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教学设计
(2019-05-30 15:41:26)《诗经•关雎》教学设计
司竹中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 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 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
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的展现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中如何呢,结果又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二.七嘴八舌话《诗经》
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
(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3000多年了---西周年到春秋时期。3他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注:所以又叫【诗三百],
《诗经》六义:
作品分类:《风》、《雅》、《颂》风;国风,是各地的民谣;雅:宫廷乐歌;颂;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比、兴
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
PPT展示---
跟《诗经》有关的成语 名句 诗词 名号
《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 。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
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
窈窕yo tio 淑sh女 好ho逑 寤寐wù mèi
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
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
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
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
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
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
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五.意趣盎然品读《关雎》
引:好诗不厌百回读,《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大家深入品读比诗,读出其美。
1.小组讨论交流,寻觅《关雎》的美点;
2.师生交流:
预设以下内容:
意境美:
关关鸣叫的雎鸠,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君子,左右飘摇的荇菜……
情感美:
喜悦、爱慕→苦闷、惆怅→陶醉、幸福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形象美:
淑女:勤劳贤惠、娴静美丽
君子:重情重义、志趣高雅
语言美: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
艺术表现美:
以景起兴、情景相融
六.诗意栖居再读《诗经•关雎》
1.师生美读(背诵)
2.冠之《诗经》首篇的《关雎》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吗?流传了三千年的经典还为我们的中华文化留下了些什么?
天人合一,万物和谐
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周礼对婚姻关系的重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结PPT显示:《诗经》——中华文化创生时期绽放的精神之花。
七.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简单、丰盈而纯美。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亲近它,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二、作业布置: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三(比较阅读,体会情感)
活动:为诗配乐,古诗吟唱
三、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诗经•关雎
形象美 艺术风采
意境美 诗经 思想观念
语言美 精神准则