者中一者呼吁呐喊,以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一者敏于事,用行动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导写部分以此为背景,将两者的行为对立起来,要求考生就“呐喊”和“行动”哪一个更重要进行辩论,在命题形式上符合高考重视应用类文体的命题趋势。在审题时要注意导写中“以上两则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的提示,这意味着考生在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的语境对辩题展开辩论,而是必须围绕材料中的环保事件进行论证。注意辩论词的写作一定要符合辩论赛的要求,完全围绕己方辩题,最忌考生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将“呐喊”和“行动”两者并重。对辩论而言,非但不能两者求全兼而有之,反而要在为己方观点进行辩护的同时,反驳对方观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