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春”

(2016-09-08 22:26:31)
标签:

2017高考

备考

美文

描写

四季

分类: 成品作文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春”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明,几枝春杏点春光。
  春风吹落花流水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开口笑,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里兜的春菜,篮里挎兜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着懒回闺房。郊外观不尽的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满面淡淡的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郎,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

  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着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忘平地春雷声响亮。

        在郑板桥这首嵌着68个“春”字的《春词》中,我们慢慢走进名家笔下的明媚春光------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关于春天 
  春是一个美好而可爱的名词,自古以来,有诗人作吟春佳句,有名家写颂春美文。他们写春天,或赞美春的绚烂,或描绘春的鲜活,或吟咏春的明媚;或抒怀、或遣臆。总之,无不充满溢美之词。 
  瞧:送暖的是春风,夺目的是春色,滋润万物的是春雨,一刻直千金的是春宵…… 
  在诸多美文佳句中,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堪称赞春之绝唱。他笔下的春令人心胸荡漾。草,嫩嫩的、绿绿的、软软的;花,“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风,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草味花香;雨,“象牛毛,象细丝,密密的斜织着……”真是春光无限好,春意醉人心。 
  人们是这样的钟爱春,就连那些对春的可爱之处并不是十分理解的小娃娃,一说起“春”来,也会眉开眼笑。“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且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是很可爱,好比听见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丰子恺语)” 
  春的确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然而,她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初春,乍暖还寒,北风凛冽,何异严冬?仲春,淫雨霏霏,道路泥泞,岂不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美何在?这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此时之春,实在是徒美其名。只有到了暮春时节,才枯草尽去,真正展现青山碧野,姹紫嫣红之佳境,春到此时方精彩,遗憾的是景美春色又将逝,故又引出诸如“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 
  春天虽有绿柳红杏,可是乍暖乍寒,忽晴忽鱼。赏春之人要拣个风和丽日,去寻芳踏青,或曰寻找春天。春天在哪里呢?在出墙红杏的枝头?在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在人们喜气洋洋的音容笑貌?在女人五彩缤纷的服饰? 
  其实,就春的自然景观而言,有那碧野青山花艳,定然春深似海悦人心。又何必寻找呢? 
  而骚客文人,丹青画手依然要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去寻找“春意”,让大自然的春天在他们的诗文词画中得到艺术的升华。可见文学艺术家的春不仅在红花绿叶上,更在他们珍贵的艺术生命中。 
  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其春的含义都不同。 
  对农家人来说,他们没有踏青寻芳之雅兴,没有挥毫泼墨之闲情。他们的春不会有浪漫的激情,不会有忧愁的思绪,不会有失落的悲伤。 
  风尚且割人,水依然刺骨。就走出户外,捋起衣袖,卷起裤腿。刨去冻结未融的冰块,翻起酣睡隆冬的土地。播下包含希望的种子。他们深深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没有春播春种,就没有秋获秋收。他们的春天是在辛劳的耕耘,勤奋的播种。 
  他们的春天是汗水心血的付出,他们的付出又必然孕育出一个金色的果实累累的秋天。 
  所以,热爱春天的人们,不必伤感落英缤纷似流水,不必惋惜春光一去不复回。只要洒下了辛勤的汗水,金色的果实定然丰硕,春将永远蕴涵其中。
春之盛典 
   当大地上最后一股西风被春风撵得无影无踪时,冬天王朝就宣告了他的土崩瓦解。 
   于是乎,山顶上的那一点残雪再也撑不住冷面,噗嗤一声就哭了个大花脸。泪水一直淌到那山麓边,小河水也被感动得哗哗响。那性急的鸭子拍打着翅膀,扑嗵嗵跳到河里,尽情去领略什么叫"春江水暖"。 
  击溃了西风,攻占了这山和水,春风并没有满足,他要让天下尽知,他才是这个季节的君王。于是乎,他又攻占了一座座的水村和山郭,就连墙头、垄上也不放过,不信你瞧,那茸茸春草正在墙头、垄边、池畔纷纷钻了出来,睁开了他们惺忪的睡眼,迎着春风伸展自己柔媚的身姿。为了巩固战果,春风再三邀请他的孪生兄弟春雨来助阵,可春雨性格内向,不事张扬。于是在夜里随春风来到了人间。难怪杜甫夸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时间,人间变了模样,万物尽开颜。 
  就在这天夜里,春风创造了一个奇迹,却也导演了一场悲剧。因为现在还是那些蜂儿蝶儿做着春梦的时候,一棵小桃树却早早被春风的柔情唤醒了。她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就在这乍暖还冷的早上倾情释放了。粉红粉红的花骨朵迎着朝阳,一丛丛一簇簇的绽放了,似锦如霞。这情景被一位来此寻觅诗意的诗人发现了,于是写下了他春天里的第一首诗,题目是《献给我可爱的小桃树》。第二天,当诗人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小桃树正在大片大片的飞落她的花瓣,象一位失恋少女撕碎她的情书飘落在风中,地上落满了红霞。多愁善感的诗人被这凄美的壮观场面感动的泪流满面。因为在昨天,他没有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于是,他写下了第二首诗,题目是《献给我可怜的小桃树》。小桃树可怜吗?也许只有春风知道,也许只有小桃树自己知道。而这位诗人也领悟到了什么叫"诗债难偿"。 
