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明观察10月份时评1

(2018-10-28 22:08:25)
标签:

2018高考

2019高考

北京新课标

时评

杂谈

分类: 作文素材

光明观察10月份时评1

出租增如何破局

邓海建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今年9月全国12358价格监管报告,报告称平台9月共受理出租车、网约车举报2713件,其中出租车类2539件,同比上升38.2%,环比上升2.1%,网约车类174件,同比上升255%,环比下降16.3%

  这是一组值得深省的数据,出租车、网约车的举报总量均在上升,各自的占比和增速也天壤之别。这个差别,叫人联想起中秋节前最高法在官网发布的一组网约车与出租车犯罪情况大数据。数据显示,出租车司机的万人案发率为0.627,网约车的万人案发率为0.048,出租车犯罪率是网约车的13倍左右。当然,凭借抽象数据妄言谁比谁安全,注定要被个案打脸,不过,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这组最新数据,提醒了一个常识:美好出行,出租车和网约车做到社会共治,才是构建良性竞争生态的前提。

  自网约车凶案之后,人们反思的维度有很多。尤其是在经历了一个没有顺风车的小长假后,舆论场上一部分义愤填膺的声音,已经从最初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转变为黯然呼唤老铁归来了。这种舆论转变对于出租车和网约车企业来说,意味着两个基本逻辑:第一,安全出行,人命关天。企业应负起社会责任,对规矩与纪律有所考量,谁也不能永远继续野蛮生长。第二,安全责任,当有边界。这个边界,适用于出租车和网约车等一切交通出行方式。不能说发生在车上的一切事件,就是车主的身份问题、职业问题、公司问题、时代问题。刑事案件与企业责任,需要厘清各自的地盘。

  长远而言,谁来执掌网约车行业的大印不重要,监管部门偏好哪种出行方式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消费者刚刚获得用脚投票的权利,又借着监管的萧瑟秋风再没收回去。服务于公共出行的交通方式,都要在市场与监管之下守法守规。

  现下,滴滴升级了一键报警等功能、安全监管顾问委员会等亦在作为,而更多的网约车企业,也在监管与自省中进化到安全管理2.0的时代。可是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的黑车又重现江湖了,一些大车站的出租车暴脾气又上来了……人们的出行烦恼,也许还得靠市场求解。审慎监管的牙齿才是人性的、温热的。出租车投诉率骤增的最新数据,也许提醒执罚正酣的职能部门:手心手背都是肉,审慎包容是正途。

男童被狗撕咬,人狗非照片之

熊志

  近日,甘肃省酒泉市一男童被七八只流浪犬围攻咬伤,头皮遭流浪犬撕裂掉,当地人民医院在救助过程中将血腥图片公布于众,此举立即引发全国各地爱心人士和动保组织不满,认为医院行为将会引发人犬对立,不利于全国流浪犬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从舆论传播的角度看,公布过于血腥的照片,的确存在不妥,不过它所造成伤害,更多还是指向男童的隐私,以及大众的信息接受尺度。这种情形下,爱狗人士和动保组织以引发人犬对立为由,指责医院做法,是否过于敏感?

  医院作为救治方,是男童受伤惨状的见证者,如果出于警示目的,公布完整图片,提醒市民当心流浪犬伤人,提醒加强狗患治理,提醒养狗者对狗终身负责,并非不可理解。

  对普通市民来说,目睹这样一张张极具冲击力的照片,除了对男童心生怜悯外,首先想到的恐怕是流浪犬后患无穷。沿着这个基础性共识出发,首要追问应该是,七八只流浪犬集中出现伤人,职能部门是否失职?治理流浪犬的迫切性也再次被摆在眼前。遗憾的是,爱狗人士和动保组织,只看到流浪犬保护的重要性,甚至预见了人犬对立的后果,却忽视了具体个案中男童被伤害的事实,这种逻辑跳跃未免有些冷漠。

  爱狗先要爱人。若温情脉脉的爱心,只谈到流浪犬的保护,唯独对受害者缺少代入感,看不到狗患最残忍的一面,它只会让狗患治理显得更无足轻重。

  准确来说,所谓人犬对立原本就是伪命题。不管是围绕流浪犬,还是围绕不文明养狗行为引发的对立冲突,本质上都是人和人的矛盾。具体到此事中,如果说存在对立,那对立的制造者,也是对流浪犬负有治理责任的部门,爱狗人士与动保组织若以此为由指责医院自然站不住脚。

  舆论场上双方的矛盾激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缺少对话空间。此事中,双方本可以形成共识,爱狗人士却过于敏感,再次站到了大众的对立面。真正不利于全国流浪犬保护工作的,绝非一张张血腥图片,而是将流浪犬治理浪漫化的逻辑,导致某些爱狗人士活在爱心可以治百病的幻觉中,甚至像拦车救狗、像人肉摔狗者那样,以牺牲他人合法权利为代价,满足自己的道德观感。

  就隐私谈照片传播,就狗患谈治理,对于这样一起恶性事件,话题本该如此正常延伸。医院的行为放在狗患凶险的前提下,有不妥,但未必是什么大的罪过,至于它激起的人们对流浪犬的担忧恐惧,若认为这就是人犬对立,那只能说立了个虚妄的靶子。它的后果,是让事件再次变成了双方的口水战。

  不管舆论走向如何,回到原点来看,男童所遭受的伤害,应该有来自职能部门的说法。此次事件也提醒各地,流浪犬的治理是何等迫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