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文】识闲

(2020-01-30 23:33:47)
标签:

2019高考

2020年高考

散文

分类: 作文素材

   列车急转弯处行进,总会发出沉重的咔咔声。正如这个时代,人们的焦灼可见一斑:一半是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的热血燃烧,一半是人生本修行,万般皆身外的洒脱自如。这种入世与出世的碰撞,紧紧地粘连着现代追逐者,虽苦苦挣扎,但挣脱不得。于是,不识闲儿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浮躁、聒噪、模糊、杂乱应运而生……

  

  民间有个词语叫穷忙。在传统观念里,连带着。以前,瞎忙是说忙得没有收获,挣不得钱,日子自然过得苦;现如今,灶下终年做黑奴一堆钞票一天粮,做负山的蚊子,做奔走的蜜蜂,忙得没有策略、不得章法,多了钱财,穷了亲情友情,没了生存享受。大忙人——人生长河中的短命鬼,就这样炼成了!

  

  我们的祖先是识闲的。仓颉造字:以木柱顶门板,防人私闯,求得自我闲暇。生产、生活虽然极其艰苦,但他们白天奔波的劳累,转入夜晚的家居休闲,打造闲静,拒绝打扰,不能不说是人生惬意的事情。

  

  闲是生命的延伸。这个世界,不可抗拒的就是前进,无论怎样争分夺秒,时间依然静默流淌。疾驰的背影,也仅仅是陀螺的写照,一种原地的无奈飞转。频于快节奏的工作,慢成为奢侈品。于是,借以消愁,许多人用来麻痹自我。当忙成为一种习惯,何不强制自己,放慢脚步,放松眼眸,舒展紧缩的眉头,抛却心底的纷扰,慢慢地察觉生命里忽略的魅力?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向往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生活;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陆游奔波官场与文学之间,一辈子手不释卷,笔耕不断,但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识闲也促成了人生最大的乐事!穿破绿钱多稚笋,惊飞红雨有幽禽,他全身心投入闲适,体悟自然也是立体的,风从苹末萧萧起,月过花阴故故迟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苹微动觉鱼行,这种细腻,即使老眼昏花,陆游也能观察得到。是的,只有沉溺于万物变迁的细察,才能觅得生命的温存!

  

  闲是智慧的留余。心远地自偏,山,远望,更幽;画,远看,更美。国学大师王国维这样解释无我之境:心闲,境自闲;心静,境自静。是的,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李涉以偷得来表达追求闲适的艰辛:心中烦闷,到优雅的竹林中,麻木的心灵顿生欢愉。竹影拂阶尘不动,月轮穿海水无痕,心无旁骛,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怪不得苏轼对此念念不忘,也在竹院逢僧处建起苏公竹院,或许,是为了随时重温当年李涉与僧闲聊的情趣吧。还不够,哲理的搜寻才是最重要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凡事必努力才知道结果,不能轻言放弃。四川青城山道观梁眉上,境由心造,退一步自然宽;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却另有见地:对待任何事情,行为上,一定要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心态上,却要宠辱不惊,得失从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但也有自己乐于安享的心灵世界。本心的如如不动,名利之喧又怎样挤得近来?

  

  闲是思维的张力。偶读一文,说《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竟是一个游手好闲之辈。他就读爱丁堡大学没多久,转到剑桥大学,而后迷恋生物学,休学开始环球旅游,遍访世界各地专家。这个达尔文从不争名逐利,即便发表《物种起源》,也不愿抢在同时研究这个课题专家的前面,生怕抢了别人的名利。如此这般,演绎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典型反证!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从字里看,门里面的树木,自由自在地生长,决不旁逸斜出;旁逸斜出的,却是思想大门内游弋的思维。白居易的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所谓心中无私天地宽是也!异曲同工,范仲淹登临岳阳楼,看似赋闲,实则养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是为了涵养心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维的张力,把这种理念,悄然注入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一代又一代地传递、永续。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事物虽复杂,只要静观深悟,就会格物致知,得事物之理,得和谐心态。看来,心闲绝非慵懒,而是让人在浮躁中剔除杂念,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如今,悠闲无事或多事的人也不少。无所事事的人竟活得人五人六,确实让人气愤。让不劳而获永远躺在灵柩里,让自食其力活得体体面面,应该是识闲的神韵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