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文化旅游 |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区约50公里处的吉忽伦图山坳中,有着北方草原第一寺、草原上的布达拉宫之称,是内蒙古境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与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齐名,被誉为中国藏传佛教四大寺院。
五当召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爷赐名“广觉寺”,俗称五当召。蒙古语“五当”为柳树之意,“召”为佛寺之意。五当召现存苏古沁殿、却依拉殿、洞阔尔殿、当圪希德殿、喇弥仁殿、金科殿、苏卜盖陵、阿会殿、甘珠尔瓦活佛府等九大殿堂及僧舍。
这是第二次朝拜五当召。第一次朝拜五当召还是31年前。那次朝拜经历一生难忘,几乎是用虔诚与生命去朝拜的。因为那时年轻,懵懵懂懂,趁着暑假怀揣几十元便动身前往五当召。五当召在包头吉忽伦图山坳中,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河道就是公路。清早坐长途车到了五当召,朝拜完毕,下午约1、2点钟开始下起大雨。
因为必须到对岸坐车,但这时已经没有回程的公交车了。只好在寺院对面的一个小房子里躲雨。雨越下越大,从大雨到暴雨。本来还是干涸的河道,眼看着洪水咆哮而来,洪水越涨越高,有的漫过河堤。堤岸被洪水一冲,纷纷垮塌,堤岸边上的杨树随着垮塌的堤岸冲入洪水中,顺着河道往下流。
因为河水高涨,再也回不到对岸寺中。只能在小屋子观望。这时来了2辆大型130卡车,可能是某单位拉着职工来旅游的,车上有很多人。我们截住了车,跟司机打了招呼,也上了车。就这样站在车斗里,卡车在河道的滔天洪水中或左或右、或高或低地颠簸前行。车斗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随着惊涛骇浪惊叫不已,那场面真的是惊心动魄,至今忆起仍是惊魂未定。我想现在所报道的大暴雨也未必有那么大吧,我也算是经历过无数台风过来的人。
由于没有路,卡车在河道里前行,所以多次卡车陷入河中低洼处,于是全车的人下来推车,把车推出来后,接着上车,继续艰难前行。
后来实在不能再前行了,刚好有个煤矿矿区。于是司机就把卡车开进了矿区。因为那时的人都很善良、纯朴,不计劳酬。矿区有大食堂,临时给我们这一行数十人做饭,还安排住宿。因为没有房间,基本都是打地铺,男男女女挤在一起。记得我们房间有岁数大的大妈,还安慰我们说,她的孩子都比我们大,所以叫我们别有顾虑。
就这样在矿区住了一晚,次日雨停了,我们接着上路。可能快到石拐了,渐渐有路了,一看路边地上,成片成片的冰雹还没化,有的看上去有鸡蛋大小,也就怪了,头天晚上怎么就没砸着人呢?看来佛菩萨的功德力量是无穷的。
再次朝拜,还以为经过30多年的时光流逝,一切会有改变的。是的,寺院变得大了,河对面也建起了很多房子,寺院也变得漂亮了,所有的外墙都进行了粉刷。唯一不变的还是从石拐到寺院的那条道路依旧。还是以河道为公路,或许其他地方已经开发直达寺院的道路了,因为看见寺院门口有新的高速路,但是司机为了路上揽客,就按原来的旧路行走,这样路上偶尔能揽上乘客。我想司机这么做也是对的,因为这辆30来座的小型客车,游客寥寥无几,大多是当地村民。不过司机人非常好,觉得我们大老远的来这里旅游很是不易,特意绕道去了赵长城,停留约15分钟,也等于我们多参观了一个景点。
其实,在去五当召的头一天下午,从呼市坐动车去包头,也下起了大雨,动车被迫取消(当然这是车站的解释),以为31年前的情景再现。但是所有的行程都已经安排,不能推迟,只好被迫退了动车票,改乘客车,庆幸的是一路顺风,次日到了五当召天气格外好,蓝天白云。一定是虔诚感动天龙卫护吧。
僧舍,应该是新盖的,记忆中没有这些房子。不过这些房子位置有点低,如果遇上曾经遇到的那场山洪,会把这些房子淹了
交通小贴士:
现在去五当召仍不是很方便,大多游客都自驾,所以公交公司每天仅安排2趟7路车往返于包头东站与五当召之间的公交车。乘车地点在包头东站广场东北角,车身颜色为藕荷色,每天上午9:30从包头东站发车,到五当召大约是中午11:00左右,下午1:30返回包头东站,3:30再前往五当召,在五当召过夜,次日早晨7:00再返回东站。
另外包头东站还有白色7路车,但是只到石拐,到石拐后可以打车去五当召,路程可能25公里左右。据说车费也不是很贵。到石拐的公交车很多。这样可能节省很多时间,因为有另外的路通往五当召,不需走河道,可能不需要1个半小时。
直达五当召的7路公交车,在五当召停留时间最多只有2个小时,如果看得仔细的话,时间绝对不够。加上到那里时刚好赶上喇嘛们午饭、午休时间,所以各大殿的殿门关闭,只能看看外面,殿内是进不去的。
当然,自驾是最好的选择。
门票价格:
门票60元,老人证以及蒙古族人免费。中午11:30—1:30闭殿,为午休时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