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导写】反污名,要尊严

(2017-09-26 12:32:03)
标签:

2018高考

时事

新素材

杂谈

作文训练

分类: 成品作文

【作文导写】反污名,要尊严

 

【素材回放】     

暑假来临,不少家长们会让孩子们去上补习班。20178月初,成都某培训机构的广告牌上,打出了“学渣逆袭班”的概念,工作人员称覆盖单科成绩120以下的学生,这种提法引来网友争议。多数人认为,培训机构营销手段激进,不考虑学生感受,拒绝去此类补习班。也有人表示,“当学渣已经很多年了,对于学渣这个词已经自动免疫了”。 

“学渣”本是学习不理想学生的一种自嘲,没想到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培训机构所主打的概念,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人们常说,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难不成那些自愿以及被逼进入“学渣逆袭班”学习的孩子,其本身或者父母有“自虐”或“被虐”倾向?

 【素材解读】

 在眼球效应时代,“学渣逆袭班”吸引注意力的,不仅在于“学渣”一词,还在于人人都渴望的“逆袭”。为了打破“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将来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通过教育分层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成为不少人不可绕行的路径。“学渣逆袭班”说到底,就是在迎合学生和家长的成功焦虑。商业营销和宣传为了博人眼球,本无可厚非。但“学渣逆袭班”的另类提法,却存在伤及无辜、触犯法规以及践踏教育规律三大弊病,如此罔顾底线的创新,究竟是在愚弄谁?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很少有家长能“免俗”,但不管怎样,遵循常识和规律应当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否则,极易被某些充斥虚假色彩的营销宣传蒙蔽双眼,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旦出了问题,向谁讨要说法?浪费钱财事小,耽误孩子事大,能不慎欤?

 【适用话题】

 哗众取宠     粗鄙的炒作    “学渣”提法有人格侮辱色彩 

 培训机构当然应该对自己虚假营销宣传负责,“病急乱投医”的家长也同样需要深刻反思。

 与其纠结于是否被“学渣”二字侮辱,不如好好规划未来的人生道路,只要拼搏努力,一样可以收获别样精彩。

 如果内心强大、舍得下苦功夫,“学渣”依然可以逆袭成“学霸”,倘若躺在“学霸”的“安乐椅”上不知进取,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学渣”。

 【锐评】

 

 “学渣逆袭班”引争议彰显网络语言的现实尴尬

  “学渣逆袭班”的新闻一经发布,便引来网络的一片哗然,认为培训机构此举是粗鄙的炒作者居多,为培训机构的教育营销喝彩的也不乏其人。究其原因,乃为人们对“学渣”这一网络词语的认知不同。“学渣逆袭班”引发争议,彰显了网络语言的现实尴尬。

 “学渣”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个网络词语,“学渣”不是“渣”,也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认知的“差生”等概念。“差生”是外界对当事人带有歧视的评价,而“学渣”一般不带有贬义,与学霸相对,是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是他们压力释放的一种方式。随着这一词语的广泛使用,偶尔,也有人会用来作为同学间善意的调侃。甚至,许多成绩理想的学生也开始用学渣表示自谦。可见,“学渣”一词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解嘲的黑色幽默。

即便是当前流行的网络词语,在现实中也会遇到理解上的尴尬。网络语言往往在特定的受众群体中较为流行,特定群体之外的人在理解上就可能会有分歧。新闻中李先生的不快即源于此,他的理解明显倾向于传统意义的“渣”,因此潜意识里会认为这样的称呼是一种歧视。另外,培训机构也无限扩大了“学渣”的范围,“单科成绩在120分以下的学生”若都是学渣,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被界定其内了。在词语的理解上,李先生和培训机构都走了极端。

自我解嘲不回避自我的缺点与丑处,并引申发挥,是一种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服务员倒酒时,不慎将啤酒洒到一位宾客那光亮的秃头上。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全场人目瞪口呆。这位宾客却微笑地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这位宾客借助自嘲,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尊严,在场的人闻声大笑,尴尬局面即刻被打破了。如果是服务员说“我以为这种治疗方法对你会有效”,那就变成了一种恶毒的人身攻击了。“学渣”一词亦如此,如果来称呼别人,那就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 。

即便是当前流行的网络词语,在现实中会遇到使用上的尴尬。培训机构的广告牌上,打出了“学渣逆袭班”的概念,作为培训机构,无非是想以新奇夸张的广告语言增强宣传的效果。遗憾的是,当你称呼别人为“学渣”时,这称呼里便含了贬义的歧视,缺少了对求学者平等相待的尊重。在更多不了解这一网络词语的民众眼中,“学渣”有人格污染的嫌疑,因此将网络词语应用到现实社会中时,最好提前评估此举带来的各方面效应。

词语作为当代社会构成的一部分,也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有待时间的检验和相关部门的规范。如“洪荒之力”“点赞”等那些充满正能量、雅俗共赏的词语很快就会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生活的流行语。然而,也有一部分粗俗低劣缺乏文化内涵的词语出现,相信它们最终会烟消云散。还有一些如“学渣”之类的词语,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正等待着时间的检验。对此类词语的采用上尤其要体现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如此一来才能规避尴尬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