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7、6加几”评课稿

(2018-12-17 09:51:45)
分类: 经验交流

实小东校区  金娟

上周,我听了曾老师执教的“876加几”一课,总体感觉这一课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节既朴实又扎实的数学课。亮点有很多,我主要讲两个方面:

一、注重知识的正向迁移,温故知新

老师首先复习9加几的口算,调取孩子对“凑十法”的记忆。在探究算法时,重点研究“凑十法”,借助作业纸,让孩子自己圈一圈、算一算,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学习经验,教师只要适时指导,孩子们自己便能很好地说出算法了。

二、注重口头表达的训练,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口述算理的训练,通过指名说,同桌互说,边操作边说等形式,让学生扎实、到位地掌握用“凑十法”来计算。这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是对学生思维条理性、逻辑性的训练。

通过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且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建议:1.在自主研究“凑十法”时,教师借助作业纸来圈一圈,这个过程是静态的。我觉得是不是可以用小棒来操作,凑成十后,捆成一捆,这时让学生感受到“十”变成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组成(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这样化静为动,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