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啸天《将进茶》评说 王述尧
(2014-08-26 11:29:20)
标签:
情感 |
分类: 诗歌评论 |
周啸天教授以其《欣托居歌诗》一举拿下鲁奖,但他的作品却遭到网民的普遍质疑。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何晶采访时,周啸天教授认为网上的读者鉴赏他的作品只是“摘句”,未能窥见他的“全豹”。他引用鲁迅的话说:“有一样最能引读者于迷途的,是‘摘句’。”“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既然是拿来作为全书的名号,相信《将进茶》在其诗集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先来鉴赏他的《将进茶》,以明《欣托居歌诗》的眼眸。
为了方便和明晰起见,我们根据诗意,把《将进茶》分为五部分。
先看第一部分:
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
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
开篇提到将进茶,其理由是识趣,不要自寻烦恼,不要和无常的世事计较。此种情味大约也是本诗要表达的要义吧。
但这四句诗歌的情味无非是老庄和佛教清静无为思想的翻版,毫无新意。而且,在这个硕鼠恣肆的时代,让我们感悟世事的无常,不要烦恼,识趣喝茶,这又是一种什么情调呢?人生积极的意义又何在呢?
不过从诗歌的角度来看,这四句诗气脉还是流畅的。
其次,请看第二部分:
世人对酒如对仇,莫能席间得自由。
不信能诗不能酒,予怀耿耿骨在喉。
我亦请君侧耳听,愿为诸公一放讴:
诗有别材非关酒,酒有别趣非关愁。
灵均独醒能行吟,醉翁意在与民游。
再次,请看第三部分:
茶亦醉人不乱性,体己同上九天楼。
宁红婺绿紫砂壶,龙井雀舌绿玉斗。
紫砂壶内天地宽,绿玉斗非君家有。
佳境恰如初吻余,清香定在二开后。
复次,请看第四部分:
遥想坡仙漫思茶,渴来得句趣味佳。
妙公垂手明似玉,宣得茶道人如花。
如花之人真可喜,刘伶何不怜妻子。
我生自是草木人,古称开门七件事。
果然,作者不愧是精熟古典的学者,自然不能忘记自己的老乡,大文豪苏轼。既然作者对茶的感觉不过就是个“初吻”,那么文豪的感觉如何呢?于是作者写道:“遥想坡仙漫思茶,渴来得句趣味佳。”此联典出苏轼43岁那年(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浣溪沙》五首其五。全词如下:“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我们的思绪一直追随着着作者的开场:“茶亦醉人不乱性”,我们都很想知道作者如何表达茶的“醉人”之处,也就是茶的别趣。果然,作者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宗旨,于是就写下了下面的句子:“妙公垂手明似玉,宣得茶道人如花。如花之人真可喜,刘伶何不怜妻子。”“妙公”大约就是茶楼的主人吧,想必是一位俊洁之士,不然作者如何写他的手“明似玉”呢?但是这种描写实在不能表现出男性之美,我们的时代与魏晋相去千年,男人的审美趣味不再是象嵇康那样以白为美了。接下来就是如花美人在宣讲茶道。看到这样的美人,作者感慨刘伶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妻子。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事迹载于《晋书》列传十九。据传记,刘伶相貌丑陋,不听妻子劝告,终日酩酊。曾写过《酒德颂》。我们很难理解“如花之人真可喜,刘伶何不怜妻子”一联是何用意。从诗句表面来看,作者似乎是在说,刘伶应该爱惜自己如花似玉的妻子,好好生活。但是,刘伶的传记材料根本就没有说他的妻子美貌,而只是写其劝刘伶戒酒。不知作者是从哪里看出来刘伶有一位美貌如花的妻子,还煞有其事地反问刘伶,为什么不怜香惜玉。用典是古典诗歌的传统,恰当的用典无疑会增加诗歌的厚度。然而作者在此处的典故大有杜撰的嫌疑。而且就诗歌的内容来看,此段是在写茶,却莫名其妙地用酒徒刘伶作典,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诸公休恃无尽藏,珍重青山共绿水。
古典诗歌的结句自然应该是余韵袅袅,然而作者在此却和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著名作家王蒙评论此诗谓:“这里有一种平常心,写平常事,而平常人平常诗中出现了趣味,出现了善良,出现了生机,出现了至乐至工至和,在充满戾气的现代世界上,这实在是难得的和谐之音。”(《读来甚觉畅快——谈周啸天的传统体诗词》见周啸天新浪博客)
不知读者朋友是否读出来其中的“平常心”、“善良”和“和谐之音”。
周啸天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对于当代诗词,我主张三条,一曰书写当下,二曰衔接传统,三曰诗风独到。有了书写当下、衔接传统这两条,允称小好;加上诗风独到这一条,堪称大好。”(《对话周啸天——
附录:《将进茶》原诗:
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
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
世人对酒如对仇,莫能席间得自由。
不信能诗不能酒,予怀耿耿骨在喉。
我亦请君侧耳听,愿为诸公一放讴:
诗有别材非关酒,酒有别趣非关愁。
灵均独醒能行吟,醉翁意在与民游。
茶亦醉人不乱性,体己同上九天楼。
宁红婺绿紫砂壶,龙井雀舌绿玉斗。
紫砂壶内天地宽,绿玉斗非君家有。
佳境恰如初吻余,清香定在二开后。
遥想坡仙漫思茶,渴来得句趣味佳。
妙公垂手明似玉,宣得茶道人如花。
如花之人真可喜,刘伶何不怜妻子。
我生自是草木人,古称开门七件事。
诸公休恃无尽藏,珍重青山共绿水。
(2014、8、19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