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博”西山时,倍思报刊编辑情(随笔)

(2022-09-03 16:09:53)
标签:

报刊

编辑

之情

分类: 散文随笔
日“博”西山时,倍思报刊编辑情(随笔)

      十多年前被浪博吸引,我就不再给报刊写稿投稿了,如今“西山”时,不知咋的,我倍思当年与报刊(编辑)之情——

      照实说来,就像现今那些影视明星,人们曾经知晓很多的作家,却说不出几个为作者作嫁衣的报刊编辑(大概,当年贺岁片《编辑部的故事》就因而特别吸引广大观众)。那时,我像着了魔似地爱上了业余(新闻、文学)写作后,几乎每天都在构思...撰写...投稿...时间长了,我与不少的朋友一一生分了,却和那些默默无闻的报刊编辑交往日深:

      我平生结识的第一位编辑,是上海一公安内刊的文艺编辑史益华。史编和我年龄相仿,却知识渊博;其负责精神,颇让作者感动;而他的坦诚,曾让我觉得近乎无情——当年,我从部队转业离沪后,他带病编排完成我在军营时未及刊发的稿件后,与远在苏北淮阴的我进行了两次长信交谈:多年“谢谢支持,今后应多给当地报刊写稿,并把目光瞄准更高层次...祝你成功!”这令人惊诧的“绝交信”,我体会到的是那份至微的关爱。直到今日,我再也未见到史编。

      具体哪年记不清了,我收到《经济新闻报》副刊编辑郭依足的来信:“《陪你喝一杯》一稿排在春节前发表,您以为然否?该作品写得好,以前是否常写?...”仅观此言,郭编无疑资历匪浅。当年已不惑的我,与之交往一年多后,该报全体编辑在报上露面,我一看,郭编却是一位大约没过而立之年的小年轻!敬佩之余,我失笑得不能自己:以往给郭编的信里,我不知有没有称“郭老先生”?!类似的还有,原《淮阴日报》星期刊的编辑周熔熔,与我虽近在咫尺,开始为我的《两地分居乐》一稿,退退改改都以信往。其对稿件的细枝末节认真得似故意刺,我曾疑此编必是位“三老四严”,可一次面见,啊!她竟是个可能刚出校门20出头的漂亮毛头。

     北方来信,常常伴着一股暖流。“你的《夕阳,别落下》一稿看后,我觉得角度需要调整一下。来不及征求意见,你的稿件我已改完编发,有何意见望弟联系。”黑龙江《退休生活》杂志的尹元君编辑给我的来信,读后就是这种感觉。

     编辑亲笔,洋洋洒洒,令人感慨;文字不多,感情深厚;即或一两句话,甚至仅签个名、寄上样报(刊),都常令我兴奋好一阵子。仅一稿之缘的《新疆法制法》编辑在明信片上写来:“感谢你对本报的支持!”《经济晚报》徐晶编辑、《企业政工信息报》杨友苏编辑先后寄来签名年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编辑寄来文学讲座邀请函;《太原晚报》郝编、《长沙晚报》胡志高编辑、《三峡晚报》刘玉编辑还专信介绍自己的报纸副刊;《经济晚报》、河南出版社、《燕赵晚报》等等编辑及时寄来样报样刊;特别叫我感动难以忘怀的是《陕南文学》的付世存先生在稿酬汇单上特地附言:“稿酬极低,请谅!”直爽之极,令在远方的我感动得真想地给他敬个礼:“付编,谢谢!无稿酬,又何妨?!”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今生的写作生涯,那么多年过去了,如今想来,最难忘的,似乎并非上了报刊媒体的那些我的文字,却是曾经的天南海北编辑的一片情!


 阿诚56027  博客
七言:惊叹虎影即刻消(配图)


(博友图片,特别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