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考语文冲刺
高考语文冲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87
  • 关注人气:9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文化素养提升之名著(1)三国中的那些“临终遗言

(2015-03-27 22:56:39)
标签:

2015高考

备考

读书

文化

名著

分类: 文学文化提升
文学文化素养提升之名著(1)三国中的那些“临终遗言
最搞笑的遗言:
董卓:“吾儿奉先何在?”

当时,董卓把持朝政,横行朝野,穷凶极恶,滥杀无辜,人神共愤,纷纷欲除之以为快。司徒王允设计,派人对董卓假说汉献帝要禅位与他。董卓听后大喜过望,高兴得昏了头,立马从老巢郿坞出发,乐颠颠的到京城登基。进宫后,董卓发现进了王允布下的伏击圈,顿时感觉大事不妙,马上向他的干儿子兼卫队长吕布喊出了那句话:"吾儿奉先何在?"他没料到的是,吕布早已被王允事先利用美女貂蝉离间并成功策反,而且已经成为伏击他的一支重要力量。没喊来帮手,倒叫来了杀手。当董卓喊出这句话后,吕布大喝一声"有诏讨贼",然后挥动自己的成名兵器方天画戟刺进了他的咽喉。估计董卓在弥留之际,一定会用一只手捂着正在汩汩冒血的脖子,另一只手指着吕布,用眼神死死盯着他,似乎在质问"怎么会是你!"
可笑董卓不舍得一个女人却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临终还留下了这么一句搞笑的遗言。
最愚蠢的遗言:
魏延:“谁敢杀我?”

诸葛亮刚死,魏延就开始扯杆子造反了。魏延的武功极高,一般人不容易战胜,所以,对付魏延,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这一点,诸葛亮在临死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当魏延与诸葛亮的继任者姜维在阵前对峙时,杨仪根据诸葛亮的遗计激魏延是不是敢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此时的魏延有些轻敌,没有觉察出来对方这样做的用意,于是,在马上大声喊"谁敢杀我"。他的喊声未落,但见背后刀光一闪,魏延被斩杀于马下。挥刀的人,赫然就是跟随魏延一起造反的马岱。原来,马岱假意跟随魏延造反,实际上是诸葛亮授意埋伏在他身边伺机动手的杀手而已。魏延大声喊出来的这句"谁敢杀我",不仅是向马岱发出的动手的信号,而且也成了一代名将魏延最终的愚蠢的遗言了。
最不识时务的遗言:
吕布:“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刘备与吕布之间恩恩怨怨较多。最初,吕布在董卓麾下时,刘备与自己的两个把兄弟关羽、张飞曾经和他在虎牢关前有过一场恶战,结下了梁子。后来,吕布被曹操击溃,已经拥有了徐州之地的刘备不计前嫌,收留了他。不料,刘备此举是引狼入室,吕布趁他不备,鸠占鹊巢,占了徐州,将刘备赶到了小沛。不久后,袁术大举进攻刘备。刘备无力抵抗,只好硬着头皮向吕布求救。吕布耍滑头,采用了辕门射戟的办法,让两家罢兵,送了刘备一个人情。再后来,刘备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再度恶化,刘备被打败,不得不投靠曹操。曹操打败吕布并将之生擒后,鉴于吕布骁勇善战就有心将他留用。当征求刘备意见时,正对吕布恨得咬牙切齿的刘备马上落井下石,列举了吕布曾经背叛过的丁原、董卓为例,劝说曹操将他杀掉了。吕布临死骂刘备不仗义、不念旧情,实际上是他自己背信弃义在前,所以,刘备不替他说情反而添坏话,终结了他求生的希望。
最可敬的遗言:
糜夫人:“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
长坂坡一役,曹操PK刘备,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刘备一方大败,不仅差点全军覆没,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被冲散了。孤胆英雄赵子龙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在曹操大军的包围圈中左冲又突,不停厮杀,终于找到了刘备的妻子糜夫人以及她的儿子阿斗。当时的情况十分危险,糜夫人又受了伤。赵云请求糜夫人带着孩子上马,自己在后面保护。糜夫人清楚,如果三个人一起突围,肯定成功不了,于是,她把孩子阿斗托付给赵云:“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希望他能带着孩子杀出重围。为了让赵云少一份累赘,糜夫人在交待完后事之后毅然投井自杀了。糜夫人无疑是一个烈女,在最危急的关头,毅然决然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最不甘心的遗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著名的遗言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周公谨说的。在内部,他要和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作斗争,坚定孙权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好在,这属于内部矛盾,在自己的得力助手鲁肃的协助下,这个问题很快便摆平了,东吴统一了思想认识,上下一心,形成了共同抗击入侵之敌的坚强合力。在外部,周瑜的敌人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正面的敌人曹操;另一个是潜在的敌人诸葛亮。对付曹操,周瑜运用自己的军事智慧和才能,在赤壁之战一举将之击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对付诸葛亮,周瑜虽斗志斗法,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最终还是落败了。失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周瑜就是这样死的,但死得很不甘心,连喊了数声:“既生瑜,何生亮!”


最狡诈的遗言:
曹操:“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曹操的真实写照和客观评价。曹操是个颇有争议的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内政、外交、文化建设等方面有诸多成就,运用自己的才能统一了北方地区,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了生产和社会秩序。然而,曹操的性格中又有阴暗的一面,他既心狠手辣又生性多疑,既坦直率性又阴险狡诈,既张扬不羁又会作秀,既能唯才是举又有不容人的地方。曹操是个聪明人,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一生的所作所为很清楚,知道生前得罪了一大批人,怕死后遭到报复,所以,才会想出狡兔三窟的主意,设立七十二处坟冢,以假乱真,让人找不到他的真正的葬身之处,以免被人掘墓辱尸。
曹操固然聪明,将自己的后事料理的很好,只是对自己的后人没有一个很好的设计规划。曹操死后没有多少年,他们家族的江山便被司马家族如法炮制地夺了去,曹家几代人的辛苦成果归入他人囊中。
最虚伪的遗言:
刘备:“彼可取而代之。”

刘备打了一辈子仗,却从没有带过大部队,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是他的最后一战,是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为自己的两个结义兄弟报仇,结果仇没报成,还全军覆没。刘备虽侥幸逃脱,回来后急火攻心,病入膏肓,眼看着就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刘备躺在病床上,为了自己家族的江山社稷,以留遗言的方式开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表演。此时,他最不放心也是唯一的可以依赖的人,就是诸葛亮。为了稳住他,刘备首先给诸葛亮来了个下马威——拿马谡说事,意思是告诉诸葛亮:不要看我很窝囊,其实心里亮堂堂;然后,刘备风格一转,用了一招"欲擒故纵"。他拉着诸葛亮的手哭着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番话,的确把诸葛亮吓一跳,头上的汗都下来了。他赶忙表态,说绝对不会篡位谋反,一心辅佐幼主。这个时候,刘备看到把诸葛亮压制住了,马上乘胜追击,让自己的儿子给诸葛亮磕头,算是认作了干爹。打出去再拉回来,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的暗斗取得了完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