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主题类1):“成功的标准”系列作文(3)
(2016-01-08 23:00:23)
标签:
2016高考备考成功说理议论 |
分类: 成品作文 |
议论文
“成功”之我见
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孩提之时,父母指着电视上的官员富商们说:孩子啊,你看他们整天山珍海味,出入轿车,是多么神气啊,只要努力,你也能像他们一样成功,我们缓缓点头,似懂非懂。
我们是否看过这样的节目:打开电视,某“成功学”讲座主讲正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大谈如何在职场、商场、官场中扶摇直上,直叫人热血沸腾、蠢蠢欲动。
从古到今,中国人便有把“成功”与“发迹”相等同的传统。一个人有了钱与权,有了社会地位,世人便以“成功者”而呼之,至于这钱从何而来,权为谁所用便无人问津。以金庸先生笔下的韦小宝而论,他的发迹几乎全是依靠坑蒙拐骗、见风使舵的手腕伎俩而得来的,但他既然已身处高位,自然有无数人羡慕其荣华而忘记其手段,他的一生是穷小子们的梦想,至于堂皇而为“鹿鼎公”的韦爵爷究意为国为民建了哪些功业,没人在意。
在我看来,中国人倘若想从“韦小宝”情结中走出来,就必须对“成功”的概念重新加以界定。成功者,非以其权位之高,仓廒之富,乃是以其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多少而论,一个人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生命的价值,那么便可以称得上“成功”。戊戌事败,六君子成仁,虽时人以“富贵荣华一场空”而讥之,但是他们在中华民族崛起中所谱写的丹心与浩然,凛冽万古犹存,他们从个人意义上、民族意义都是成功的典范。教师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杏坛留芳;医者悬壶济世,杏林中救人于危亡,纵然他们难以有钟鸣鼎食的富贵,可他们也将是成功的典范。而依靠一些鬼蜮伎俩发家的人,煌赫一时之后,留给他们的是长久的暗淡和遗忘。
学术界有“以人为史”的理念,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无数的人演绎了岁月的精彩,我们是否想过,如果将长河中的一些帝王将相除去,那么历史的恢宏与发展或许无损,但如果将那些总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们除去,那么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历史恐怕将一片黑暗。如此,谁是成功者,孰为成功,一目了然。
关上电视,让那些鲜衣怒马、封妻荫子的功名心都冷却下来。我们的生活平淡,我们的生活长远,我们的成功需要一颗平常心用汗水的实践,功业不在高,而在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