  然而,春风并没有吸取这悲剧的教训,依然多情如旧。他去跟嫩嫩的小草私语,直羞得小草乱摇头;他去跟蓝天上的悠悠白云约会,却碰了一鼻子灰;他又去跟丝柳谈情说爱,直惹地柳絮漫天飞,跟他讨情债。不仅如此,春风还纵容蝴蝶弹破庄周的梦飞出来,翩翩起舞,到处沾花惹草,到现在,庄周也不知道自己是蝶还是人。春天母亲实在看不过儿子的放纵,便一声春雷惊醒了这混沌的春风的梦。 
  演绎了这一番爱恨情愁的浪漫故事之后,春风便长大了。他拉起了小孩子的风筝,当作自己的旗帜,让小燕子的呢喃作请柬,邀请一切子民,让他们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来参加他的登基圣典。一个新的季节王朝--春天便真的开始了。
 春回大地 
  古代诗人有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我以为,感觉器官最为灵敏,且具有探测定位功能的鸟儿是最先能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气息的。 
  当扑面而来的飞雪,带着威严,以横扫一切、覆盖一切的气势纷扬时,檐下的家雀 便发出欢乐的“啾啾,啾啾,啾啾”的声音。“飞雪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一到,老雀们就能领着它们的孩子在楼前那片盈然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嬉耍了,觅食了。 
  当第一枝红梅绽放出她那欲露还羞的笑靥时,那些灰背、白肚的喜鹊,时而跳上高枝,时而落入梅间,时而打开时而收拢它那蓝、白、黑相间的扇形尾饰,“喳喳、喳喳……”地叫个不停。它是在向远方的亲戚,向在高高的白杨树上的暖巢里贪睡的孩子报告着春的消息。 
  当春犁用它亢奋的犁头,划起复苏的大地,冬眠于地下的虫子也在呼吸着早春清冷的空气时,此时最为忙碌也最为兴奋的是那些历来不受人们欢迎,甚至有些讨厌的黑老鸹了。它们似乎嗅到了什么,从土塬上的丛林间,从高筑在炊烟袅袅村庄老榆树上的黑色窝巢里箭矢般地飞来,在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新翻土地上忙碌着。它们三三两两地“啊、啊、啊”地在牛前牛后,翩翩起舞,上下翻飞。扶犁人“得、得”、“外、外”的吆喝声,提罐拎篮的送饭儿童“爸爸,爸爸,吃饭了”的喊叫声,活生生地将一幅曼妙而又温馨的农家春耕图,水印也似地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在众鸟中,鸣春的高手当属夜莺了。古希腊女诗人称夜莺为“春之使者,美音的夜莺”。虽然我自幼生长在农村,见过的各种鸟儿也不下十几种,但我不知这个神秘而带有浪漫色彩的夜莺到底是什么样儿。只知这学名上叫“歌鸲”,叫声清脆而又婉转的鸟儿就是“中国的夜莺”。有人又说:其实那“夜莺”就是我家乡的黄莺。黄莺又名“黄鸟”、“黄鹂”、“黄离留”、“黄雀”。它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古人又叫它“搏黍”。《诗·周南·葛覃》中有“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实这种鸟是森林里、灌木丛中的“歌坛圣手”。据说它的叫声因品种、地域、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你听“普寥、普寥、普寥”、“维啾、维啾、维啾”、“恰啼、恰啼、恰恰啼”的迷人歌喉不知醉倒了多少踏青的人们,也不知勾起了多少闺楼、怨妇的离愁别恨,古诗中有“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如今又是春回大地的时候了,我多么想返回故乡,在故乡那片洒满和煦阳光的大地上,在柳荫里,林木间,田野中,聆听这温婉而又醉人的鸟儿鸣春呢!
春的浪漫 
  朋友,你是否注意到没有,现在只要你一出门就能感受到那暖暖洋洋的春风拂面而来。向你传递着春的气息,噢!春天真的来了! 
  春天,到处是一片绿,绿的草、绿的树、绿的林、绿的世界。 
  我默默地走在这片绿上面! 
  我来到花园里,发现春天在桃树上,那桃树上长出了粉红色的柔软的嫩叶,有的地方还有红红的火似的花蕾。一阵春风吹到桃树上,只看见桃树在风中悠悠飘荡。春风告诉我,春天在桃树上停留着。 
  我又来到山野,发现漫山遍野开满了美丽的野花。猛然间,我看到不远处有几只蝴蝶在飞舞,走进一看才发现那并不是蝴蝶,而是一大片蝴蝶花,微风吹来,蝴蝶花在风中飘动,就好象许多蝴蝶在飞舞。 
  我继续向前走着,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悠闲地走在春天里。 
  “ 哗---哗---’’,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小河边。 
  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透明的甚至把整个人都能照出来。河里还有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真是清晰可见。春江水暖鸭先知,水中偶而有几只鸭子在水中欢快地畅游着。是呀!这流水潺潺的小河和这万木竟秀的春天是多么的美丽!难道这还不够足以用来吸引它们的理由吗? 
  春天,是春意盎然的,春天是花繁叶茂的。春天也是春光无限的。 
  啊!我爱你,充满诗意的春天! 
  因为春的牵挂,我们心中才有了那渗透着生命的画;因为春的潇洒,我们才会感受到放飞风筝时的飘散;因为春的灵魂,我们才会看到梦想和激情一起迸发。 
  冬春的交替,时光的变迁,这么快。在我的感动之前,它已走进了我的生命,并带来了一点久违的绿色。那小堆的绿正在萌发、在成长、在向着冬天的微笑。此时,我不得不佩服春的生命力。面对眼前的一片片、一簇簇,我才真正体会到春的到来是不容拒绝的。   
  窗外,并没有什么繁花似锦,确切的说,最多只有几个花苞,只有几棵正在酝酿着感情的树。我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发芽,但我似乎真真切切的感到它的存在,是春。它的与众不同,它的嫣然一笑,才会使那么多人去追寻春天。也许,春天真的萌发着希望,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双眼睛在热切的企盼?也许,自己一直都在钟爱着绿色,也就是这个原因吧! 
  春,真的走近了,带着灵魂,连同颜色,它带来的必定是希望的一年。 
  还记得昨日的风景和去年春的颜色,常寄希望于春天。因为春的牵挂,我们心中才有了那渗透着生命的画;因为春的潇洒,我们才会感受到放飞风筝时的飘散;因为春的灵魂,我们才会看到梦想和激情一起迸发。 春之声。爱春的暖风那么柔和,微微吹过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天空,任我飞翔高歌。透过春的目光,沿着春的足迹,我还要去追寻,追寻那无限浩渺的世界!或者珍藏一片这个春天的自信——嫩叶。 
  没有到田野里去看看农民们是否在忙着播种,但我想,他们一定种下了心愿,播下了欣喜的种子。也许,在收获的那个季节,快乐一定属于他们。 
  我们也要种下一点希望,不然会在人们忙着收获的时候而一无所获。为了明天的收获,现在就要马上播种! 
  眨眨眼睛,窗外已是碧草茵茵了……
早春  (端木蕻良)       

