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岸边看大家游泳,看了很长时间,有游得快的,抓了好多鱼,还有螃蟹,盆盈钵满,也有有的慢的,等潮汐退去,发现他连泳裤都没有穿,或是游泳中不小心失去了,也有的一下水就再也没有见他上来过,昙花一现。
圈子很热闹,作为旁观者和记录者,看着他们的繁华和落寞,喧嚣和孤独,日日记录着他们的成败得失,欢乐悲苦,忽然觉得很无趣。你在场景之中,却只是观众。所有的一切,其实都与你无关,对于电视人来说,这其实非常悲苦。
收视率分析,总是研究别人的成败得失,总是分析观众的欢喜好恶,什么时候才能将这东西东西合二为一,做点真正的事儿呢?记得有一年给一个节目组的人讲课,课后制片人说,老师,你说的这些有道理,可是我们做不到,我知道很多事儿可能有点理想主义了,毕竟理论和实践,如果不是一个主体在操作,很难完美结合起来。有人说,你行你来,要不你做一档节目试试,看看破1是什么概念。
我当然知道是什么概念,比如重庆地区收视率有10个点的收视率,那全国基础就是0.8,其他城市随便有一点就是1以上了。上海地区有10个点,那全国基础就是0.7,其他城市随便点,收视率也能到1.0,比如北京地区有10个点,就是0.6,天津有就是0.5……不过这些也就是纸上谈兵,怎么样做到让这些地区能达到这些点数呢?
从收视分析的角度来看,首先要确定你的节目播出时段,要看看这些城市的观众构成是什么样的,男的多还是女的都,青少年多还是中老年多,面面俱到肯定是不行的,截至目前还没有一档节目能包打天下,除非是电视剧。第二就是看看节目播出时段,在这些城市中,哪些节目排名靠前,再结合观众构成,看看跟你节目定位相符的观众爱看哪些题材类型的节目。这样就可以选定你要上马上的节目类型了。
然后是选取同类型的节目中最成功的一档或者两档,失败的就不要了,负面信息容易误导自己。然后进行拉片,看看好的节目都有哪些成功的要素,天时地利人和等等,然后借鉴手法,不要抄袭,一档原创节目就差不多出来了。如果是引进的模式节目,那就是第一个吃螃蟹了,之前大家都爱引进欧美节目,现在引进日韩成功的也不少,但是本土化移植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电视人的问题,还有一些频道喜欢恶意模仿,一拥而上,直接透支节目生命力,最好是选取一档标志性强,不易模仿的节目。
说了半天,肯定有人说,你行你上,光说算什么本事。
其实我真有这个打算,要不做一档互联网类的节目,大家说说想看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节目,给大家做一档看看,最重要的,有土豪出冠名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