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马拉松递国旗,别拿添乱当爱国

(2018-11-25 22:56:55)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文素材

11月18日,在苏州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发生了雷人的一幕。在冲刺阶段,中国选手何引丽与非洲选手争夺冠军时,志愿者连续两次上前递国旗,打乱何引丽节奏上,导致她被拉开距离,遗憾获得亚军。
视频显示在何引丽接国旗后,国旗从手中滑落。事后有同样是马拉松运动员的博主指责她“成绩比国旗更重要?”何引丽回应称,当时“胳膊僵了,摆臂的时候甩出去了,很抱歉”。
何引丽不需要道歉,她应该被道歉。问题仅仅在于,都有哪些人应该向她道歉。
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那位递国旗的志愿者。不干扰比赛是观看比赛的基本道德,志愿者肯定要比普通观众更懂这一点。起码的常识,即便要递国旗也要在选手冲过终点线之后。
目前不清楚的是,递国旗究竟是志愿者的一时抽风,还是接到了何方的指令。不管是谁做出的决定,他们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
表面看起来是为了爱国,如果中国选手获得冠军时,手上拿着国旗,那肯定是引人瞩目的一幕。但实际效果是添乱。因为这个愚蠢举动,害得别人连冠军都丢了。爱国从来都不应该是添乱。
那位指责何引丽的马拉松运动员就更荒诞无稽了,试问,等她参加比赛时,十步一个国旗递给她,她会开心吗?
其实,递国旗究竟是真爱国,还是借爱国之名为自己刷存在感,谁又说得清呢?别人辛辛苦苦跑完42公里,你在终点线前来个锦上添花,最后别人夺冠时你“与有荣焉”。输了是别人的,赢了是大家的,这如意算盘打的太精明。
更值得追问的是,当志愿者递国旗的时候,本应阻止她的安保在哪里?责任必须落到主办方头上。
据了解,这次马拉松的组织混乱可能还不止这一处。不止一位参与的网友反映,更衣室少、存包被弄湿、几千人冒雨等接驳车等,还有人表示“场面差点失控”。
近年来,马拉松比赛遍地开花。一边是热衷跑步、到处参赛的都市白领,一边是有宣传需求的地方政府和赞助商,双方一拍即合。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多赢就沦为了共输。之前一些地方的马拉松出现过随地便溺、垃圾遍地、伤病众多等乱象,递国旗只不过使马拉松乱象清单又延长了。
这次马拉松比赛的主办方,务必从递国旗的闹剧中吸取教训,对网友反映的其他混乱场面也要有所回应。当务之急,请给何引丽选手一个说法。亡羊补牢,从直面问题开始。
       新华社评论:既要“仪式感”也要“讲规矩”
面对运动员和广大网友“比赛冲刺时不宜递国旗”的呼声,马拉松赛事运营方称“递国旗”是对中国选手的一种礼遇,“披着国旗冲线”这一“惯例”不会改变。
说是“礼遇”可以理解,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披着国旗答谢全场早已司空见惯,这既是运动员的荣誉,也是国家的荣耀。但“披着国旗冲线”成为“惯例”却大大不妥,就算不说赛事专业性的问题,从安全角度来讲也隐患重重,“仪式感”的创新当然可以有,但“不讲规矩”的“仪式感”,恐怕带来的更多是“荒谬感”。
很多专家和网友都提到了“专业性”问题,根据国际田联的规则,终点前只允许两名工作人员手持横幅带等待冠军,其他无关人员一概不能踏上跑道。像这样志愿者公然站在跑道上递国旗,甚至在递送未果的情况下奋力追赶的场面,在正规赛事中绝无可能出现。
当然,有的马拉松赛事可以将自己定义为不那么专业的群众赛事,但是一定要考虑对选手的干扰和安全隐患。众所周知,马拉松选手在冲刺时往往已经到达极限,任何干扰都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节奏和发挥,甚至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倘若真的发生了安全问题,主办方恐怕很难用“无心之过”来应对。
体育比赛向来重视“仪式感”,在很多专家看来,目前国内无论是办赛还是观赛其实都缺少“仪式感”。平心而论,主办方希望借助披国旗这个元素增加仪式感的初衷没有问题,但无视运动项目规则的“创新”万万要不得,如果能将更多的“仪式感”在赛前赛后一一做足,相信效果也不会比“披着国旗冲线”差多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