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案例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教育研究 |
一、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目标。
1.多元化的思维发展。
传统教学将作业视为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的工具,偏重于机械记忆,重复训练。而新课标下语文作业则侧重于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具有生成理解的功能、展示个性的功能、使学生社会化的功能、使学习生活化的功能。
2.“有效发展”为终极价值取向。
有效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因此,我们在创新作业设计理论中,强调从四个方面达成作业的总体成效:作业有价值,作业有效果,作业有效率,作业有魅力。
作业有价值:是指作业要能体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性。
作业有效果:是指完成作业要能达到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
作业有效率:是指用最少的投入来达到最高的目标。
作业有魅力:是指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预习、复习等。
1.减轻机械记忆的作业负担,设计创造力生存土壤的作业。
【案例1】晨诵《一朵花就是一个家》仿编。
一个池塘就是一个家
一个池塘就是一个家,
永远飘散着一种清幽的香味。
如草原的味道。
家里常有客人来访,
有小鱼,有青蛙,
留下一支歌,
留下一个梦,
梦见一朵朵荷花欣然开放,
唱着歌谣,
轻轻飘在水面。
一个池塘就是一个家,
这个家很富有。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永远飘散着一种香味,
如母亲的气息。
家里常有客人来访,
有老师
有同学
留下一支歌
留下一个梦
梦见一个硕大的果实
唱着歌谣
挂在枝头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这个家很富有,很温暖。
(设计感悟:此项作业设计在学生诵读了金波的诗《一朵花就是一个家》后,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深入感受了诗的意境和主题,在自己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仿编,笔尖流泻出充满童趣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语言。想象力进行了充分的释放!从学生的作业效果来看,孩子们喜欢这项作业,并真正进行了创作。)
2.减轻硬性统一的作业负担,设计可选择性的作业。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照顾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配置可选择的作业。如:(1)在作业数量、内容上提供配套型、分层型的作业,供学生根据能力、兴趣的差异进行选择。(2)将布置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
【案例2】制作创意贺卡送给亲人朋友。
(设计感悟:此项作业是一项假期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个兴趣爱好,设计一份有个人特色风格的贺卡送给家人或朋友。从孩子们的作业效果来看,此项作业充分尊重了学生意愿和个性,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和内容,或写或画
3.减轻作业心理负担,设计趣味作业。
教学时教师应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作业形式,在传统的抄写、默写、字词解释等“例行活动”中求变,求新,求趣。设计一些实践性强又很有趣的作业。
【案例3】制作家庭安全逃生图
(设计感悟:此项作业有三个意图,让学生通过制作家庭逃生图熟悉家庭安全逃生路线,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这项作业也让学生了解了家庭环境及房屋结构,对于个人平面构图和设计也是一种训练和体验。而且这项作业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绘图中掌握了一种生存技能,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融综合学科知识为一体的探究实践性作业更应积极提倡。
【案例4】丰富多彩的各类实践作业。
“未来世界——和平家园”手抄报
(设计感悟:这些作业融语文、美术、科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设计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那种愉悦的心情。让作业与学生的思维共进,让作业走进学生的快乐生活,成为学生精彩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