郁闷的河水,迸出砰然的碎响,像烧红的滚动着的玻璃溶液似的,翻花向前地滚去,河便开了。像敲碎了花场的玻璃样的,玻璃一破,装在里面的绿色便汹涌地挤出来了,河水浮浮溜溜的绿得平槽了。没有一寸一寸的小鱼,也没有一粒一粒的虾蟆骨朵儿,也没有泠泠的水草和水茸。水仿佛要把浮冰赶快送到远方去一样,急急地带着严冬的苦闷,带着春天的盅惑向前流,河床浅了,石子不见了,白色的沙迹上有着一道一道的绿色融流了。
    远山上牛吽吽的叫,似乎着急草长得太短了。旷野上乌鸦用脚向后性急地蹬着,把土刨开,吃着刚发芽的草籽儿。土豆柔软了,因为刚解冻的冰雪,被土粒给吸收进去。空气湿润了,旷野上的呼吸声从这边向那边传响,什么都带着生气,什么都想冒出头来看着。春像个看不见的轻气球似的,把什么都带起来了。石头底下的草籽儿都转折了几道籽儿发出绿色的嫩苗来,硬的土皮就给草芽顶起来,如同一片小盖盖。多么强烈地摇曳着小生命的草儿呀,啮破了土地,踏出了地层,成堆成拉的千千万万的钻出来了。在山的崖角,石岩的细缝,水的湄床,河的浅洲,沙的底,墙的头,古庙的瓦棱,老树的杈丫,草芽都像白色的流苏似的踏出来,娇嫩的像刚洗过澡的少女皮肤似的。草芽,被春风染上了绒都都的新黄,就像初生的小鹅群一样,东也一窝,西也一窝。 
    韭菜刚冒嘴,小白菜刚分瓣,井沿的辘轳在噜噜地响。麻雀在水槽子旁边喝水,吃饱了把黄腊色的嘴丫角在槽沿上抹着,匆匆地飞去。大气里空漉漉的,空得好象有声音藏在里面,只要用手指一碰,就会响了。 
    春天把什么都招呼出来了,好看的、好听的,互相挤捺着、调笑着,这里那里都挤满了。剩下的一星子半点子的什么缝儿啦,春风便过来给填补。春天把什么都弥溜得严严的、胀胀的、热热的,使人感到皮肤燥燥的,要用手搔搓着才好。 
    一群一群的鴜鸳鸟从很深的湖水上飞过,水荡起了烟迷,一团团白色的地气在水荡上滚来滚去。给春风爆干了的树枝,有时发出干裂的声音倒落下来,冰化成的涧水澌澌地从悬崖上流下来,冻裂的土崖子坍塌了,盘错的老树根子在半空中悬着。风从东方传来,树枝向西方摇晃,银色春天的声音在空中袅袅的互相磕碰。
品读春天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不必说那萋萋的芳草,不必说那金灿灿的油菜花,也不必说那依依的杨柳,单就那和煦的春风就令人向往。且听宋代诗人白玉蟾云:“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东风吹化了梅枝上的残雪,赶走了料峭的寒冬,仿佛一夜之间就进入了春天。南宋诗僧志南亦赞:“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春风的细语呢喃里,我们还可以闻到阵阵花儿的芬芳,那是春天送给人们的礼物。春风是春天的信使,它悄悄地走来,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吹绿了大江南北的树木,吹开了万紫千红的花朵,更撩拨起了人们心中久违的情愫。真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面对如此大好春光,又有谁不心动呢?

