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有感

(2018-03-21 08:37:58)
标签:

教育

名师工作室

分类: 学习心得

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有感

代汉菊

本周阅读了郑毓信先生编著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的第一章“数学中的抽象”。

文中介绍到“数学抽象的一个首要特征是完全舍弃了事物或现象的质的内容,而仅仅着眼于它们的量性特征”。与一般的抽象活动一样,数学抽象同样是一种概括,即是集中地表明了一类事物或现象在数量方面的共同特征。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比如,今天我上了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首先,我出示了两幅图片——长城和水立方,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学生就从实物抽象出了立体图形。当然,我认为数学抽象实际上包含有一定的理想化,比如长城城墙上的顶子是个类似长方体的形状,在这里我们就把它抽象成长方体。而学生只有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数学对象才能获得真正的存在。

同时我也认为,数学抽象虽然是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模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化”,但我们在数学课堂上不能只停留于问题的具体情景,还需要帮助学生实现必要的抽象,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好的掌握相关的数学,才能算得上上了一节真正的数学课(或者时髦的说上了一节有“数学味”的数学课)。比如在三年级下册中“搭配问题”的例2,给出2件不同的上衣,3条不同的裤子,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一开始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时,可能会画图,画出上衣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方案。这是学生直接根据生活经验而得到,值得鼓励。但这时候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去实现相关的抽象,比如用不同的文字或符号去分别代表问题中各种事物等。

总之,抽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非常的重要,应该予以重视。

 

 

 

                                               3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