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苏州定园刘伯温墓解说

标签:
历史故事景色旅游情感 |
分类: 100道风景读懂江南 |
定园是一个叫刘定伟的人牵头,民间出资上亿元,于2002年在虎丘山南面的茶花古村打造的一个现代花园,有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的景色。此人现任定园集团董事长,因而取名定园。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这里就以产茶闻名,形成了以“茉莉花、玳玳花、白兰花”为主的“三花”产业和以植花、制茶、品茶于一体的地方特色文化。呵呵,但后来也不知何因,引进了此地“原为明代刘伯温的私宅的遗址”。相传,明代开国重臣刘伯温为了远避政敌,暗中悄悄来到苏州颐养天年,听从高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指点迷津,建造了阴宅与阳宅于一园的宅院,退隐后曾在此定居,故称为定园;明洪武七年,刘伯温病死于浙江青田,后置疑冢七十二处,定园便是其中之一;另有一种说法是,刘伯温对外诈死,实际来到苏州定园隐居,并终老于苏州,因此,定园内就有了刘伯温墓。
好吧!我们就在这没有历史学家鉴定过的定园里,被称为刘伯温的墓地前,来说说这位大明第一谋臣,一个真实的和传说的刘伯温。
刘伯温名字叫刘基,他的名字广为天下百姓传诵,常说“没有百温不厌者,哪有高深学问人”,这个“百温”就是温习一百次,百温不厌,越温越熟,后来人们把百温叫伯温,这是刘伯温名字的来源。刘伯温不仅仅是大明开国的第一谋臣,还是一个神秘的人物。这个神秘人物,神到什么程度?据说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懂得天文,了解地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就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说法。因此,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基,1311年7月1日生于浙江青田县。自幼性情奇迈,神智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达到“七行俱下”的阅读速度。他从小研读《春秋经》,21岁刘基到京城大都参加会试,高中明经科进士。那时的刘基对将来命运充满信心,然而仕途并不如意。在此后长达25年的官场生涯中,刘伯温竟然出人意料地四起四落,在经历了曲折、坎坷、险恶的官场斗争后,对于元朝乱象彻底绝望,1358年刘基愤然返回家乡。
回到青田的刘基不问它事,专心写了一本叫《郁离子》的书。书中刘基洞悉时事,博采众长,论证雄辩,善用譬喻,精彩讲述了修身正己、防微杜渐、审时度势、建立法制、任用贤才、治理天下等内容,使人们对于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吉凶祸福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不愧是一本智慧之书。这部书对他后来的谋略、辅佐朱元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此时已经48岁的刘伯温还能做些什么呢?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胸怀大志的人,当然不会就此沉沦。经过官场四次沉浮的刘基,自然也练就了懂得谋略,识得天象,能掐会算,预知未来的本领。由于他事先看出,朱元璋是未来能够成就大业的“真龙天子”,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叛元朝的道路,要去南京投奔朱元璋。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里,有几个被称之为“神人”的非凡人物,他们不仅辅佐公主夺取了一统江山,还留有著作,并能准确预测未来,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有的品种。比如,姜子牙《乾坤万年歌》;诸葛亮《马前课》;李淳风和袁天罡《推背图》;刘伯温《烧饼歌》等,他们对未来历史的发展都有神一般的预言。
《烧饼歌》就是刘基和朱元璋对话的一个记录,它开头就写到,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吃烧饼,突然刘基进来了,情急之中朱就把烧饼扣在碗下。朱说,你不是会算嘛,你先算算我这碗里扣的什么东西。刘说:“半似日夕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口”朱哈哈大笑,你猜对了。朱接着说,你再算算我们的江山大事吧。刘说,我们的江山呢“一统稳固,万子万孙。”这句话表面上虽然说的是明朝一直要延续到万子万孙,但历史到了万历年间的儿子孙子,明朝灭亡了,刘的话得到验证。朱又说,你再说一说我们还需要防备什么。刘说,我不敢说,怕泄露了天机。朱说,我免你死罪,你就说吧。刘说,“南方终灭,北方终”,这么坚固的城墙没人能攻破,除非是燕子可以过来。这段对话看似正常,但这可是刘伯温给明朝以后的历史发展做的一次预测。他再次应验了后来的事实:燕王朱棣造反打回南京,夺了皇位。呵呵,在这个《烧饼歌》里还含着很多的这类隐语,甚至包括后来明英宗被俘、宦官专政、倭寇等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事,刘伯温都有精准预测。真的好神耶...
到了元朝末期,衰败的朝廷已经控制不住全国了,当时长江一带形成三支农民起义力量:中间应天府朱元璋的大明政权,西面九江陈友谅的大汉政权和东面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这个局面有点像三国时期的“三分天下”。
历史上,国家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谋略的竞争。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南京任谋臣,他非常成功的展现了兵法家的才能。刘基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对朱元璋说,主公现在据有金陵,形势险要,虎踞龙盘,地理位置很好。但东南的张士诚,西北的陈友谅,他们常常侵扰犯境,与您作对,这就成了您北定中原的后顾之忧,因此必须把这两个人除掉。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先汉后周”的策略。刘基为朱元璋规划的实现帝业的宏伟蓝图最终被采纳。刘基指出:“张士诚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他只想守住自己的那块地盘,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因此不值得忧虑,可以暂时不去管他。而陈友谅就不同,他杀主篡位,野心大,阴谋多,是个危险的对手。而且,他占据武昌,地处南京上游,又有巨舰精兵,时时刻都想吞并我们。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在战略上不能两边作战,而应首先集中兵力歼灭陈友谅。陈友谅灭亡之后,张土诚的势力必然孤立无援,一举可定。然后,主公可以挥师北上,平定中原,最后消灭元王朝,那时您的帝王之业就可以实现了!”
之后所发生的一切都在刘基的谋划当中,朱元璋乘势而起,削平群雄,最后推翻元王朝,都是得力于刘基。朱元璋和刘基,一个是明君,一个是贤臣,二人鱼水交欢,相得益彰。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关系也是自古以来少有的。但是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称帝后,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久病在身的刘伯温,同时看到建国初期官场的乱象,执意要隐退回老家。明朝建国的第八年,朱元璋一封绝交书,把刘基送回了家乡。刘基回到家以后,两个多月,一病不起,终年65岁。一代谋臣啊,如巨星陨落,就此结束了。
(苏杭/文,版权所有,用于商业目的必究)
前一篇:14、无锡拈花湾小镇解说
后一篇:57、杭州西湖林徽因碑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