雨是春天的精灵,它唤醒了沉睡的小草,唤醒了冬眠的青蛙,唤醒了树尖上的嫩芽。且听唐朝诗人杜甫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王维亦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雨不像夏雨那样热烈,也不像秋雨那样淅淅沥沥,但春雨迷蒙而多情,轻柔而细腻,恩泽大地,滋润万物,使麦苗更加青幽,使花儿更加娇艳,使远山更加明媚。

春花最烂漫,春水最多情。且听唐朝诗人白居易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南唐后主李煜亦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回大地,天气和暖,百花盛开,江河解冻。一池春水,清澈如镜,碧蓝如玉,倒影着蓝天白云,青山翠竹,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一江春水哗哗而流,如一首动听的歌谣,飘荡在人们的心间,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亲近它,轻轻地掬起一捧,清清的,凉凉的,那感觉特别的舒爽、愉快。

春天的颜色是洁白的,且看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春天的颜色是红色的,且看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的颜色是粉色的,且看唐朝诗人吴融的《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春天的颜色是金黄的,且看唐朝诗人王维的《菜花》:“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映带斜阳金满眼,英残骨碎籽犹香。”春天犹如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有着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令人沉醉,令人迷恋。

春天的味道是香的,不信,你闻闻那馨香四溢的丁香花;春天的味道是甜的,不信,你尝尝那黄澄澄的枇杷;春天的味道是酸的,不信,你尝尝那玲珑剔透的樱桃;春天的味道是涩的,不信,你尝尝那苍翠欲滴的菠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春天是美丽的,因为它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但春天也是短暂的,因为它转瞬即逝。花儿开时,花又凋谢,迷人的春光下也会看见落叶,春不是永恒,唯有奋斗才不会停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