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座被风沙吹没了的千年古寺——新疆交河故城大佛寺

(2016-11-10 10:09:23)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10公里处。坐落在一个呈柳叶形的河心洲上,东西两侧有两条河流环绕,并在城南交汇,故称交河。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两条河流环绕,使之成为天然壁垒。

故城现已荒无人烟,仅存残垣断壁,据说故城毁于一场大火。但从现在残存看,官署、佛寺、作坊、民居,栉比鳞次,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繁华。凡是来过交河故城的人,都会被这规模宏大的遗址所震撼,特别是面对荒无人烟的断垣残壁,感慨历史沧桑的同时,更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就这座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故城,据考古专家考证有52座大大小小的寺院,而且大多集中在故城北部地区。可见当年这里佛教之兴盛。

这里的一切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与沙漠的风沙吹没,仅存的就是一些生土筑成的残垣断壁,大小寺院的名称也已无从考察,所谓的大佛寺也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寺中规模是最大的,所以冠之以大佛寺之名。且大佛寺也是这座故城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现已成为交河故城标志性的建筑,是游客必到之处。

大佛寺在故城北部中心地带,沿故城中心大道——子午大道北行,可以直抵大佛寺。

大佛寺院墙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现今仍残存时断时续的院墙。寺门朝南,面对子午大道。步入大门,是一个巨大的院落,前面空地上左右有一对方形土台基,两侧为厢房。大殿坐落在寺内北侧,殿前有三级台阶和月台,中央是方形塔柱,上有残留的佛龛以及残缺的佛像。据专家考证,此塔柱高应在10米以上,现仅残留三分之一。此大殿面积约541.2平方米。此前日本学者认为此殿应为无顶殿堂,因为在6世纪时无法解决如此大跨度的屋顶力学问题。但是在后来的寺院古井发掘中,出土大量的青砖、筒瓦和滴漏,足以证明这寺院大殿是有屋顶的,只是我们现在无法再看到而已。

据说4世纪时,鸠摩罗什大师从龟兹前往长安的路上,就曾在交河故城停留,为信众讲经说法。大佛寺是交河最大的佛寺,以鸠摩罗什大师的名望,在交河停留时,住在大佛寺合情合理。几百年后,玄奘三藏取经曾经过高昌古国,并在此停留一个多月,受到高昌王的盛情款待。高昌故城在今吐鲁番市东南60余里,而交河故城在吐鲁番市西边10余里,二者相距不远。想象玄奘在高昌停留的一个多月中,或许也来过交河故城(在《大唐西域记》里并未有交河故城的记载,如果来过应该是会有记载的)。如果玄奘到这里,以玄奘三藏的名望,住在大佛寺也是合情合理。一座寺院,先后被中国佛教史上四大佛经翻译大师中的两位驻锡过,是何等的幸事。当然,这些不过都是想象而已。不过,以大佛寺现在留存的规模看,这座寺院在西域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都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只是现今没有资料可以考证而已,只凭想象。

大佛寺内有几处残留的土堆,有人推测是钟鼓楼或者是塔。如果推测的话一定是塔,而非钟鼓楼之类的建筑。塔在早期佛教是重要的建筑,甚至比佛殿还重要。唐代之前,汉地佛教寺院也是以塔为中心的,并没有钟鼓楼之说。而伽蓝七制是宋代以后形成的汉地佛教寺院格局建制。交河故城内佛寺区内还有塔林、金刚塔以及中央大塔等,塔在寺院中的重要性在此也可以得到证明。

据专家推测,交河故城人口最多时有6000多人,僧侣就有1000多人,可见佛教在这里的兴盛,把这里比喻成是一座佛都也一点不为过。


通往大佛寺的子午大道,也是交河故城的中心街道
远处尽头即是大佛寺

远处右手边为大佛寺,左手边为也是一座佛寺
远观大佛寺 >



大佛寺围墙,左手边为大佛寺大门
大佛寺围墙
大佛寺围墙
大佛寺大殿遗址
塔柱上的佛龛以及依稀可的残存的佛像

中央大塔遗址


远处左手边为大佛寺遗址,大佛寺遗址右边为金刚塔遗址。遗憾的是当时不知有金刚塔,所以没有近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