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是同一个字吗?
(2013-07-14 16:13:01)
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是同一个字吗?
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是同一个字吗?不少人一定会回答 :
是一个字,是一个音同、形同、多义的字。为什么?有书为证。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胄 zhòu
①头盔,古代作战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例:甲胄。②后代子孙。例:贵胃。”云南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2008年9月修订版)也对“胄”字作出了与《新华词典》相类似的注释。
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字音相同,字形也极其相似,但它们却不是同一个字。这两个字字形相似,却不可混同成一个字。据“载古文以溯其字源,列俗体以著其变迁”的《康熙字典》注:甲胄之“胄”,冂部;贵胄之“胄”,肉部。【正字通】:贵胄之“胄”,与冂部甲胄字别,甲胄下从冃,冃音冐。此胄字下从肉,自有分也。”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缩印本)对甲胄之“胄”注云:“按此字下从‘冃(冐)’,与下从‘冃(肉)’的‘胄’不同。”又对贵胄之“胄”注云:“此字下从‘冃(肉)’,与下从‘冃(冐)’的‘胄’不同。”由此可见,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是字形不同的两个字,而不是字形相同的一个字。同此,我们也可这样认为: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对甲胄之“胄”和贵胄之“胄”,作“胄2”、“胄1”处理,也有不当之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编者是把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作为两个字处理的,这是对的。但他们又将其视作是字形相同的两字(用“胄2”、“胄1”标注),混淆了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在字形上的区别。这是不妥的。笔者认为还是像《辞海》(1999版修订本)对这两个字的处理为好,在注释时强调这两个字的区别。
还有必要辩证一下甲胄之“胄”的字形。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由”表音,“冃(冐)”表形。为什么是“冃(冐)”,而不是“冃(肉)”?这必须从“冒”字说起。冒,古也写作“冐”,冒(冐),本是“帽(巾冐)”的古字。《汉书·隽不疑传》:“著黄冒(冐)。”(见《辞海》“冐”字条)。甲胄之“胄”从的就是这个“冃(冐)”,表示甲胄之“胄”的字义与“冃(冐)”相关,即头盔,帽子。这与形声字的特点是完全相符的。如果说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一样从“冃(肉)”,“冃(肉)”,骨肉,引申为至亲。这与甲胄之“胄”的“头盔,帽子”的意思就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不符合形声字的特点。从形声字的特点看,说甲胄之“胄”从“冃(冐)”而不从“冃(肉)”,是十分在理的。
再看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是不是多义字。这要看这两个字的意义是否相关联。如果相关联,就是多义字,否则,就不是。甲胄之“胄”:头盔,古代战士用以保护头部的帽子。《礼记·曲礼》:“献甲者执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而下”。贵胄之“胄”: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子孙。《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帝室之胄”。《陈书·江总传》:“开府置佐史,并以贵胄充之”。这两种意思完全不同。有的工具书把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视作同一个字,并注释:胄,原指盔,古代战士用于保护头部的帽子。后引申为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后代子孙。这两种意思毫无关联。“头盔”怎么引申到“后代子孙”去的?说不通。这不符合多义字的特点。说它们是同音字,可以;说它们是多义字,实有牵强附会之嫌。
综上所述,甲胄之“胄”与贵胄之“胄”不是同一个字,而是字形,字义都不同的两个字。正确认识这两个字的音、形、义,正本清源,避免以讹传讹,是很有必要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