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80后五年制小学语文诗歌欣赏:第五册

标签:
怀旧流金岁月原创 |
分类: 怀旧经典 |
前面欣赏过了第一到第四册的诗歌,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五册课本的诗歌。
我记得我小学一、二年级是在村政府办的小学里读书,现在早被拆掉了。
以前我爸妈和外公外婆的老房子不小心被隔壁的邻居着火时殃及到,也被烧掉了,没地方住,就在村政府经常开会的这个地方住下来了,那时我还没出生。后来爸妈攒了点钱,勉强盖了一幢房子,才离开了这里。没想到,我的小学一、二年纪居然会安排在这里读,里面很大,有两个大房间,一个是供一年级用,一个是供二年级用的,中间放点东西什么的,现在十分怀念,记得当时冬天冷的时候,里面根本不保暖,都是要自家带火笼的。
小学三年级则是去了一家民办学校,环境很不错,周边有山、有村庄,第五册小学语文便从这里开始了,我那时也十岁了,对于书本中的诗歌记忆也比较深,当然,比起一到四册来说,第五册的诗歌数量上明显增多了,它们是:
古诗四首:《夜宿山寺》、《江上渔者》、《早发白帝城》、《绝句》(这个题目其实是诗歌的体裁,实际上是没有题目的)。
现代诗歌两首:《我们就从这里出发》、《游击队歌》。
先看第3课的两首古诗吧。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夜宿山寺》出自诗仙太白之手,也只有他有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豪迈的气势,写出这等天外弦音。由于太白借宿在寺中,看到藏经阁后便登楼而上,仰望星辰,诗兴大发,利用一种巧妙的想象,夸张地称赞楼层的高耸,也抒发了自己向往神仙的生活,这不也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吗?
《江上渔者》这首诗则是北宋著名的文人范仲淹的作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后人对它的最高评价。也正是他的这种胸怀黎民百姓,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他得到“文正”这么一个谥号。自古以来,能得到这个谥号的人可不简单,虽说是一个谥号而已,但统治者为了给后人立榜样,是决不轻易给的,得“文正”谥号的人,生前要德才兼备,忠君爱民,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很不简单的。这首《江上渔者》的核心思想还是同情百姓的疾苦,关注百姓的生活。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中的“但”字画龙点睛,道出了世人只知道鲈鱼的味美,却不知渔者的风险——“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像靠海、靠江河生存的人应该非常清楚,大风大浪的时候去打渔是件脑袋别裤腰带的活计,范文正公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写出了这首诗,也希望世人体谅劳动人民的疾苦。像我平时去地摊买水果,一眼就能瞅出来是自己家里生产的,不是贩子,本来只要两斤,结果对方恨不能给你抓四斤五斤的,这时,我一般也要不了那么多,但多一点点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叫拿掉一些,三斤左右差不多了,对方也挺高兴,我也不吃亏,反正多吃点水果对身体好啊,多一点也不会烂那么快吧。
不按教材的顺序来啦,还是先欣赏完古诗吧。
第35课两首诗摘录如下: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风格仍旧是那种豪放派的,没错,它还是诗仙太白的手笔。李白是很倒霉的,仕途坎坷,遭人排挤和陷害,最后遭贬流放夜郎,我们应该知道“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对,就是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他还没到夜郎,行至白帝时,遇皇帝赦免,于是折途返回江陵,中途乘船行走在长江上,由于是顺流而下,舟行若飞,心情也格外欢畅,当一个大诗人遇到这种情景,通常就是以诗抒情,《早发白帝城》实际上就是李白的“庆贺诗”,“轻舟”二字彰显诗人飘逸的心情,不郁闷了嘛,当然看什么都顺眼了,连“两岸猿声”都像是在给自己祝贺道喜了。
《绝句》是诗圣杜甫挥翰而作的。这首诗没有题目,是诗人即兴而作。唐王朝曾历经安史之乱,蜀中也发生叛乱,杜甫为避开叛乱而躲在梓州,翌年叛乱平定,好友也回到了蜀中镇防,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而言,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令人愉悦的呢。于是,从自己的住所往窗外看,看到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这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就像画在他的窗棱中间一样,地上有“黄鹂”和“翠柳”,天上有“白鹭”和“青天”,远处“西岭”上有千年积雪,门前泊着远行的船只,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陶醉,也有从“万里船”带出来的归乡心情,复杂交错,寓情于诗。
再看看最后两首现代诗歌吧,一首是《我们就从这里出发》,一首则是《游击队歌》。从八九十年代的小学教材来看,这些诗歌基本上都离不开三个主题:四个现代化建设、战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所以,就不多做评论了,围绕这几个主题,我们自然就能想到,课本的安排绝大多数是出于政治目的的。
http://s5/mw690/003yevF5gy6LuN7cz4074&690
http://s1/mw690/003yevF5gy6LuN7xdyEe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